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世界在不断发展,更在飞速变化,随之而来的各种各样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眼球,使得新闻受众越发对新闻挑剔起来,给新闻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因此,媒体必须把握好新闻内容的生产,不断创新思维,让受众接受新闻产品,让媒体得到社会认可。内容生产,亦即什么是新闻或新闻是什么。早期新闻的定义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但随着社会及新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方式也在不断的改变。新闻传播的方式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加丰富多样。新兴媒体以数字化为基础,对社会的信息传播有很大的影响,改变了人们在生活中对信息获取的方式。网络的发展,增加了信息的传播量,需要新闻采编工作人员提高采编能力和自身素质,适应新媒体时代下对新闻采编工作人员的要求,结合新闻采编现状,提出提高新闻采编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记者抢新闻的行动不是也不应是一种短期的、无组织、无计划的行为,记者抢新闻关系到媒体的形象和具体的利益,因此记者抢新闻的行动应是媒体设计的一部分,是客观而真实可操作的内容。媒体要宏观上把握记者抢新闻的行动计划,就应遵循以下的宗旨和原则。1.宗旨:在追求新闻真实性和时效性、新闻的独特新颖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我国媒体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对于新闻的精致性要求越来越高,对新闻采编内容的细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新闻采编工作人员的工作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最近几年来,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水平在不断地提升,这就给新闻媒体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但是,同时也给相关的记者带来了新的发展挑战。在当前信息时代背景下,要想使自身的写作内容更能满足人们对于各类信息的需求,就要不断地丰富自己,而后逐步强化自身的综合素养,同时要求相关的媒体记者在进行信息编撰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知到新闻咨询采访、制作编辑的规律以及具体的写作要求等等内容,而后体现自身的综合素质实现新闻撰写,进而逐步满足人们对于信息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6.
新闻主持人的语言节奏变化及语感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在加快,受众对新闻信息的关注程度在提升,人们了解新闻信息的领域在扩展,内容在不断丰富,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在增加。种种因素的影响和要求,作为媒体新闻采写要适应这一新的形势,更要求新闻播音员在播音上有突破,贴近时代,适应变化,形成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新闻播音风格。  相似文献   

7.
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大量新闻信息铺天盖地,如何提高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就要求新闻从业者提高对信息资源把握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就必须依靠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同时,更离不开新闻理论的支撑和对新闻知识的运用,用理论来指导新闻实践,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自己“生产”的“内容”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从新闻事实的把握、新闻素材的选取、寻找新闻第二落点、以受众为中心等多个方面,阐述在新闻实践中找准理论坐标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对广播新闻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编辑人员不但要完成新闻工作的基本流程,同时也要注重满足人们对新闻新鲜度的要求。下面本文就如何做好广播新闻编辑角色这一问题进行探讨。目前,新媒体已经对数字技术进行了应用,这对传统媒体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同时随着手机媒体和其他媒体的出现,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其新闻信息获取方式也更加多样化。那么广播新闻媒体编辑工作也就在这一形势下,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很多媒体也就开始对新的编辑思路进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的信息公开化程度日益提高,传播媒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媒体拥有独家报道亦是难得,特别是在重大题材的报道上。许多新闻题材由于信息来源基本是一致的,因此,各个媒体的报道更多的是雷同或相似。如何在重大新闻报道上一枝独秀,增强与报道主题相关联的新闻背景内容,进行比较、深入、分析、拓展,对背景资源进行再度开发,利用背景增加新闻的信息含量,提高新闻的厚重,才能做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新闻。  相似文献   

