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办好行业报的副刊,如何提高报纸质量,这是编采人员经常思考的问题.最近有人提出:“副刊可游离主题”、“副刊可独立成刊”的观点,这种观点正确与否,需加以论证、澄清,否则势必影响报纸副刊的发展。为此,必须了解我国目前副刊的发展状况,明确报纸副刊与正刊是什么关系,副刊的在报中的位置,副刊的标准是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怎样去办好副刊?  相似文献   

2.
正"新闻揽客,副刊留客。"这句强调报纸副刊地位和作用的报界名言,在当今社会文化多元化的潮流下,是否还有其现实价值?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报纸副刊承载着引导社会文化的潮流、培育人民健康审美情趣的任务,如何才能完成?从我们坚持办好江西《井冈山报》副刊并创办《庐陵悦读》的实践来看,回答是肯定的。将报纸副刊建设成温馨厚重的文化绿地,一直是我们的追寻与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深入发展,使报纸的国际新闻报道面临一个新的社会期待。为了让读者更多地了解世界,许多地方报纸都纷纷开办了国际副刊。但作为地市一级的报纸,怎样办好国际副刊呢?怎样使国际副刊既有自己特色又受读者欢迎呢?这些问题都颇有探讨的必要。我们宁波日报时事版自1988年开始设立《国际纵横》副刊。几年来,经过不断实践和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体会是:办好国际副刊必须从加强深度报道,增强知识性、趣味性,体现地方特色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深入发展,使报纸的国际新闻报道面临一个新的社会期待。为了让读者更多地了解世界,许多地方报纸都纷纷开办了国际副刊。但作为地市一级的报纸,怎样办好国际副刊呢?怎样使国际副刊既有自己特色又受读者欢迎呢?这些问题都颇有探讨的必要。我们宁波日报时事版自1988年开始设立《国际纵横》副刊。几年来,经过不断实践和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体会是:办好国际副刊必须从加强深度报道,增强知识性、趣味性,体现地方特色这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中国国土资源报》是面向全国国土资源战线的一张行业报,是伴随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而诞生的,由原《中国地质矿产报》、《中国土地报》合并而成。其副刊在原来两报各有特色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注重研究副刊动势、静势规律,并运用于办刊实践,取得了一定效果。一、副刊应当保持强烈的动势,但不能完全摒弃、排除相对静态性的内容。副刊广义上分为综合性文艺副刊、专题性副刊、专业性副刊。副刊是报纸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报纸的规律制约它要讲求新闻性(当然以副刊的形式),使内容具有动态性;同时,副刊又是有别于新闻纸的独特版…  相似文献   

6.
余小沅 《新闻实践》2001,(10):58-59
在新的世纪,报纸副刊面对新的挑战和新的任务。怎样办好副刊?其中的重要一环,就是要充分关注读者的精神需求。这是提高副刊质量的关键之 《联谊报》从1994年以来,几乎每年都要刊登“读者意见有奖调查表”,对报纸改进不足、提高质量起了很大的作用。以下把“调查表”中有关副刊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江苏省企业报第二次副刊研讨会在苏州钢铁厂召开,与会的15家企业报副刊的二十余位代表交流探讨了如何办好企业报副刊的几个问题: 一、企业报副刊的内容和基本特点。与会者认为:报纸副刊的基本特点,应是寓教育与思想性于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深入发展,使报纸的国际新闻报道面临一个新的社会期待。为了让读者更多地了解世界,许多地方报纸都纷纷开办了国际副刊。但作为地市一级的报纸,怎样办好国际副刊呢?怎样使国际副刊既有自己特色又受读者欢迎呢?这些问题颇有探讨的必要。我们《宁波日报》时事版自1988年开始设立《国际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许多县市报纷纷把增办和办好副刊当作扩大读者队伍、促进发行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可如何才能办好县市报副刊呢?特色是报纸存在的基础,是报纸的生命力所在,因此,县市报要办好副刊,就必须在坚持党性原则、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基础上,抓住地方特色做文章。一、要从定位上突出地方特色,贴近读者和社会。县市报副刊的读者定位,应该是本地域的每一位读者。报纸副刊作为报纸新闻版面的补充和延伸,应  相似文献   

10.
看过2月4日《新闻出版报》刊出的“副刊走俏现象扫描”,新闻界同仁们不由得又议论起经济类报纸副刊的走向.对此,我也想谈些体验和认识. 八十年代开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全国各地都先后办起了经济类报纸,而这些报纸都辟有副刊版,可见人们对副刊的热爱了。现在的问题是:经济类报纸的副刊,如何办得与党报、晚报等综合性报纸的副刊不同,具有自己的特色? 这里,着重谈一下浙江日报创办的《经济生活报》.这张报纸是1980年创刊的.它辟有《花市》副刊专版,每周两期,已引起人们的注视.读者说它的风格特点,“是个拼盘,要什么有什么,可以满足各方面人的胃口”.“拼盘”就是杂,那么它是怎么个杂法竟有如此魅力?  相似文献   

