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一、引言《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是莎士比亚的悲剧之一,创作于1606年。它在整个莎士比亚文学宝库中并不占有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远不如《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等四大悲剧那样历来被推崇备至而名扬四海;但仍然不失为艺术殿堂中不可多得的珍宝。以其独特的风姿,闪耀着瑰丽的光彩。“尼罗河花蛇”剧本取材于希腊古典作家普鲁塔克所记述的公元前50—30年的一段历史。美丽的埃及女王与罗马英雄玛克·安东尼的一段恋情。此时,裘力斯·凯撒已遇刺身亡,罗马由奥克泰维斯·凯撒、玛克安  相似文献   

2.
以审美经验培养为核心的"精致阅读",有利于文学作为专业的研究对象本该得到的相应学术和审美提升,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建立在传统"文本细读"基础上的教学方式。审美阅读其实仍然是通过重新回到历史语境当中的文本研究。本文以莎士比亚《李尔王》的阅读为例,通过材料涵咏经典,进行精致的深度阅读还原文本本意,从而走出文学教育的理性中心困境,为多元化的世界文学史教学提供资源。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新批评派的“文本”理论和文化学角度,分析了《李尔王》的格调,认为它是一出理想主义、乐观主义的戏剧。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从互文性的角度探讨爱德华·邦德的《李尔》和莎士比亚的《李尔王》之间的文本借鉴关系,尤其是对暴力主题的重构以及暴力在人物身上的蔓延。通过探究《李尔》对于《李尔王》的颠覆性改写,找出邦德为解决社会问题所指明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文本叙事的稳定与平衡,取决于结构与内容的能量交换及其过程。透过后现代生态诗学的视角,莎剧《李尔王》是对文本能量叙事的召唤和书写,并在剧本自然与精神生态的能量碰撞中形成消极的诗化语境,引发了主体关于人的位格消解和自失,彰显了一种对生命意志无情摧残的永恒复返的虚无,促进了以“世界病”为表征的消极美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2009年PISA测试结果,让"非连续文本"进入人们的视野,而广大教师首次接触这一概念还是在2011年发行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标》)。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目录、插图、资料袋等等都属于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而《课标》第三学段中提到的"图文类非连续文本"是什么?又有哪些阅读策略?笔者将结合教学实际,例谈小学阶段课内外图文类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  相似文献   

7.
从互文性的角度出发探讨爱德华·邦德的剧作《李尔》与莎士比亚的剧作《李尔王》、《李尔》与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作《补墙》之间的文本借鉴关系,旨在解读《李尔》对于《李尔王》颠覆性的改写和影射《补墙》为邦德对于如何解决社会问题提供独特的思考角度。  相似文献   

8.
简·斯梅蕾是当代美国最伟大的女性作家之一,其杰出作品《一千英亩》为作者赢得了1992年普利策奖和美国国家书评人奖。本文从互文性理论的角度对《一千英亩》进行互文性解读。文章通过情节设计,母题,引用等互文性具体表现方式揭示出《一千英亩》和《李尔王》互相指涉的部分,从而例证了《一千英亩》是对《李尔王》的重新改写。在《一千英亩》中,作者简.斯梅蕾通过对经典作品的改写,将《一千英亩》颠覆了善良战胜邪恶的传统意义,并且赋予其改写的故事以新的内涵。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运用的互文性实质上是对现代社会现实的语言反映。《一千英亩》对《李尔王》的改写反映了社会文化与人类思想意识的发展与变化。  相似文献   

