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凌久 《新闻记者》2003,(3):80-80
羊年伊始,新闻界曝出丑闻。2月初,“中国第一月嫂”的骗局终被揭穿(详见本期《揭开“中国第一月嫂”面纱的前前后后》),“拔出萝卜带出泥”,部分曾经为“第一月嫂”刘洁“鼓吹”、“炒作”的传媒、记者浮出水面。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曾撰写《赢在起点》一书为刘洁树碑立传的周兴旺是“北京某媒体的记者,专门做教育方面的报道”。周虽然表示对《赢在起点》一书的采访内容负责,但他也承认,其中许多东西“都是刘洁跟我说的”,“我也不可能每件都调查、核实。”也是由周兴旺等编著的《芝麻开门》一书,将刘洁誉为“中国最有经验的…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传媒一贯重视典型宣传的同时,另一种新闻现象渐渐地引入注目起来,这就是平常所说的“小人物报道”或“平民化的新闻浪潮”,人们耳熟能详的如央视的《生活空间》、中国青年报的《冰点》。但如果要给此类新闻起一个名称的话,还应该用《深圳法制报》一个专版的名称:零度新闻。因为同是“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零度”这一关键词较为准确地传达了这类新闻在视点、视角、立意等具体传播技术层面上的方法论意义;更重要的是,“零度”还形象地表征着全面、客观、实在地向受众提供生活与人生定位的新闻观。  相似文献   

3.
用来表明媒体观点的电视新闻评论是如何“说话”的?央视的《焦点访谈》和《央视论坛》节目就是各有特点的两个典型代表,前者以深度报道方式剖析事实、展示媒体立场,侧重“用事实说话”;后者借演播室讨论“透过现象说本质”,论以新闻事实为依托,钟情于评论,重在“用观点说话”。此“说”不同于彼“说”,二者在说话内容、说话主体和说话方式上虽有显著差异,但却是异曲同工。  相似文献   

4.
王德贞 《青年记者》2005,(10):61-62
9月8日,《重庆晚报》以《铜梁母亲索爱心捐款上瘾》为题,揭露了一个自称陈明书的妇女,以“家庭贫困,无力支付女儿的大学学费”为由,寻求媒体支持和社会捐助的骗局。在这篇报道之前,《重庆晚报》分别于7月30日和9月6日,以《从不穿裙子的美女状元》和《无钱买书包高考得第二》为题,对陈明书女儿的情况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5.
记不起谁曾写过这样一篇文章,刊登在《中国新闻出版报》上,题目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少些“节令性”新闻》。其实节令性新闻少不得,难的是报道如何创新、出彩,如何避兔大同小异,做出新意。在我看来,每一个报社为了搞活、搞好节令性新闻的报道,就是专门成立一个  相似文献   

6.
预告性新闻是指报道“已经决定、即将发生的事件”(任晓云《时代呼唤预测性报道》)。这种新闻形式成为当前市民化报纸显现信息量、体现服务性的重要产品。大量刊登预告性新闻,是对“只有事件才构成新闻”的传统新闻理念的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7.
焦霓 《新闻知识》2004,(3):58-58
我写过1篇小《永远何其多》,讲作和报、刊、台用“永远”做题太多,发表在2002年8月19日《中国新闻出版报》上。但当时我并没分析哪个梨子酸,哪个梨子不酸。结果到羊年“风”仍未止,只好再次给“永远”号号脉,扎扎银针。  相似文献   

8.
对新闻媒体来讲,“两会报道”是一场新闻大战,也是各媒体一显身手的时候。现在,笔者对《中国青年报》和《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的“两会报道”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9.
赵庆 《新闻记者》2004,(3):34-35
新年伊始,《足球》报因刊发《“国资委”阻击中国足球》一文,被中国足协严厉斥责为“假新闻”,从而剥夺了该报采访足协组织的所有赛事和活动的报道权。这一事件顿时掀起轩然大波,媒体非常关注这一事件,网上讨论更是热闹非凡。新闻界、法律界多数人士对《足球》报持同情的立场,不少媒体甚至指责足协的“封杀令”是违宪违法。  相似文献   

10.
时政报道的现状和走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伊莎 《青年记者》2007,(14):32-33
时政报道无疑是各种新闻题材中的“王者”,是新闻皇冠上的“明珠”,有业界人士预言这是中国新闻界最后一块蛋糕。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起,《南风窗))和《中国新闻周刊》大约在1999年末率先明确地打出了时政牌,随后许多市场化新闻周报、杂志都开始在靠前的版面设“时政”板块,以“南方周末》、“中国新闻周刊》、《南风窗》、“凤凰周刊》为代表的媒体走在这个潮头的前列。  相似文献   

11.
吴静 《新闻知识》2005,(12):5-7
2005年10月12日至17日,中国第二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并顺利回收,国内媒体纷纷组织力量报道这场盛事。面对如此重大的新闻题材,广州各大媒体各施其法,力求在新闻竞争中脱颖而出。笔比较过城中几份重要报纸的“神六”报道,选取别具特色的《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和《新快报》从10月12日至18目的“神六”新闻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研究三报“神六”报道的不同特色,探索区域媒体在同题重大新闻事件报道的创新启示。  相似文献   

