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在全国许多地方,文场文化建设和广场文化活动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本地区的两个文明建设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广场文化研究也自然地成为广大文化工作者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对广场文化现象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对广场文化建设和实践活动有一个较为准确的把握,对繁荣发展广场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郝晓 《文化市场》2000,(3):21-22
当文化以产品和服务为载体,进入消费领域,通过交换演变为商品,文化市场就形成了。从狭义上讲,文化市场是文化艺术产品流通和交换的场所;从广义上讲,文化市场就是文化艺术产品生产单位或个人用生产的文化艺术成果与文化消费者交换社会劳动的经济形式。由于文化产品既具社会意识属性又具有商品属性,其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直接决定了文化市场具有文化价值取向和市场价值取向的双重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和肩负的重要任务,更加突出地摆在了我们面前。为更好地深刻理解和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提高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针对性,分清文化、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在认识上的一些误区,正确制定文化、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政策措施和未来规划,  相似文献   

4.
姜炎文化与粟作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强 《寻根》2003,(1):30-33
文化。上述观点中至少有两点是共同的,即炎帝部族是姜炎文化的创造者,宝鸡渭水流域是姜炎文化的发祥地。本文认为姜炎文化是姜炎部族在距今约7000年的宝鸡渭水流域创造的原始农耕文化,是新石器时代的地域文化。大约在距今6000年至5000年时,炎帝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姜炎文化进入兴盛期。到了距今约5000年左右时,炎帝在阪泉之战中败给黄帝,姜炎部族与黄帝部族融合,姜炎文化与姬黄文化开始交融,并形成了华夏文化的主体。再到距今约4000年左右,黄帝部族的一支后裔周人与姜炎部族通婚,姬黄文化与姜炎文化的进一步交融产生了更为先进的…  相似文献   

5.
张泰 《华夏文化》2006,(3):36-37
语言是文化的符号,不同民族的语言记录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风貌。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它对促进汉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整个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汉语又是汉民族文化的载体,同汉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汉民族文化影响制约汉语的发展,同时,汉语又影响着汉民族文化的产生、发展、传播。在实际汉语教育、教学研究中,我们通过对汉语亲属称谓、词语运用、汉字结构等方面的研究,揭示汉语所负载的文化涵义以及汉民族的文化心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认识汉语与汉民族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我们生活在文化之中,就像鱼生活在水里。我们在文化中成长,文化塑造了我们的品格。我们属于文化,文化又由我们体现和创造,我们是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几乎无时无刻不在谈论文化。然而,文化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对于文化工作在和谐社会中所提负的责任是双重的。第一是文化工作应该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第二,构建和谐社会为文化工作营造了发展自我的表现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文化工作应抓住机遇充分地发展、拓展文化的空间,以之丰富,夯实文化基础,完善充实文化工作者自身的文化品格风范和适应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的素养能力,培养一支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际工作能力的队伍。[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奉贤地处吴、越文化的交汇处,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积淀,是全国文化先进县、广播电视先进县。在这片土地上曾舞出了被誉为。华夏一绝”的滚灯艺术,唱出了江南最长的叙事山歌《白杨村山歌》:诞生了民间二胡演奏家孙文明和一代国学大师程午加等文化才俊。近些年  相似文献   

