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卓源成 《科教文汇》2013,(18):129-129,132
爱因斯坦曾经说:"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有问题,才会有思考;有了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初中数学教学中,增强问题意识,加强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善于提问。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的转变,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2.
秦红梅 《科教文汇》2011,(24):110-111
"问题讨论式"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讨论和评价,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会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从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建立合作小组,引导学生讨论、对讨论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等方面着手,阐述了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进行有效"问题讨论式"教学。  相似文献   

3.
李河蓉 《科教文汇》2012,(11):99-100
在实践新课改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一线历史教师和历史教育研究者认识到坚持以学生为本,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学生的独立性、知识的个体性和历史教育功能的独特性决定了历史教学中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对教师要求如下:(1)备课时做到"心中有学生";(2)营造平等的课堂气氛;(3)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打造出真正有效的历史课堂。  相似文献   

4.
韩丹 《科教文汇》2014,(35):185-186
初中时期是学生生理心理迅速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学生逐渐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在生理和心理的表现上更加"敏感"。但是,这一阶段的历史教材中,部分将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以及当代中国政治的若干复杂而抽象的问题,历史话语的书写难免趋于理性。并且,限于教材的篇幅,历史事实的叙述难免精简。教师在涉及相关问题时,不仅不应急于引领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反过来,在解读教材时更应注重夯实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本文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材中的几个主要单元为例,探讨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寻找学生"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5.
朱金云 《知识窗》2014,(18):73-73
虽然"活动单导学"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但据调查发现,这一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还处于"磨合期"。要真正实现历史课堂"活动单导学"的"常态"化,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恰当处理"显现"知识和"隐性"知识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必须先理清每个单元、每一课的知识点,以便全面了解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6.
章子君 《科教文汇》2010,(30):115-116
新课改下的教学设计要求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整合。  相似文献   

7.
靳明兰 《科教文汇》2009,(32):28-29
新的课程观认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本文从教师角色的调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问题意识、把以"教"为重心转移到以"学"为重心、促进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成长、实施差异评价六方面介绍了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8.
林春金 《内江科技》2011,32(9):208-208
新课改倡导教师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须"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本文从实施探究性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的对策与方法来指导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提高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刘文华 《内江科技》2010,31(7):206-206,135
根据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在美术课教学上以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理论为指导,通过改变课堂模式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空间;通过教师鼓励、引导使学生改变被动学习的观念,树立主动学习的责任与意识;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美术课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0.
金柱 《科教文汇》2011,(24):123-124
课堂是思想与思想的激烈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真诚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精彩对话,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用热情、汗水和生命去拥抱。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应该秉承"用活"教材、"激活"情感、"教活"学生的教学理念,借着新课改的东风努力优化教学,让学生真正"能动"、"会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1.
董自萍 《科教文汇》2011,(11):155-155
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在确保教学生动有趣的同时,应注意多给学生一些权力,如收集权、发言权和反思权等,让学生真正学好英语。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天地,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要想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英语教师就应该多给他们一些"权力"。  相似文献   

12.
薛长球 《知识窗》2013,(22):50-50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同样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开端。因此,教师都十分重视课堂导入,而创设历史情境是导入的一个重要方法。一、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创设导入语高中历史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必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所以教师可以运用生动的语言来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在讲授"戊戌政变"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导入语:  相似文献   

13.
毕丽娟 《科教文汇》2010,(29):93-94
在我们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阴盛阳衰"的现象,如何从根本上改善这一现状?本文通过较为客观、公平、科学的分析,得出男女学生在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坚持因性施教,对于男女生因性别差异所表现出的不足之处给予正确指导,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全面提升自我能力,从而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4.
戴青华 《科教文汇》2013,(16):16-17
在教学质量日益得到重视而又存在较大问题的情况下,以教师为本位思考促进教师"安心"教学和"潜心"钻研教学的方法;以学生为本位探索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最终达到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张史展  郭振芳 《科教文汇》2010,(22):33-33,45
研究"教学相长"对于教学改进的意义重大,但是对于这个原则的认识却略有不同。从学生促进教师提高的角度来看,固然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更为重要的是从教师自我提高的角度来分析。基于此,教师必须正确认识"教学相长"的含义,以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改进教学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周兴国  王双 《科教文汇》2011,(5):99-100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在不断更新。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活动,虽然已经打破了过去"满堂灌"、"满堂听"的枷锁,还学生以真正的"自主",但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方式还是以被动接受方式为主要特征,学生的课堂还没有完全深入地参与进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相当重要,形成一定的策略促进学生深层次参与教学活动就显得更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韦红立 《科教文汇》2010,(28):157-158
对于学生而言,古代汉语是一门难学的课程。对于教师而言,古代汉语是一门难教的课程。在当前的形势下,高职院校的古代汉语教学最令人担忧。因其授课教师普遍年轻化,教学经验相对不够丰富,而学生的古文功底较本科类院校普遍偏低,使得教学效果有待提高的趋向迫在眉睫。因此,如何把这所谓的"死的语言"教活,实现"古为今用";如何让古汉语教学走出学生不爱学教师难教的尴尬境地,这是我们授课教师在困惑之后必须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贺娜 《科教文汇》2010,(8):34-34,39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教师教学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本身"教"的质量,同时也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真正走进课堂,主动参与课堂。因此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多个方面共同探讨关于课堂教学的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9.
李存珊 《科教文汇》2010,(17):49-50
发现教学法是一种"知识再发现过程"。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实施发现教学法,通过创设"发现"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教师还要善于引导,以实效为准,要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营造师生和谐氛围。  相似文献   

20.
贾莉 《科教文汇》2011,(30):106-106,164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我国传统的教学观。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教学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教师要放下尊严和架子,敢于打破课堂常规,放弃"填鸭式"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努力实现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交流、讨论、互动,你会从学生身上收获成功。这样我们才能看到新时代新课程改革的全新理念下熏陶出来的充满探索精神和思维活跃的21世纪的学生们,让他们在快乐学习中成长、在实践中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