10.
随着媒体大环境的改变,传统媒体已经无法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结合我国当前媒体环境来看,媒体行业的发展与科技、经济、人文、素养等多种社会因素有关,社会的进步推动着媒体行业的发展,人们在各种领域内提升水平的同时对媒体信息需求也在逐步增加,在要求媒体具备信息传播性的基础上增加了及时性、实效性、互动性等多种要求,新媒体应运而生。新媒体为传统广播电视带来了极大地冲击与挑战,传统媒体想要提高生存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就要不断明确时代趋势,牢牢把握时代的机遇,从而实现稳定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正>信息社会使人民群众对于信息传播的要求不断增高,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也越来越被人民群众所重视,因而新闻采访活动备受各行各业的青睐。然而,随着公众自身维权意识的不断加强,拒绝新闻采访活动对于某些内容的深入了解的行为也在不断增加,新闻采访活动失败的现象不断出现。笔者总结多年从事新闻行业的工作经验,对新闻采访失败的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以期促进新闻采访事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作为春节消费中的重要一环,信息消费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报刊媒体承担的任务早已不再停留在“告知”的层面上,而是配合着春节的气氛为公众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咨询服务,起到愉悦身心、启发思考的文化作用。而春节报道的标题是否有创意、形式是否多样、内容是否深刻则体现了媒体的新闻意识和采写能力,也关系到媒体的功能是否能够得到较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3.
朱玲 《新闻知识》2005,(7):54-56
新闻是一个求新的职业。每一个媒体都追求将时鲜的、独家的信息传递给受众。按照新闻学的常规,新闻的价值与其新鲜度和时效性密不可分,受众对于媒体的要求首先就是能在你这里第一时间了解到各类新闻事件,尤其是重大新闻和独家新闻。也正因为如此,稍有不慎,新闻就会变成旧闻,丧失热度和鲜度。  相似文献   

14.
新闻采访写作决定着所发布新闻的内容,而媒体融合的时代就是内容为王的时代,因此,新闻采访写作在媒体融合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此外,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和媒体大范围融合的背景下,对新闻记者提出了更高的写作要求,发现新闻并判断新闻的价值、挖掘新闻更深层次的意义更加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新闻记者不断提升自身职能,适应媒体融合的新现状。  相似文献   

15.
广播电视新闻作为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承载着社会和信息发展的重要作用,在融媒体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的改变了我国的信息环境,革新了我国的媒体行业,给广播电视新闻工作带来诸多的压力和挑战,面对这样的发展趋势,对于广播电视新闻的写作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新闻工作者的写作水平,进一步强调新闻写作的语旨意识,以此有效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的市场价值,本文以此为研究基础,围绕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语旨意识,客观论述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要求和技巧,对于如何更好地把握新闻写作语旨意识给予合理的建议,以此有效提升融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们对新闻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追求及时性与真实性的同时,仍然希望全面深入地了解新闻发生的原因和背景。本文对如何辩证把握好负面新闻的负面性进行分析,并探讨负面新闻信息传播的积极作用,从而使新闻信息更有价值。只要坚持新闻宣传纪律,准确理解和切实把握新闻信息的负面性作用,就能通过有效的警示和激励充分发挥大众媒体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使一些负面的新闻信息传播成为党和政府获取民情民意,完善各项法律制度,正确决策,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新闻的编辑工作是一个复杂的工作,尤其在自媒体时代信息的来源变得异常宽泛,所以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流中选择既符合大众的要求,又能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这就需要采用新的技术,也就是大数据分析技术,提高新闻编辑的能力,为大众呈现精彩的新闻内容。本文研究的问题是在大数据时代下,新闻编辑工作者如何对自身能力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8.
新闻背景材料因新闻事件的发生而显现出强烈的新闻价值,它们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运用可以增加新闻的厚重感,丰富新闻的信息含量,使新闻报道更加全面和完整,同时具备独特新闻价值的新闻背景材料本身也可以作为新闻内容加以呈现,成为背景新闻。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今天,新闻背景材料的来源渠道已经大大拓展,电视媒体如何正确认识并有效利用新闻背景材料,再次成为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各种媒体大量增加新闻板块,新闻播报时间不断延长,新闻信息量越来越密集。因此,在媒体传播领域有效利用新闻素材这一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跑,是写新闻的前提。跑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新闻稿件的质量。如果跑的时候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不下深功夫挖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传媒事业的不断发展,各路媒体也纷纷争相努力,开始传播一些从前没有的内容来获取更高的收视率以及点击率。并且近些年来,各种传媒介质的发展也为人们选择接受信息提供了更多更广阔的空间,人们不仅仅可以通过纸媒进行书报的阅读从而获取与自身利益切身相关的内容或者是国家大事,更可以通过电视乃至网络获取更高效更速度的新闻内容。另外,近些年人们对于民生问题的关注也为电视台等媒体的信息安排带来了影响,民生新闻成为近些年比较火热的一个板块和内容。针对民生新闻的意义与作用做出一个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