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靖 《教育艺术》2004,(8):44-44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学校应是“家外之家”,家庭应是“校外之校”,最理想的教育应是“学校一家庭教育”。我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也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们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幼儿成长过程中,不仅需要幼儿园的教育,而且也需要家庭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应主动与家长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向家长宣传科学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育人的任务。这项规定明确了幼儿园与家长共同作为教育者,只有两个方面密切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由于种种原因,家园配合不密切,往往是让家长被动地配合幼儿园完成教学计划。一些家长不配合或是无力配合,导致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不能互补,甚至相互矛盾、相互抵消。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我们:“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容易倒塌。…  相似文献   

3.
我们幼儿园以年级组为单位,每学期都要举办家长讲座、家长座谈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每个月还给家长发放家教宣传材料,定期或随机填写家园联系卡,还尽可能地利用与家长接触的机会与家长交流。   通过以上这些工作,家长们在不同程度上给予了我们一些必要的配合,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引起重视的家长不是很多。有不少家长仍抱着“教育孩子是你们幼儿园的事,我们家长管孩子吃饱、穿暖就够了”的观念,在家对孩子仍旧宠爱,放任。往往也就是这一部分家长,对幼儿园举办的家长活动不是那么热衷,即使来了也从不发表意见,有的根本就不把活…  相似文献   

4.
贺方美 《贵州教育》2009,(21):23-23,25
国内外的教育专家们普遍认为,现代的学校,如果没有家长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存在,同时也有研究表明,父母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影响极大,那么,能否更好地培养幼儿,就要看是不是充分合理地运用家园的共同教育资源,帮助孩子拥有更好的发展环境。幼儿园的工作需要家长的支持、配合、理解,而孩子的家庭教育需要老师的帮助、理解,所以,幼儿园的教育与家庭是密不可分的。这就是大家所说的家园共育。  相似文献   

5.
幼儿教师是幼儿园与家庭联系的纽带,争取幼儿家长配合幼儿园教育是小学幼儿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作为一个幼儿教师要经常同幼儿家长保持联系,把家访作为沟通幼儿园和家庭教育的重要环节。家访中,教师不但要了解幼儿在家里的表现,而且要了解家长对幼儿园和教师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同时要向家长介绍幼儿在校表现和学习情况;共同研究教育幼儿的措施和方法,交流家庭教育经验,[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教育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在先进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在教师们身体力行的教育实践中,不少家长们都贡献和发挥着他们特有的资源和优势,如收集材料、爱心助教、献计献策、经验共享等等。有了家长的鼎力相助,教师减轻了不小压力,也获得了不少启发;而家长也通过为幼儿准备和提供丰富的材料,进一步参与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过程,促进了家园共育的互动和有效性,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但是,面对众多家长热情提供的众多材料,教师该如何合理地运用和处理呢?  相似文献   

7.
处理好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实现家、园教育的配合,是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工作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孩子不习惯集体生活,有的孩子自制力差,常和别的孩子发生纠纷。有的孩子胆小怕事,不敢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有的孩子挑食、偏食现象严重。对这些孩子,仅靠教师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取得家长的配合才行。幼儿园的教育一旦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就能形成良好的氛围,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我们积极创造条件,开办了“家长学校”,向家长传授科学育儿知识,让家长们成为教育的  相似文献   

8.
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确保家园教育的一致性解建辉《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规定:“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那么,如何搞好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9.
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小学幼儿园基础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的质量,取决于家长的总体素质及对教育原则,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理解,认识和运用等多种因素。因此,提高家长的素质,搞好家长的培训是学校幼儿园的职责,是整个工作中不容忽视,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学校”作为家长工作的一部分,正是肩负了这一重要的历史使命,对家庭实施着“宣传。教育、纽带、配合”等重要功能,在家长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和(贵州省幼儿园(班)分类评定标准)中对家长工作的具体要求,结合木…  相似文献   

