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伊犁塔兰奇社会历史文化概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伊犁塔兰奇是我国新疆维吾尔族的一支独特的重要民系。伊犁塔兰奇形成于清代,兴盛于民国时期。塔兰奇社会特色彰著,塔兰奇历史文化是伊犁地方多元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伊犁地方发展史上曾经产生过重要影响。本文对清代至民国(1760-1949)近二百年间伊犁塔兰奇社会的形成发展及其历史文化诸方面,进行初步梳理和论述。  相似文献   

2.
问题解答     
问:在历史上,伊犁一直在中国的领土范围内,为什么有的地图却将伊犁标在苏联境内? (辽宁辽化一中张斌) 答: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清政府设伊犁将军,驻惠远城(今霍城县南惠远)。光绪十四年(1888年)置伊犁府,治所在绥定县(今霍城县驻地绥定镇)。民国二年(1913年)裁伊犁府。此后,就不再有以伊犁为地名的居民点,但伊犁仍在我国境内,并无变更。民国时曾置伊犁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驻伊宁市(清宁远城)。所属伊犁地区,1979年撤销。  相似文献   

3.
牛时著《伊犁兵要地理》是民国年间唯一出版的伊犁地方史志,也是民国新疆第一部“兵要地理”.《伊犁兵要地理》的内容涉及清末民初伊犁政治、军事、社会、经济及对俄交涉等多个方面,内有许多不为其他文献所载的重要史料.《伊犁兵要地理》在伊犁地方志著作史上的特殊地位,使其正好可补文献、档案之不足,在西北边疆史、新疆近代史及军事史、中俄关系史研究及伊犁地方志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同时,《伊犁兵要地理》也反映了作者要求增设县治、移民实边、兵制改革、加强界务、防范俄国等治边理念.  相似文献   

4.
清代伊犁皇渠,又称喀什渠、阿齐乌苏大渠,民国称大裕农渠,今称人民渠,是清代新疆屯垦初始开凿的最大灌渠,对伊犁河北岸为中心的“回屯”农田建设及伊犁近现代农业的形成和发展,起过重大的作用.至今,它仍然是新疆和伊犁地区的最大灌渠之一.  相似文献   

5.
民国期间,新疆工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缓慢发展(1912—1931)、全面衰落(1931—1934)、较快发展(1934—1944)、徘徊前行(1944-1949)四个阶段,具有鲜明的时段性。抗战期间新疆工业的发展尤其令人瞩目。在民国近四十年中,新疆工业发展总体而言循序渐进,为后来的工业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伊犁师范学院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设在北疆的一所高等师范学校,坐落在中国西北边陲名城伊宁,承担着为北疆地区培养各民族师资的光荣任务.伊犁师院的前身是阿合买提江专科学校、伊犁第一师范、第二师范和伊犁师范学校.1948年成立阿合买提江专科学校,开设政治、农业、畜牧、建筑、财经和师范等专业,到新疆解放初期,在校生已达765名.随着新疆教育事业的发展,1951年新疆省人民政府决定,将专科学校的一部分专业迁往乌鲁木齐与新疆学院合并,原校址仅保留师范专业.1954年9月份设为伊犁师范学校和伊犁男子高中.随着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教育事业发展对师资的需求,1959年,在伊犁男子高中的基础上新成立了伊犁第二师范学校,原伊犁师范学校更名为伊犁第一师范学校.从1961年至1965年,两所师范学校除招收普通中师班外,还招艺术、体育、汉语等中专班,同时相继开办了哈萨克语和维吾尔语大专班.截止1965年,两校先后从北京、天津、保定、唐山、阜新等地招收了大批维、哈语专业大专生,累计达440名.1971年2月,两所师范学校合并为伊犁师范学校,设置了普通中师、音美、体育、翻译、工业基础、电教、汉语、幼师、英语、维语、语文、数学等专业.文化大革命期间,伊犁师范学校曾一度搬迁到伊宁县十月公社开门办学.1977年,全部搬回  相似文献   

