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档案》2005,(6):42-42
在社会信息化浪潮中,党政机关的“电子党务”、“电子政务”建设快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电子公文。2005年第2期《浙江档案》上,刊载了浙江省档案局对本省省直机关电子公文归档情况的调查报告。文章指出,目前的省直机关电子公文管理工作已经有了较大进展,电子公文归档管理的软硬件环境有很大改善,有些单位已实现网上归档、借阅全流程服务。但是,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少。主要是:1、一些单位档案意识不到位,电子公文归档滞后,电子公文大量产生,而电子公文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却没有纳入统一系统之中。档案室沿用传统方法管理纸质文件,用档案管理…  相似文献   

2.
《档案与建设》2003,(8):16-17
《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发布,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电子公文的归档管理,是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今年7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同志对《国家档案局关于发布〈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的请示》作了重要批示:“电子公文的归档与管理、档案信息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是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工作。在当前信息技术手段层出不穷和机读数据大量出现的形势下,制定这一办法,对电子公文的归档管理进行相应规范很有必要,这对于促进全国的办公自动化和档案信息化工作具有指导意义。请国家档案局认真组织该办法的实施,在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框架下,认真研究新情况,加强分类指导。特别要针对电子公文的特点,进一步研究解决保真、保密和保存等问题,使电子公文和纸质公文一样得到科学保管和有效利用。”王刚同志重要批示对我们做好电子公文归档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刊特转发《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供我省各地有关部门组织学习和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3.
王鹏 《兰台内外》2008,(3):21-22
一,政府电子公文归档管理问题我国政务信息化的发展和办公自动化的普及带来了电子公文的管理问题,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重要公文未归档就从服务器中被删除,②电子记录采集不完整,③文件的不同版本相互混淆,④文件的真实性难以判断。这些问题不仅给公文归档工作及归档后的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不便,更重要的是造成了政府公文凭证价值的丧失及当代社会记忆的某些空白。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不断发展,档案数字化、档案信息网络化、电子公文归档和进馆已成为档案馆(室)工作的必然方向,所以,必须重视电子公文管理和归档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市级机关档案工作者,近期我单位相继收到市档案局制发的几个关于电子公文归档工作的文件。对此,单位领导相当重视,已将此项工作纳入本单位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但由于电子公文归档是项新工作,对于长期从事传统档案工作的我来说还相当陌生,不知能否具体介绍一下电子公文归档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我是一名市级机关档案工作者,近期我单位相继收到市档案局制发的几个关于电子公文归档工作的文件。对此,单位领导相当重视,已将此项工作纳入本单位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但由于电子公文归档是项新工作,对于长期从事传统档案工作的我来说还相当陌生,不知能否具体介绍一下电子公文归档的要求。上海读者康斯乐  相似文献   

7.
国家档案局在2003年7月28日发布《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次正式提出各国家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对本单位在公务活动中产生的电子公文与纸质公文一同归档,进行双轨制  相似文献   

8.
国家档案局8号令发布的《机关文件材料归档和保管期限规定》,对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作出总的新规定,明确了电子公文归档的总的要求。由于目前不少机关使用OA办公自动化系统形成了大量电子文件,机关归档文件正在由纸质化向电子化转变,因此,认真研究电子公文与纸质公文在归档范围、归档要求、整理方式等方面发生的变化,是新时期赋予我们档案工作者的一项迫不及待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科技档案》2007,(1):40-40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电子公文的归档管理,有效维护电子公文的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和可识别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0.
电子公文实时在线自动归档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办公自动化系统越来越普及产生了大量的电子公文,电子公文已经成为归档对象的一大门类,如何对电子公文进行归档以及如何管理由此形成的电子档案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一、电子档案管理现状在现有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中,从电子公文的生成到归档,在管理  相似文献   

11.
东南大学档案馆依托校园办公自动化系统,借助本校的科技力量,开发研制了“电子公文归档接口”,与网络版档案管理系统无缝链接,实现了电子公文实时归档、办公系统中电子公文的元数据自动转换到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同时,根据电子公文归档的需要,依据国家档案局第六号令《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在大原则不变的前提下,对一些传统档案管理方法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2.
着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不断发展,档案数字化、档案信息网络化、电子公文归档和进馆已成为档案馆(室)工作的必然方向,所以,必须重视电子公文管理和归档利用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应从电子公文的形成、积累、收集、归档、整理、进馆等各个环节着手,加强电子公文的管理与归档。纸制文件一经形成,其内容与载体不可分离,不易改变;而电子公文是以数字形式存储在载体上的,其内容和载体能够分离,可以改变,这对认证电子公文的原始性和纸制文件有很大的区别。目前,国家出台的《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的要求》,《档案管理软件功能要求…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这里召开电子公文归档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主要是总结交流全市机关电子公文归档管理及其试点工作经验,传达贯彻中央领导同志和国家档案局关于加强电子文件管理的工作要求和有关精神.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任务,进一步推动本市电子公文归档管理工作的纵深发展,提高上海档案信息  相似文献   

14.
《兰台内外》2003,(6):13-13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电子公文的归档管理,有效维护电子公文的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和可识别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电子公文,是指各地区、各部门通过由国务院办公厅统一配置的电子公文传输系统处理后形成的具有规范格式的公文的电子数据。  相似文献   

15.
长宁区委、区政府按照上海城市信息化发展战略和建设“数字长宁”的总体规划,积极探索建设以电子公文运转、归档为主体的全区机关电子政务系统。经过3年时间努力,在全区范围内初步形成了一个集文件形成、办理、流转、归档、移交进馆及发布利用等功能于一体的电子政务系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全区57个职能部门  相似文献   

16.
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公文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各级政府机构信息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电子政务系统将逐步成为机关公文处理的平台,公文的起草、审核、签署、发布以及收文的办理等都将在电子政务系统中运行.在电子政务系统中运行的公文是机关职能活动的历史记录,必须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归档和管理.实现电子公文归档的关键是在开发电子政务系统时将电子公文管理功能嵌入系统中,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  相似文献   

17.
论加强电子公文归档管理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子公文是电子政务活动的必然产物。电子公文的归档与管理是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工作 ,其运行和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子政务建设的成败 ;电子公文的归档与管理是国家信息资源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海南档案》2005,(1):20-21
第一条 为适应海南省信息化建设的需要,规范全省在海南省党政综合信息网与办公自动化系统处理公务过程中所产生的电子公的归档管理,保障归档电子公的安全和开发利用,根据国家标准GB/T18894—2002(电子件归档与管理规范》和国家档案局第6号令《电子公归档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9.
6月18日,昭通市政府办印发《昭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昭通市电子公文归档与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转发了由昭通市档案局、昭通市国家保密局、昭通市政府信息产业办公室制定的《昭通市电子公文归档与管理实施意见》,提出了全市电子公文归档的适用范围和标准,就电子公文的管理、收集、归档、存储、移交和接收、保管和利用、保密管理、销毁和统计等工作提出了意见和要求,以规范全市电子公文归档与管理,保障归档电子公文安全有效地存储与利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越来越普及,电子文件成为党政机关办公行文的主要载体.机关档案资源建设也将由纸质档案归档转为电子文件归档.如何做好电子文件归档工作是机关档案室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基本概念 1.电子文件概念 根据《电子文件归档和管理规范》,电子文件是指在数字设备和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电子文件是不是电子档案?显然不是.电子档案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它组织在处理公文过程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并归档保存的电子文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