9.
代表先进文化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的是确立先进的文化思想和文化观念,建立科学的符合中国实际的思想道德理论,促进公民素质的提高。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正是代表了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和具有当代先进文化特征的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10.
王保国 《寻根》2005,(2):41-44
在人类文化特征的生发阶段,由于人对自然的支配能力远低于自然对人的影响力,地理环境就成了制约人类文化生成的主要基础。所以,探讨文化特征形成的基本因素,必须重视文化生成的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11.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同的国家.民族创造了绚丽多姿、各具特色的文化,形成了各自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使我们生活的世界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为当代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使传统文化的生存和发展出现了困境。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已经成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以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保存和发展我们各自的优秀传统,如何使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有效地参与到当代社会发展进程之中,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商业运作在市场原则的支配下为了标榜某些商品的“高品位”,任意给推销的商品贴上“文化”的标签。商品与精神产品原是有质的区别的文化产品,而且下一些以“文化”虚名包装的商品更是失却了文化的本真涵义。这是一种消费文化占主流、商业入侵文化的泛文化现象。文章从文化赝品淹没了精神文化产品的原创主体、价值判断、真实的生存环境及文化的体系模式化特征等四个方面予以分析,澄清了有关文化问题的一些基本认识,以期使我国的商业文化及其传媒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多了,随之出现了文化间的频繁交流。在我国,人们会清楚地看到,接触西方文化、特别是西方大众文化的机会很多。比如,美国的餐饮文化、著名的麦当劳和肯德基在我国大城市随处可见。中式快餐属于起步阶段,没有推广开来,形成名牌。因此,人们担心美国大众餐饮文化的“渗透”,会不会带来危害?  相似文献   

14.
当文化以产品和服务为载体,进入消费领域,通过交换演变为商品,文化市场就形成了。从狭义上讲,文化市场是文化艺术产品流通和交换的场所;从广义上讲,文化市场就是文化艺术产品生产单位或个人用生产的文化艺术成果与文化消费者交换社会劳动的经济形式。由于文化产品既具有社会意识属性又具有商品属性,  相似文献   

15.
关注农民命运,关注农村文化,这是现实社会主义中国始终强调的重大问题。中国上下五千年,在旧时代,农民始终是起稳定的主体文化。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了中国式的外生型、跨越型的现代化追求实践,中国文化结构的现代转型悄然渐进,农民文化不再是旧时代的主体文化,但也未必转换为现代中国的主体文化。但事实上,中国文化的结构转型也好,中国文化的内涵转换也好,其主要对象,基本问题,核心内容都直指农民文化,农民文化从属于中国文化,而文化,又从属于政治、经济、农民。  相似文献   

16.
“文化”一词是人们最喜爱应用的一个词语,有的人由于不知文化一词的真正含义是什么,社会上无论出现了什么事物都冠以文化,以示文明高雅,这种现象谓之“泛文化”(又叫伪文化)。伪文化之泛滥与社会上的庸俗、媚俗、鄙俗和恶俗相关联。空口无凭,举例为证:收藏旧时女人小鞋的,说是抢救“三寸金莲文化”;写乞丐小说的,说是研究“丐帮文化”;编演妓女电视剧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文化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十五大都对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做了明确阐述。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对于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广大人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扩大内需,拉动区域经济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赖祥亮 《寻根》2007,(5):9-14
作为河洛文化的传人,客家先民的文化形态中保留了较多中原文化传统。同时,作为一支历史悠久的民系,客家文化形态中也残存了较多的原始巫术观念。巫术是生产力十分低下的原始人类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一种认识途径和控制方式,客家巫文化之所以能顽强地生存于客家聚居地,得益于山高水险的岭表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求生存求发展的强烈愿望和当地原住民崇尚巫鬼的习俗。  相似文献   

19.
李舫 《文化市场》2007,(1):30-31
2006年的中国, 是文化中国,文化成为社会生活中最引人注目的热点、焦点、看点,2006年的中国文化,至少有三大现象可圈可点:一是文化建设理论创新之年,有和谐文化建设理论的高扬为证;二是文化大事件频仍发生之年;有首个文化遗产晶的到来、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为证;三是文化现象典型化呈现这年,有民营文化企业站稳脚跟、选秀恶搞日炽、学术大众化普及化、收藏拍卖跟风、农村文化建设受到重视等等为证。本刊发表的一组文章,对2006年中国文化发展关键词作出梳理。也期望与读者交流辨析。[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中国阿拉伯文化泰斗纳忠,可是“通海的儿子”。尽力而为,奋斗不止,甚于殉道者鲜血的学者墨汁.终于让他以对阿拉伯语言与文化非同寻常的广博知识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首屈沙迦阿拉伯文化大奖,肯定了他研究阿拉伯文化的大量著述.特别是有关阿拉伯历史著作的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