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摄 《红蜻蜓》2023,(18):18-21
<正>小档案站点:苏州园林种类:世界文化遗产位置:江苏省苏州市关键词: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狮子林、网师园、环秀山庄、退思园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是位于苏州市境内的中国古典园林的总称,现存五十多处“宅园合一”的古典园林。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沧浪亭、狮子林、耦园、艺圃和退思园先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及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调查江南私家园林中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狮子林、环秀山庄、沧浪亭、艺圃、寄畅园、豫园、个园的基础上,重点选择其中最具有代表和特色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主要是从布局和组景方式入手,分析了这几个园子对构园手法的应用.针对其应用方法,提出设计中有关组景和布局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苏州园林在布局、结构、风格上各有自己的艺术特色,被称为苏州四大古典园林的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元、明、清等朝代的艺术风格。留园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占地2顷。是苏州的大型园林。导游员介绍说:“留园以厅堂、走廊、粉墙、洞门和假山、水、花木组成风格各异的园林小品,充分体现了清代  相似文献   

4.
<正>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园林。苏州园林最多的时候有200多处,宛如一座园林博物馆,现存仍有50多处,其中建于11-19世纪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9处古典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记得吴王夫差开凿了邗沟吗?那时吴国的都城在哪里?姑苏城,就是今天的苏州。公元前514年,夫差的父亲吴王阖闾让伍子胥在太湖旁修建了都城。  相似文献   

5.
苏州园林     
《红领巾》2007,(11):20-21
苏州是举世闻名的"园林之城",其中沧浪(cānlàn)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  相似文献   

6.
苏州园林是私人宅第,与皇家宫苑不同.它虽不如皇家宫苑豪华、富丽,但是劳动人民在规模较小的有限空间里,发挥了惊人的艺术才智,运用中国国画的传统手法,把山、水、建筑和花木四者巧妙地组合起来,构成一幅幅自然山水画,达到“不出城郭而享山林之乐”的艺术效果。在苏州园林中,宋代的沧浪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园、清代的留园分别保留着宋元明清这四个朝代的不同风格,各有其独特的美,被誉为“苏州四大园林”。  相似文献   

7.
《苏州园林》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之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而苏杭美景之最,还在于园林艺术之美。苏州园林,“多方胜景,咫尺山林”,处处呈现出诗情画意,充满着人文思想。这种山水画意式的园林,“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置身其中,足以陶冶性情,自得其乐。苏州有四大名园: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及留园,都是园林中精品极品,处处体现着中国江南第宅园林的独有特色。今天,我们来学习苏州籍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说明文《苏州园林》,看看他笔下的苏州园林呈现出什 么样的特征。   (王大荣通…  相似文献   

8.
苏州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以小巧典雅的私家园林闻名中外。苏州园林集中了江南园林的精华,具有宋、元、明、清历代园林的不同风格。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是苏州四大名园,分别体现了宋、元、明、清的建筑风格。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广为传诵,到苏州的游客都要到枫桥一游,听听寒山寺的钟声。苏州既有园林之美,又有山水之胜。到了苏州就要去中国第一水乡———周庄。它是江南水乡的缩影,有着“小桥、流水、人家”的胜景。苏州的小吃历史十分悠久,充满江南风味的香、软、糯、滑、鲜,造型精美…  相似文献   

9.
姑苏的回声     
<正>乘舟至水乡,水乡之美,美在角隅。譬如拙政园的香洲、沧浪亭的青藤、狮子林的奇山、留园的游鱼……但问客苏城何所忆,却是一舟河水胜人迹。苏州城,河道如游丝蛛网般蔓延开来,嵌进一排排粉墙黛瓦的楼屋中,那些柔美如练的水上还系着几只乌篷船。黑衬着白,白笼着黑,天空是青碧色的,道里河水也是青碧色的。两岸杨柳轻飏,一座座石桥伫立河上。站在桥头,风景如瀑流泻下来,在眼眶中绵延,波动,美若一幅写意勾勒的水墨画,漾出江南独特的韵味,清清淡淡,似水流年。  相似文献   

