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所谓“自悟其渔”是相对于“授之以渔”而言的。指的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自我发现语言规律和掌握学习方法。用建构主义观点来说就是自我生成知识。这既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我们总是强调语文教学要“授之以渔”。然而,教授学生一定的方法是否一定有用和有效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老师传授的方法要让学生掌握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学生愿意掌握,二是学生能够掌握。如果不顾学生的愿望和接受能力“授之以渔”,其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正如教育家伍德所说:“在课堂讨论中,通过某些程式指挥学生,把自己的…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指出 :“未来的文盲 ,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人的最大宝藏是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是重要的智慧之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能“授之以鱼”且要“授之以渔”。但学生如果不能将学到的方法真正融化为自己的方法 ,并且创造性地加以综合运用 ,那“授之以渔”又有何用 ?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过程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虽然需要老师的必要指导 ,然而教师的指导不能离开学生主体的认知实践活动 ,它要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实践活动去认识、去体验 ,去经过脑部的加工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精神财富 ,才能使学生…  相似文献   

3.
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也强调: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提倡要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可见,作为新世纪的教师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下面,我粗浅地谈谈教学中“授之以渔”的几点做法。一、充分利用学习新知使学生学会一些学习方法新一轮课程理念强调: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也就是强调:教师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组织下自主建构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任务不仅是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同时要解决怎样学习的问题。如:教学认识…  相似文献   

4.
“授人于鱼”与“授人于渔”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老师既要传授知识,更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在今后工作、生活中能主动学习,提高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既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之以渔”,才能使其终身享用。  相似文献   

6.
大家都很熟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从学习的角度来讲,也就是说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比单纯的知识更重要。前段时间我偶尔听到这样一句话“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在听到教师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研讨后,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是学习最重要的直接动力。学生有了内在兴趣,可以表现出高度的学习积极性,数学丰富的内容、巧妙的方法及其美的表现,无不蕴含着引人入胜的兴趣因素。因此教师要从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认识数学学科价值与人文价值、崇尚数学思考的理性精神、欣赏数学美的韵味等方面,有目的地创设问题的情境,激起兴趣,使学生想学爱学。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的要求不单是让学生掌握相应的课本知识,更在于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方法及能力。本文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思想为出发点,介绍我们在“基于网络环境中的教学”研究里所做出的一些尝试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冯运斌 《教育文汇》2013,(17):30-31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说教学不能满足于教给学生一些现成的知识,而应帮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这没错。但我觉得,授之以“渔”之外,更应为学生建设出一片探索和检验知识的“鱼塘”。  相似文献   

9.
优秀的老师不仅要对所教授的内容了如指掌,更要循循善诱地把学生引入知识的殿堂,激起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不仅是“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成为了人们关注的亮点之一。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0.
古人云:“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是“授之以渔”,很多老师也意识到教会学生学习比纯粹地传授知识更为重要。如何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呢?下面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1.
英语学科对学生很重要,在第一节课上,教师要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信心,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是教给人知识,不如教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教学三境界     
教学有三境界——“授之以鱼”、“授之以渔”、“授之渔场”。“鱼”即知识技能的结论,是教学的第一追求;而“渔”即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和技巧,才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渔场教育”是以场境创设为基础的“场境教育”,是“授人以鱼”的知识教育与“授人以渔”的方法教育发展的必然,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建构”为核心,构建“生命化”、“生活化”和“生态化”的学习场境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专门进行学法指导,但不可忽视的是,教师的教学评价语言也可以促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4.
学习方法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中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它不仅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而且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通向成功的“桥梁”。古语云:“授人以鱼,供一日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未来学家预言:未来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不会自己钻研  相似文献   

15.
晨雾     
所谓“自悟其渔”是相对于“授之以渔”而言的。指的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自我发现语言规律和掌握学习方法。用建构主义观点来说就是自我生成知识。这既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计鹏飞 《宁夏教育》2010,(7):118-118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说,给人以鱼吃,只能使人享用一时,不如教人以捕鱼的方法,则能使人终生有鱼享用。用这句名言来形容今日的教育方式的改革是再恰当不过的了。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强调的是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比掌握、获取现成的知识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现在初中生普遍对历史学科不重视,认为历史就是读读背背,面临中考的学生习惯将之称为“副科”。究其原因,很多教师疲于应对中考,对学生生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授人以“鱼”而非授之以“渔”,让学生背诵大量的分散、零碎的历史知识,并未教会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学生在浩如烟海的知识海洋中失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多年以来,由于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材等方面的原因,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世界,枯燥乏味,学习过程缺乏生活气息。在数学教学时,学生不感兴趣,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更不会将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并将它应用到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是教给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能力,从"学会"转化成"会学",并且在生活中学以致用。在初中数学  相似文献   

19.
一、理念的转变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第一个层面是教育理念的转变。过去教师的主要任务更多的是“授之以鱼”,而不是“授之以渔”。可是,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去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这个道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所以,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授之以渔”已显得尤为重要。第二个层面是学科观念的转变。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人的最大宝藏是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最重要的智慧之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能“授之以鱼”,且要“授之以渔”。但学生如果不能将学到的方法真正融化为自己的方法,并创造性地加以综合运用,那“授之以渔”又有何用?   学生建立自己的认识过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虽然需要教师的必要指导,然而教师的指导不能离开学生主体的认知实践活动,它要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实践活动去认识、去体验,去经过脑部的加工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