11.
行业报与综合性报纸相比,报道面相对来说比较窄,因此行业报的副刊办起来难度要大一些。如何在“报纸大战”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办出自己的“专业味”特色,为读者所喜闻乐见,是行业报副刊编辑认真探讨的一个课题。 行业报副刊应面向职工 副刊是一张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办好副刊,使其起有效地发挥配合“正刊”新闻的特殊宣传功能,需要我们既要把握行业报副刊的特性,又要重视处理好副刊角色面临的问题。 报纸副刊与其他版面既有共性,也有其鲜明的个性特色。这种特色,除了表现在思想性和新闻性之外,更多的则表现在文学性、娱乐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等副刊的功能上。 传统的行业报副刊,内容一般比较单一,形式单调,但与职工群众的生活较为贴近。近年来,面对新闻改革的大潮,行业报的副刊也在悄然变化,即更加面向群众,贴近生活,而且内容丰富,版面美观。  相似文献   

12.
《今传媒》1996,(2)
我是怎样办好报纸副刊的文/@@贺钢我编《铁路建设报》副刊已八个年头了。《铁路建设报》是铁道部第一工程局党委机关报,迄今已出报1658期。我们这个企业逢山筑路、遇水架桥,几万人的队伍常年在全国各地施工,一顶帐篷就是家,卷起铺盖就搬家,被人们戏称为吉甫赛...  相似文献   

13.
在形形色色的报纸副刊中,《中国科协报》的《方圆》社会文化副刊显然不是“名气”最大的。作为一份群众团体主办的专业性报纸,它缺乏那些可以凭依的“体制优势”为自己张扬,也不可能有显赫的发行量为自己炫耀。然而,自从几年前偶然读到这张副刊后,这些年来我一直阅读她、关注她,并从她那里汲取了不少有益的营养。我愿意诚心诚意地说,我对这块版面心怀敬意、对她的编辑者们心怀敬意。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企业报姓“企”,我觉得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报纸,不论哪张报纸都有一定的归属。我说的这归属,就是个性。所以我觉得企业报的副刊就应努力办出个性来,才会得到你的读者的欢迎。读者是报纸的上帝,上帝欢迎了,你的报纸、你的副刊也就办好了。《申新报》创刊至今即将踏上第5个年头了。以前,我们的副刊  相似文献   

15.
一、什么是综合性副刊?在讨论综合性副刊之前,我们先弄清楚什么是副刊这一概念。我国报纸上的副刊大致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才达到现在这种样式。最初的副刊是在报纸的最后部分刊登一些诗词、小品之类的文字,它没有名称。第二个阶段以1897年上海《字林沪报》创办随报附送的《消闲报》为开端,人称“附刊”。其后,有的报纸便在正张上划出一个版面来刊登些副刊文字,并沿用“附刊”这一名称,副刊  相似文献   

16.
以传播信息、繁荣经济为宗旨的信息专业报要不要办文艺副刊,如何办好文艺副刊?这是提高信息专业报质量的一个亟待引起重视的问题。文艺副刊是我国报纸的特色和传统之一,它“起于清末,最初称副张,或附张”,多刊登不属于新闻报道和政论范围而带有消闲性质的文艺作品,历来是深受读者所欢迎的。我国的综合性报纸长期以来也都很重视副刊的作用。然而,文艺副刊在我国的信息专业报上的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贵报编辑部元旦发表的《使一九八六年成为〈新华日报〉的提高年》,提出了提高报纸质量的几点措施——搞好新闻报道,加强评论工作,把专栏、专刊和副刊办出自己的特色,等等,这些无疑都是正确的。但是我认为办好报纸还必须在语言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战旗报》副刊以其清新、靓丽、富有个性的面孔,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欢迎。在成都军区所属基层部队,《战旗报》副刊几乎成了战士们阅读的首选。不少战士说,《战旗报》副刊与别的报纸副刊不一样,不仅版式好看、文风清新,而且内容离战士很近,很有吸引力。一些军界同行和外区部队的领导也称赞:《战旗报》副刊办得好,办出了特色,办出了品牌效应。贴近基层突出兵味翻阅《战旗报》,你会发现该报的第四版全是青一色的副刊,其风格与其他报纸副刊迥然不同。版面设计新颖,内容也非常丰富,有《金沙江》、《大西南》、《多彩军营》、《美苑》、《…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中央发出通知,决定改革领导干部活动的新闻报道,推进新闻改革,新闻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笔者认为,新闻改革首先要从党报改革入手,而党报的改革,要从新闻报道和副刊出版两个方面抓起。尤其是办好地方党报的副刊,对于提高党报宣传艺术,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文艺工作者,特别是引导区域文化和地方民俗文化的发展,显得十分重要。 一、要用发展的观点来做报纸副刊的出版工作 我国报纸副刊起源于最初的补白性质的诗文。1897年上海《字林沪报》创办小报《消闲报》,随报附送,当时  相似文献   

20.
曾任《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之一的袁鹰同志,最近回忆说:“胡乔木同志对报纸副刊似乎有特殊的感情和兴趣。” 在五六十年代,胡乔木为办好《人民日报》的副刊,的确付出了不少的心血。他经常通过电话、写信和亲自到文艺部座谈等方式,为副刊出主意,定题目,找作者,有时候还要亲自动手修改文稿。袁鹰说:“乔木同志对副刊工作的指导,常常贯彻于一篇文稿的始终,有时候比分工主管副刊的副总编辑还要细致具体的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