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催生了教师教育方向大学生人才培养“整合连贯型”的新模式.数学专业教师教育方向大学生人才培养如何适应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并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就成为一个必须思考和迫切解决的问题.根据数学专业教师教育方向的专业特点,结合长期教学实践调研,提出了“整合连贯型”模式下数学专业教师教育方向大学生人才培养质量体系的框架构想,以期提高数学专业教师教育方向大学生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龚静文 《江西教育》2004,(15):55-55
自觉自为 成为专业学习者 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已不仅仅是授业者,而应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成为专业的、研究型的教师。这里的专业不仅是指所教的“学科内容”.而是把教师的教育行动与教育活动“视为专业表现领域,在这个领域中.最难的不是运用新的理论知识.而是从经验中学习和对自己的实践加以思考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的学习型组织,其合作共享的组织形式、实践指向的活动方式和共存共生的价值导向对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丰富的价值,包括提高自为能力、实现主体交往、提升实践智慧、生成支持环境。  相似文献   

4.
论高职院校校内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应建立以社会职业能力为特色的“多元化”校内学生质量评价体系,以专家、学生和教师自评为主体的“多主体”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系、部教学组织为主的“多层次”教学组织管理质量评价体系以及多侧面专业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职业院校内设专业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类型、质量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职业院校“每年调整1次专业”,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需要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分别行使调控权、自主权和参与权,遵循“自主”与“约束”相统一的行动逻辑,以“自主”体现自立、自为和自律;以“约束”保护自主,使“自主”表现出主动性、主体性和自觉性。职业院校应明晰专业调整的行动理由、行动目标、行动原则、行动主体和行动过程,逐步建设一批新兴专业、骨干专业、特色专业和高水平专业,适应区域产业链、创新链和人的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张良才 《山东教育》2021,(13):24-25
基层教学组织是高校开展教学与教研活动的基本单位,是联系教师与学生、学科与专业、专业与课程以及落实教学工作“最后一公里”的基本组织保障,其建设和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由于高校转型发展与制度自身的缺陷,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的行之有效的教研组制度逐步被边缘化,负面影响也已经显现。如何重建与新时期高等教育新变化相适应的基层教学组织,贯彻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要求,切实促进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成为当前我国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自觉自为成为专业学习者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已不仅仅是授业者,而应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成为专业的、研究型的教师。这里的专业不仅是指所教的“学科内容”,而是把教师的教育行动与教育活动“视为专业表现领域,在这个领域中,最难的不是运用新的理论知识,而是从经验中学习和对自己的实践加以思考的能力”。作为专业人员,要由“新手”成长为“专家型”教师,是需要过程的,这是人持续成长的过程,是无止境的。终身学习才是教师专业化的生长基础。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具有自我监控和对学习情境进行分析与反思的能力,需要自身去经历、去体验、去建…  相似文献   

8.
教师教学的着力点不是教“书”(传授知识),而是教“学”(传授科学的思维方法),指导学生学懂、学会,直到会学,使学生“不待教师讲而自能读书”.达到“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的目的。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就是教师要以学为主体组织教学进程,把学为主体作为施教的基本点,以“会学”为目标.抓好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通过学法指导的有机渗透.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9.
面对新形势下的教师质量要求,地方师范院校如何发展成为保障教育质量的关键。地方师范院校需要在转型发展中继续强化内在的办学特色,从管理体制上实现教师教育管理的学院化,从人才培养上建立专业成长、课程学习与实践训练一体化,以保证教师教育的专业水准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的保障措施、师资建设、教师教学能力考核标准的合理构建及创新“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等方面,分析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院校教育质量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目前的职业教育中,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构建对整个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从当前汽车维修与检测专业的教学来看,在人才培养模式中采取 1+x 的“12345”人才培养模式具备一定的先进性和代表性。其中“12345”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指:组建1个团队,增强教师教育整体实力;设立 2个中心,凸显教师教育专业特色;搭建 3个平台,提高未来教师综合素养;设置4个模块,重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构建5个体系,保障教师教育专业发展。因此,合理应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战略,对整个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师范生的培养质量是整个高等师范教育系统中最核心的质量目标.教师教育质量监控既是对师范生培养目标质量的监测和调控,也是对保障体系的监测和调控.其主体是高等师范院校,客体即对象主要涉及对人才培养目标的监控、培养过程质量的监控、培养结果质量的监控、资源保障条件的监控、学校质量保障组织的监控等五个方面.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开展...  相似文献   

13.
主要创新点:
  1.体制创新
  建立了“四合一”产学高度融合的管理体制。章程规定了组织机构产生办法、权利义务、议事规则等;主体责任明确:学校对人才培养质量起保障、考核、检查、监督等作用;企业负责市场开拓,提供项目任务、维护资质、进行资源的再分配等工作;从事生产和教学的教师(生产教学一体化)负责专业调研和市场分析,开发产学结合课程,组织生产与教学,进行质量评定与考核等。其决策层是董事会。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升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高职教育建设的重要内涵。通过建立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师“教学做”能力提升、探索人才质量多元化社会评价,是确保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性提升的有效途径。国外高职教育保障其人才培养质量主要体现在人才开发、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职业培训体系开发以及终身化教育等领域,其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高职保险专业群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高职保险专业群应以双主体共建专业为保障,以双职场技能训练为主要途径,以科研教研双创新为支撑,实现学生双证书培养为目标的“四双提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探讨了实现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根据“双高计划”建设的相关要求,高职院校应把“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人才培养模式纳入园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全过程,突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在高职园艺专业发展、教师专业素养培育和产教深度融合等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在发展园艺专业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实施应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创新园艺专业产教融合的方式和思路,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  相似文献   

17.
大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大学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特殊的交往行为构成的“公共领域”。因而大学的社会功能和运行绩效取决于,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教师和学生、大学和其他社会组织是否具备交往主体的共性?是否具备有效交往的“主体间性”?文章通过对现代大学的起源———中世纪大学的考察,以及现代大学困惑的分析,认为应将“投资—生产—需求”的分化和分工型现代大学人才培养模式,转向“投资方和需求方整合、需求方参与生产”的合作型人才培养模式,即通过重构主体间“需求整合的聚集式对话”促进现代大学交往主体的回归。  相似文献   

18.
“1+X”证书制度下,优良的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随着“1+X”邮轮运营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的推进,提升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教师的邮轮运营服务职业能力至关重要。通过对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现状进行分析,结合“1+X”证书制度对该专业教师职业能力的新要求,从教师培训规划、专业群平台师资交流和激励制度保障三个方面提出未来邮轮专业师资职业能力提升的改进方向,以期更好地完成“1+X”邮轮运营服务管理等级证书考核试点工作,拓宽邮轮乘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基于规范引导师范类专业内涵建设、建立健全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持续提升教师培养质量的战略考量,在全国全面启动师范专业认证。作为师范专业认证的对象和实现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体,高校需要结合院校实际,更新师范教育理念,构建“三全育人”师德养成新格局,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建构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支撑体系,形成基于底线标准的,富于校本特色、鲜活个性、多样化的教师教育培养体系,避免把师范专业认证演绎为一种标准化运动。  相似文献   

20.
辽宁商贸职业学院在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专业建设中,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开发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实行“双证书”制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设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构建了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以申报试点专业为契机,实施了全面的课程改革。以行业需求的能力为标准,开发了全新的课程体系;以学生为主体,科学、灵活地组织教学;试行“导师制”,对学生进行岗位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