7.
随着精伊霍铁路的建设和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的建立,伊犁铜锣湾商贸物流中心(即伊犁铜锣湾中亚物流园区)站在了中哈经贸的前沿。通过分析伊犁铜锣湾商贸物流中心在边贸物流,出境游购物,旅游集散中心的地位,指出伊犁铜锣湾商贸物流中心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铜锣湾商贸物流中心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伊犁的非物质文化是伊犁各族人民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特的活态文明,开发非物质文化为伊犁区域化课程资源,以课程资源利用促进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以非物质文化推进基础教育改革,是一个好的思路和举措。可以通过搭建伊犁区域化教学的平台,编制伊犁区域化课程材料。完成伊犁区域化课程资源开发,开发应提倡三个结合原则,重视各民族文化融合。  相似文献   

9.
重点介绍伊犁“塔兰奇文化”的内涵、历史背景、现状及其与伊犁民俗文化旅游事业之间的关系,提出加强伊犁“塔兰奇文化”的保护工作,发挥“塔兰奇文化”在伊犁民俗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祖国西北边陲的伊犁河谷,一个多民族组成的版画创作团体悄然兴起。经过伊犁版画家的不懈努力和共同奋斗,开创了伊犁版画的一片新天地,并形成了具有伊犁地域特色的版画艺术,经历了六七十年代的发展,到80年代达到了繁荣期,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进入90年代后陷入了低谷。在新时期伊犁版画界只有以更加开放的心态.以更加充沛的创造激情,才能开创伊犁版画艺术的再度辉煌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广州电信业发展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民国后广州战事频繁,电信业遭受严重破坏。由于人民生活以及战争的需要,在国人努力下广州电信业得到修复整顿。民国时期坎坷前进的电信业对广州城市的近代化发挥了促进作用,加强了广州的对外联系,促进了经济发展,提升了民众的生活质量,推进了广州的近代教育。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武汉饮食文化与餐饮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对这一时期武汉饮食发展历史的梳理,分析其民国时期武汉饮食市场与饮食特色,进而探讨民国时期,西式饮食开始流行并发展迅速,对武汉饮食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使得此时期逐渐作别传统生活样式,接受新的生活方式,这些变化的原因就在于民国时期武汉的开放。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民国时期上海回族新兴商业发展的状况:民国时期上海回族商人逐步转变经营理念,扩大经营范围,不断冲破传统行业模式的束缚,改变了以往局限于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产业为主要经营的旧有模式;回族商人联合经营的力度也不断加强,在商业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4.
组织法学会的学术传统始于维新变法,经过清末、民国时期的发展,组织法学会已经成为我国法学界的学术传统之一。共和国法学会的发展则经历了一个曲折历程。法学会的主要贡献表现在:组织出版了大量的报刊杂志和书籍,推动了我国法学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我国近现代法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民国初年到抗战时期,广西省会城市的南迁和北归,不仅使桂林的政治地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而且对于桂林城市的图书出版事业产生了较大影响。省会北迁是抗战时期桂林图书出版事业兴盛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是中国大学发展相对稳定的一个时期,这为中国大学的迅速崛起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民国大学的发展,并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诸多因素发生化学效应所促成。在学习大学模式这一方面,曾有过学德与学美之争,最后中国大学舍德国模式而取美国模式。在当今我们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学习民国大学的成功经验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随着货栈业的快速发展,天津货栈业同业公会应运而生,并经历了三个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变化。作为一种新式行业组织,货栈业同业公会不仅维护了会员的利益,而且成为协助政府管理经济的重要中介。另外,通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天津货栈业同业公会在对社会公益事业做出贡献的同时,也改善了公会会员的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私立职业学校发轫于清末新政之后,至民国时期得以迅速发展,并成为近代职业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办学者教育理念的开放性、教学内容与方式的多元化和实用性以及生存基础的脆弱性等基本特点。民国时期私立职业学校对于促进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以及教育与社会经济的结合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精盐工业作为一种新兴工业,带动了近代制盐行业产运销制度的变革,推动了中国制盐技术的进步和盐业近代化的进程。然而,在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下,由于精盐工业无法得到政府的有力扶持和鼓励,享受不到优惠的服务和税收政策,甚至会遭到政府当局的打压和歧视,致使这一新兴工业的发展之路步履蹒跚,充满坎坷。久大精盐公司作为当时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精盐企业,无疑最具代表性,以其为例,既可探究北洋政府对精盐工业的管理政策,亦可窥视当时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20.
从大连的自然资源、运输条件、水产业的产业组织结构与产业规模三个方面,分析大连水产业的基本特征和比较优势。从我国水产业的消费特征和市场容量角度对大连市水产行业发展的政策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分析,提出发展大连水产业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