1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和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家长对幼儿的重视程度在逐步提高,家园合作成为教师日常工作中的一个重点。特别是小班幼儿年龄小,家长们更需要教师的引领和帮助,更需要教师与家长和幼儿三者的相互支持、信任、配合和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1.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幼儿家庭配合,在创建幼儿园良好环境的同时,也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教育、保育、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幼儿园应密切和社区联系与合作、支持社区开展有益文化教育活动,争取社区支持和参与幼儿园的建设.如何利用家庭和社区资源布置班级环境,更好地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在多年的实践教育中,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供教师们参考.  相似文献   

12.
顾诗 《家教指南》2008,(3):28-30
孩子入幼儿园以后,家长们往往如释重负:好了,教育孩子的难题总算交给了老师!好像自己成了教育孩子的局外人。其实,家长不应该把所有的教育责任都推给老师,而自己做“甩手大老板”。客观地说,只有家长积极地配合老师,实行家园共同教育,才能收到最佳教育效果。究竟怎样配合,也许下面的一组案例能给你某些警示和启发:  相似文献   

13.
在各级教育中没有比幼儿园教育更需要家长的配合。幼儿年龄小,受家庭影响大,家园共育能更好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作为家长如何与幼儿园配合对幼儿进行教育呢?  相似文献   

14.
和幼儿园老师谈及家园配合,十有八九是“报忧”,尽是些怨言、怨气。虽然具体事实各不相同,但梳理起来大同小异,主要是:家长的教育观念陈旧、落后;家长的教育方法与幼儿园的不一致;家长对老师提出的要求反应冷淡;家长不积极配合幼儿园;家长只从自己孩子出发等等。问题是要摆出来的,摆出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但是,很多时候往往不是这样,怨过来,怨过去,不但没有  相似文献   

15.
常州市鸣珂巷幼儿园是所示范幼儿园。为了使家长能密切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共同教好孩子,老师们想方设法,运用多种形式向家长介绍科学育儿知识。前一阶段,老师们在了解每个孩子的表现及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状况的基础上,采用了一种新颖的形式:让孩子们说说爸爸妈妈在家教育他们的情况,当场录了音;召开家长会时将录音放给家长们听,并由老师加以评析。这种向家长介绍科学育儿知识的方式针对性  相似文献   

16.
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是指幼儿园在每学期特定的一天邀请家长们走进幼儿园,了解孩子在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观摩、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从而加强幼儿园与家长的沟通交流。通过全面了解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以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家园合作和幼儿发展的公共平台。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10月30-31日,我随报刊总社"走进千家万户共绘教育梦"大型新闻、服务行动南通组,走访了启东市慕卿幼儿园和海门市东洲幼儿园的部分家长。提到孩子的教育,家长们总有说不完的话,而他们讲得最多的是幼教的新鲜事儿,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幼儿园教育方式的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感受到新时期家长们教育理念的根本性改变,以及他们与幼儿园的积极互动,与孩子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8.
如何从小抓起,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是摆在幼教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家庭配合,共同担负起教育幼儿的任务;应建立幼儿园与家长联系的制度,指导家长正确了解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内容、方法。"《规程》确定了家长工作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也为幼儿园和教师指出了新时期家长工作的新内容,即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相互联系、密切配合,形成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合力,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先行教育计划认为,家长是儿童生活中最重要的人,故而他们把教学计划送到家长手中,以便更好地配合幼儿园教育。在我园,不少家长几乎根本不清楚《幼儿园教育纲要》及教学计划的内容。幼儿离园时,经  相似文献   

20.
家长工作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家园之间的配合、协调,家长的理解、参与,是提高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南京市鼓楼幼儿园特级教师闵传华做家长工作经验丰富,自参加“活动教育”研究以来,有了更新更深的体会。她在探索过程中曾提出:“教师要与家长建立亲密的伙伴关系,要创设条件和机会,使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关心和协助,从单纯的、较被动的配合到积极、主动的参与,把家长工作融入幼儿园教育教学之中。”这正体现了教育者宏观的教育意识。从本期起,我们连载她做家长工作的体会文章,愿您能从中得到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