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微信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典型应用,早已从一款基于手机的即时通讯应用转变成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营销传播的新平台,即逐渐从单一的人际传播媒介演变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布局O2O闭环的重要手段。微信支付创新地融合社交性与实用性而成为打造这一闭环的微信核心功能。"滴滴红包"依托微信分享平台和微支付进行营销传播,通过用户"抢"的参与行为,获得持续良好的传播效果。本文试从微信"滴滴红包"营销传播特点,探析移动互联网中用户分享行为的实质以及区别传统网络用户分享的内在心理诉求。  相似文献   

2.
2016年农历新年前夕,各种网络红包活动充斥着网络社交圈,以微信红包为首的各类网络红包互动,影响着我们的旧有社交习惯。从《中国"互联网红包"大数据报告》中看出,不仅仅是传统的年轻网络用户,微信红包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了各个年龄层。对于网络红包的研究不能只停留于其自身蹿红的缘由,还需要研究其引发的众媒社交现象。本文以微信红包为研究对象,分阶段研究其发展历程,探讨微信红包带来的众媒社交现象,从而辩证看待网络红包的利弊,给予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引子 "你抢到了多少红包?"很可能是马年春节移动互联网最热门的一句话。2014年春节期间最有意思的事儿莫过于在微信上抢红包,"让红包飞"成了口号,"晒红包"成了乐趣。值得注意的是,微信红包不仅是朋友间联络感情的小游戏,也成为了商家拉拢人气、进行公关营销的一次尝试。据媒体报道,从农历除夕到正月初八这9天时间,800多万中国人共领取了4000万个红包,遍布全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与"抢红包"同时给马年新春添喜气的还有一件事,就是"嘀嘀打车"的微信支付优惠活动。这次大型推广活动对乘客和司机双方都有补  相似文献   

4.
2014年爆火的电子红包在2015年的春节继续着它的传奇,微信红包更是登上了羊年春晚唱起了主角,掀起了一阵"全民抢红包"的浪潮。微信红包的火爆,实质上是一场移动互联网上发生的创新扩散活动,它是一种基于新媒体环境下的互联网社会关系结构的传播。本文以羊年互联网红包事件作为出发点,通过对回顾从传统红包到新的社会关系下的电子红包的历史沿革,和探讨电子红包的传播策略极其社交性趣味性创新性人性化等特点,来分析出微信红包大获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在微信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微信红包的使用也风靡一时。2015年春节,微信红包再次创新突破,与央视春晚进行互惠合作,成为移动支付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从微信红包概述、微信红包特征以及微信红包在人际关系和支付领域的传播效果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6.
冯娟 《东南传播》2014,(4):80-82
微信红包是腾讯在2014年春节前夕推出的一款应用,一炮而红,财付通借此迅速打开局面,累积了规模巨大的移动支付增量用户。微信红包的火爆,表面上看是一场移动互联网上发生的创新扩散活动,本质上其实是一件基于网络社会关系结构的传播案例。本文以微信红包的事件回顾为出发点,通过对春节期间互联网企业红包大战的回顾和对比,分析微信红包大获成功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从传播者、受众、信息、渠道等四个角度探讨基于网络社会关系结构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7.
微信红包     
梁锋 《新闻前哨》2014,(4):92-92
微信红包是腾讯旗下产品——微信,于2014年1月27日推出的一款支付应用。微信用户关注“新年红包”(由腾讯财付通运营)的公众号并将储蓄卡与微信关联后,可以在自己的群中派发红包(单个红包金额上限200元。全天累计最多能发8000元).和祝福的话语,通过“微信支付”进行支付,就可以发送给好友;接收方则在打开后获得相应收益,将储蓄卡与微信关联,就可以在一个T作日后提现。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和商业的结合是微信红包诞生和产生强大社会影响的重要因素,它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为争夺移动支付入口而催生的战略.在这一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博弈中,腾讯公司最重要的策略就是春节红包,而最重要的应用场景就是春节.它以全民参与的方式呈现出社交与金融相融合的特点,同时,其具有的游戏和娱乐特质,使得微信红包在春节短短的时间内成为一种媒介奇观,而春节抢红包则成为一种新的年俗.  相似文献   

9.
微信红包在央视春晚的造势下快而广泛的被用户所接受,微信红包的本质载体:货币的价值也渐渐地通过微信的消费体现出来.由微信红包推动的系列消费形式,成为了我们此次的研究对象,我们称之为"微信+"消费模式,包括"微信+支付"和"微信+服务"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林岚 《今传媒》2015,(2):106-107
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腾讯微信显然已经成为了即时通讯类软件中的领头羊,而随着微信开放体系的形成,微信支付也在移动支付领域中散发出新的巨大能量。未来,微信支付是否会完全融入到人们的支付活动中,到底会对我们的线上和线下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微信支付又将会面临怎样的挑战,针对这几个问题,本文将从微信开放体系的形成、发展以及微信支付的出现等多个方面,具体论述微信支付对移动支付端乃至移动互联网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我今天可以告诉大家的是,未来有一天微信的支付用户一定会超过支付宝的用户。这就是马云的焦虑所在。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主题叫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自媒体,第一块先分谈移动互联网时代,第二块谈自媒体。互联网在中国已发展了20年,这20年我们每个人都进入了数字化时代。这个时代给我们带来太大的变化。我们说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个话可能比较空,比较虚,我们从几个比较实的地方、从硬件部分来说。  相似文献   