12.
虽然对于“主流”媒体的理解目前有多种方式,但恐怕谁也无法否认《泰晤士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报的“主流”形象。这些报纸报道严肃、深入,信誉卓,社会地位很高,其媒体影响力绝不只限于所处的城市,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甚至全球。“主流”媒体在很多国家指“具有较高的决策话语权、知识话语权和消费话语权以吸聚最具社会影响力的受众作为自己市场诉求的传媒”。  相似文献   

13.
辛妍 《传媒观察》2004,(4):8-10
在上海,由人民日报主管、人民日报华东分社主办的一份财经日报——《国际金融报》,经过几年打拼,目前已与《中国经营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财经时报》等,一同进入中国市场化财经报纸的“第一方阵”。专业人士追捧这张报纸“准确、及时、有价值”的新闻理念,认为它  相似文献   

14.
王晴 《传媒观察》2004,(9):61-61
提起“经济报道”,人们立即会想到“观点 例子 数字”,“经济报道”也因此成了枯燥新闻的代名词。事实上,经济报道也可以写得生动耐读、引人入胜。像《经济观察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经济类报刊,近几年来不断尝试改革经济报道形式,在“活化”上下功夫。据笔者观察,引人入胜的经济报道一般都有以下几个共性:  相似文献   

15.
拜读贵刊2005年第9期夏雨禾先生的《透过“疫苗事件”看新闻报道的风险性》一文后,笔者觉得该文有夸大“疫苗事件”报道风险性之嫌。所谓“报道的风险性”,属于报道真实性的范畴。就“疫苗”报道个案而言,报道的风险性就是整个事件报道过程中,把疫苗作为“假疫苗”、“问题疫苗”、“夺命疫苗”报道而可能产生的不良传播效果。考察整个“疫苗事件”的报道过程,把新闻报道的风险性归结为新闻时效性俘虏客观性;媒介公正立场的缺失;(新闻媒体从业人员)急功近利、妄加猜测、不负责任报道行为;解决问题缺乏科学.对新闻事实过早的“盖棺定论”而使新闻报道缺乏深度等原因,都有失公允和简单,值得深入探讨。从新闻采访写作规律和认知规律看,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不仅涉及新闻事实与新闻真实的关系,还关系到如何把握新闻报道的过程和新闻的社会传播效果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娱乐新闻中的"春光"价值几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报道,在影片《忘不了》中饰演未婚妈妈的张柏芝因为在拍片间隙逗“儿子”玩,“一度不慎露出了黑色底裤边,大泄春光亦懵然不知”。为了证明此事并非记杜撰,该报还配发了一幅“视角独特”的新闻图片:穿着裙子的张柏芝蹲下时,裙下之物依稀可见。单纯从新闻专业的角度分析,这位记的功底着实了得!要想抢到这样集“可读性、娱乐性、轰动性”于一体的独家新闻,没有对女明星“春光”的高度敏感和把握稍纵即逝机会的能力,是不可能的。但是,这样的娱乐新闻除了可以满足一些人偷窥明星隐私的欲望、使报纸的销量一时增加几份外,我不知道它还有什么价值。  相似文献   

17.
冯诚 《新闻战线》2023,(21):38-40
有时空穿透力的好新闻必具鲜明的时代特征,折射时代的发展变迁。典型报道,贵在呈现典型对象的“典型特质”。《“七虎”竞南通》之所以能够引发共鸣,赢得广泛认同和关注,得益于记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挖掘出报道对象的典型特质,使作品既有鲜活的新闻价值,又可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美国《华尔街日报》是以财经报道为特色的综合性报纸,在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力。在《华尔街日报》头版的第4栏出现的报道,通常称为“中栏报道”(Middle Column),是深受读者欢迎的一个专栏。《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络版介绍该专栏时称:“讲述商界奇闻轶事,文笔诙谐幽默”,并且取了一个耐人寻味的中文名称:非常之道。本文将通过具体的例子,来探析《华尔街日报》这一专栏的报道手法以及当代美国报纸新闻写作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邵薇 《军事记者》2004,(11):19-19
去年非典肆虐期间,报章评论多集中于呼吁透明的公告制度、抨击不良的卫生习惯、讴歌英勇的医护工作等,而刊于《解放军报》5月22日副刊《长征论坛》栏目的《“神医”哪儿去了?》,无疑不属于这类“典型”的评论。它的“非典型”思路虽然冷僻,却曲径通幽,揭示了同样“典型”的道理;伪科学终会在科学面前现出原形,人类要战胜病魔、挫折,所依靠的只能是科学、制度和自身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由于种种原因,典型人物报道中出现了“人情味”缺失的现象。为了表现典型人物的与众不同并树立典型人物高大光辉的形象,追赶潮流“编”典型、移花接木“凑”典型、杀鸡取卵“挖”典型、依靠政策“喂”典型,把典型搞成脱离实际的“客里空”、“高大全”,把典型塑造为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这样的典型报道是把“三棱刀”,对新闻媒体、广大受众和典型人物都是有自‘害而无一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