9.
“说”是先秦时期非常重要的言说行为,这种言说行为由于言说者的身份以及言说对象的差异而引起“说”本身内涵的重大区别.整体而言,祝官之“说”是一种仪式行为,它所指向的对象是神灵世界,而“解释”之“说”是以某种具体文本为前提的,“规谏”意义上的“说”所指向的对象是世俗的权力阶层.这些“说”的各种具体言说行为形成不同的文本,即仪式文本、解经文本及语类文本.《汉志》所录先秦小说在性质上可分为四类:一是《伊尹说》、《(鬻)子说》、《黄帝说》三种属于先秦的解经“说”体;二是《青史子》、《师旷》、《天乙》近于先秦祝官之“说”体;三是《周考》、《百家》近于先秦规谏意义上的“说”体;四是《务成子》、《宋子》属于先秦子书.《汉志》的这种分类其实是将“小说家”的学派观念与“说体”的文体观念杂糅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
文本解读是"怎么教"变为"教什么"的必经之路,教师只有深入文本,才能准确地选择教学内容。而教师如何深入解读文本呢?即我们如何做到文本解读的"进去"呢?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为例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乔锐 《英语广场》2016,(2):36-37
卡特琳娜·赖斯,德国功能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文本类型理论,文本类型理论是一种关于不同文本的类型、语言之间的功能以及其翻译策略的理论。卡特琳娜·赖斯在其书中首次提出文本类型理论主要就是把各种语篇分为四种不同类型,分别为信息型文本、表情型文本、操作型文本和视听类语篇。《红楼梦》家喻户晓,如何翻译出其文学特色是一大难题。本文依据文本类型理论中信息型文本的特征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前,综合实践活动在全国范围内进入实施阶段,每位教师都要学习如何指 导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文本,是指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而设计 开发的直接用于辅助活动完成的图文材料,包括指南、手册、学习包、资源包等。 综合实践活动文本开发具有必要性。综合实践活动文本与一般的学科教材有本质的 区别。综合实践活动文本的设计应以《指导纲要》为依据,将综合实践活动目标加 以分解,根据学生的不同年段或不同阶段分设不同层次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框架下,分析了《李尔王》中一段典型的人物对话,揭示出导致李尔王和考狄丽娅悲剧命运的原因,继而探讨了在交际中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相互关系及其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曾扬明 《江苏教育》2012,(16):30-31
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出现了一个"新亮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这术语在以往的课标中是从来没有的。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中,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这样表述的: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  相似文献   

15.
一、非连续性文本及其特质《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语文第三学段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增加了一个新亮点,即"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什么是非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它基本  相似文献   

16.
刘伟 《考试周刊》2007,(33):100-101
《李尔王》一剧中蕴含丰富而深刻的辩证法思想。本文拟从分析人物的性格和戏剧情节入手,结合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之精华,试指出《李尔王》的普遍性和永恒性,值得后人不断深思、反省。  相似文献   

17.
课文文本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资源,但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来说,适当的拓展又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认为,拓展应该首先根植于文本,而同时又超越文本,即在学好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拓展之后又反过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一、拓展——活化文本思维案例一:《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出示  相似文献   

18.
《春秋毂梁传》在先秦时代即有古文文本流传。现存诸书所引许慎《五经异义》称《春秋毂梁传》无一以“今”字冠于其上者。可证在东汉许慎、郑玄所见之《春秋毂梁传》为古文文本或源于古文文本的今文本。也就是说,在东汉存在古文书写的《春秋毂梁传》文本或源于古文文本的今文本。该文本的来历现已无从考证,但东汉存在古文书写的《春秋毂梁传》文本或源于古文文本的今文本,作为一条旁证可以证明在先秦时期《春秋毂梁传》很可能已有古文书写的文本,否则,东汉存在的古文书写的《春秋毂梁传》文本或源于古文文本的今文本从何而来?在没有汉代作伪的任何证据的情况下,东汉存在的古文书写的《春秋毂梁传》文本或源于古文文本的今文本,只能是源于先秦的古文文本。  相似文献   

19.
2001年起颁布实施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从修修补补到大规模的修订,历经艰辛而漫长的十年,终于以2011年版的新面貌和我们见面了(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在修订的具体内容中,在阅读方面提出了"非连续性文本"的新要求: 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第三学段课程目标与内容) 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第四学段课程目标与内容) 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它的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实用功能十分明显.学会从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初中学生应具备的一种阅读能力.[1]  相似文献   

20.
《李尔王》是莎士比亚的四部悲剧之一。它不朽的原因在于莎翁创作了一个未知结构。并利用这一未知结构推动剧情发展,在一个两难结构中使李尔王一步步走向悲剧。本文将从《李尔王》中的分封国土情节出发,对这一未知结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