12.
数字     
《传媒》2015,(5):7
110亿"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我坐你对面,你却在抢红包。"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因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手机红包大战而发生了一些变化。2月25日,掀起这轮轰轰烈烈大战的两位主角微信和支付宝分别发布数据:春节期间微信红包收发总量为32.7亿次,"春晚摇一摇"互动总量超过110亿次,截至大年初三支付宝红包总参与人数(除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的红包文化源远流长。古代传说中便有镇妖祈福的压"祟"钱,明清变为红绳铜钱串儿形式的压岁钱,民国时改用红纸包一百文铜钱,寓义"长命百岁",或用红纸包一枚大洋赠与晚辈象征"一本万利"。如今,红包已由"压岁"泛化为一种习俗,每逢婚嫁、添丁、新宅、开工、生日等皆可红包随喜,传达心意。在刚刚过去的甲午马年春节里,一场手机红包热潮突袭全国,微信抢红包俨然成了拜年新时尚。红包大战中,巨头血拼到底、媒体争相报道、民众不亦乐乎,不仅为马年增添了许多新媒体特色年味儿,也给业界带来了诸多思考:新年红包红在哪里?红包大战中微信胜在何处?个中经验可否加以借鉴?且听分解。  相似文献   

14.
社交媒体的繁荣带来了红包的火热。在微信飞速发展的基础上,微信红包一开始就受到广大用户的热捧。微信红包与春晚联手,走过2014年、2015年,来到2016年,缔造了移动支付领域的奇迹。本文通过简述微信红包的起源和发展,从使用与满足理论重点探求微信红包的受众需求。  相似文献   

15.
马年春节以来,微信红包引领了"全民抢红包"的热潮,一部分微信用户通过发红包的方式给亲朋好友送去节日的祝福,还有一部分微信用户在各种群里抢红包玩得不亦乐乎,不仅增强了节日的氛围也加强了朋友之间的联系。在笔者看来,微信红包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兴活动,符合当代国人的需求,其便捷的操作性、趣味性以及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感情是微信红包得以流行并大获成功的原因。本文以传统红包和微信红包的关系为出发点,通过分析微信红包的特征,探析了其在人际关系交往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在移动支付领域被打得十分被动的支付宝,终于开始反击。微博支付就是支付宝的马夹,是用以对抗微信支付的排头兵。2014,一场"微博支付VS微信支付"的大战即将展开。移动支付大爆发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入发展,移动支付将成为下一个爆发式增长的市场。一方面是移动电子商务的崛起,包括O2O商务模式引发的支付需求的爆发;另一方面是,移动支付作为更加方便的支付横式,已经开始逐步接管传统的信用卡支付,乃  相似文献   

17.
……一场手机红包热潮突袭全国,微信抢红包俨然成了拜年新时尚。红包大战中,巨头血拼到底、媒体争相报道、民众不亦乐乎,不仅为马年增添了许多新媒体特色年味儿,也给业界带来了诸多思考:新年红包红在哪里?红包大战中微信胜在何处?个中经验可否加以借鉴?且听分解……  相似文献   

18.
2015年羊年春节一场红包大战成了最大的看点。这场吸引各大互联网平台和无数企业参加的红包大战展示了社交平台的巨大能量,凸显出这个以"互联网+"为新方向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社会关系传播的重要性和挖掘不尽的价值。本文通过研究微信红包和支付宝红包之间的"双赢"战争,分析两者在关系传播中的创新与突破,强调树立"社交网络+"思维在新媒介创新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微信红包是嫁接于微信平台的金融产品,在深耕娱乐、顺应民俗,以及创新文化的经营策略下,微信支付不断抢占移动支付的市场份额。通过平台化与移动化的发展路径,微信支付的场景逐渐丰富,功能日益完善便捷,在深耕娱乐功能、丰富产品层次性、开发用户支付空间上不断发力,成为一款极具社会交往文化功能的支付产品。  相似文献   

20.
<正>经过了之前一年的突进狂飙,2014年,移动互联已经成为不言自明的最大导向。传统互联网企业、PC端电商企业纷纷加紧移动互联网布局,微信电商已经初具移动电商平台的雏形,而移动购物、移动支付也逐渐代替PC端的操作成为网购的主流购物场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