10.
亭廊是我国古典园林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苏州古典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体系中的代表之作。本文讲述了亭廊的发展史,介绍了亭廊在苏州古典园林的形态分类,结合苏州拙政园、网师园、留园、沧浪亭等名园,分析亭廊在苏州古典园林中所起到的引导、点景、观景和丰富空间层次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留园和苏州的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一起,被称为我国的四大名园。苏州有许多园林,但只有在留园里,能看到四种不同的景色。从入口处先来到留园的中部,看到的是清清的湖水,千姿百态的假山;顺着小路走到东部,可以看见有好多古代建筑:有的是平房、有的是两层高的楼房,有的是古人读书的书房,有的是招待客人时用的,还有一间房是专门用来放养仙鹤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园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载体,它反映了历代不同的社会背景、社会经济的兴衰,蕴含了多样化的哲学思想,折射出了中国人独有的品格与观念。园林,在中国产生很早。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了皇家园林的建造活动。中国私家园林的起源则略晚于皇家园林。明清是中国园林建造鼎盛时期,特别是私家造园之风很盛。弹丸之地,既是园主生活场所,更是园主梦想之所在。这时期著名的私家园林如无锡的寄畅园,扬州的个园,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狮子林,上海的豫园以及绍兴沈园等,其共同特点在于选址得当,以假山水池为构架,…  相似文献   

13.
园名趣谈     
园名,是指一座园林的名字,如"颐和园""拙政园""留园"等。由于园林主人的性情、修养、地位不同,园名也是大相径庭。好的园名,或清词丽句,或意味深永,或质朴归真,  相似文献   

14.
焦霄 《早期教育》2001,(6):16-17
留园和苏州的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一起,被称为我国的四大名园。苏州有许多园林,但只有在留园里,能看到四种不同的景色。从入口处先来到留园的中部,看到的是清清的湖水,千姿百态的假山;顺着小路走到东部,可以看见有好多古代建筑:有的是平房、有的是两层高的楼房,有的是古人读书的书房,有的是招待客人时用的,还有一间房是专门用来放养仙鹤的。园林的北部,有好多美丽的鲜花,还有一盆盆树桩、水石盆景,夏天的时候,还可以看见一串串葡萄呢。来到留园的西部时,你会发现这儿有高高的山坡、密密的树林,山上种满了美丽的香樟树和枫树,就像来到了深山一样。  相似文献   

15.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前景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苏州市平江区地处苏州古城中心,文化底蕴深厚,拥有拙政园、狮子林、民国一条街等大批历史文化资源。平江区大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良好,但仍然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解决。  相似文献   

16.
俗语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里的“苏”即指苏州。一直生活在苏州的叶圣陶,课余之暇,常与好友游览园林,深谙园林的特色与意趣,写出了脍炙人口的《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源远流长,近的四五百年,远的上千年。名园有沧浪亭、拙政园、网师园等,闻名全国,誉满世界。笔者试将苏州名园名称小考如下,以飨读者。   一、沧浪亭   沧浪亭,苏州名园之一。原为五代吴越广陵王钱元的花园,北宋庆历五年 (1045年 )诗人苏舜钦 (子美 )在园内临水建亭。诗人在此“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面临一池清波,有感“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相似文献   

17.
美丽家园     
正我出生在一个美丽的城市——苏州。这里水多、桥多、古典园林多,美味小吃更多。苏州素有"东方威尼斯"的美誉,古朴宁静的平江路尤为著名。平江路的路面有3米左右宽,每一条与平江路相通的小路都由一座小桥连接,每一座小桥的形状各不相同。每天,这里都有来自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人们在这里不仅能欣赏到白墙黛瓦的古典美,还能感受到江南的人文气息。苏州的古典园林很多,有拙政园、狮子林……其中,我最喜欢去的就是狮子林了。狮子  相似文献   

18.
姑苏城内的沧浪亭是北宋文人苏舜钦的私家花园,其所创作的名篇《沧浪亭记》被完好地保存在了沧浪亭内的石碑之上。这篇文章向世人昭示了一代文人苏舜钦矛盾的内心世界。本文从《沧浪亭记》来探讨苏舜钦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19.
明末文学家何白的《游沧浪亭记》融记述、描写、抒情、思辨于一体,为后人了解均州沧浪亭留下了宝贵资料。结合其他诗文的描述,均州沧浪的建筑布局,主要分为沧浪亭、真武殿、文昌阁三大建筑群,也反映了以沧浪亭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以真武殿为代表的道教文化,和以玉峰庵、金塔银塔为代表的佛教文化之间的共存融合。《游沧浪亭记》中表达的"复请为沧浪主人"的沧浪愿望,与他后半生隐居家乡田园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0.
拙政园中部旷远的风貌和以水为主的格局,具有太湖芦汀山岛的水乡特色,更在大空间中分隔一些小院,使园中有园,开合聚散,阔景添姿;网师园殿春簃小院占地仅一亩,诸景都小,亭小台小,轩小门小,假山轻巧,渊潭一点,却完美体现了"写意的咫尺山水园林"的特色;留园的建筑布局和空间组合,是为取得多样的园景和解决建筑过于密集而采取的一系列有变化的空间处理和建筑布置等的手法,以实现其实用功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