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本文主要通过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参加体育锻炼的频度和时间的调查,论证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身体机能和素质的关系,并发现心理健康障碍是高职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同时,调查结果说明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有助于消除抑郁、焦虑、躯体不适应感等症状,并能增强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因此,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和保健方法的宣传和教育;营造良好的学校社会环境;采用娱乐性教学手段,区别对待不同心理特点的学生;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和运动能力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及身体机能和素质。  相似文献   

2.
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是心理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卫生类高职院校的学生踏上工作岗位之后,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将影响医患关系,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这决定了卫生类高职院校的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但是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不完全尽如人意,因此,面对原有的不完善、不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要大胆的进行实践和尝试,使卫生类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学达到一定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当前,孤残学生身为高职院校中的特殊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与职业品质更是各高职院校关注的重点。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切实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与职业素质,本研究以高职院校孤残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心理健康水平与职业心理素质的现状,为高职院校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社会支持、自尊、简易应对方式与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认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全国大学生平均水平;不同性别和不同生源地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支持、自尊、应对方式无明显差异;不同年级高职院校学生在SCL-90偏执因子上差异显著,并与应对方式密切相关。社会支持、自尊、应对方式是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应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关注其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研究探索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总体幸福感状况及其相关关系。研究表明: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常模及一般普通本科院校学生。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主观幸福感水平呈极强的负相关,值为-0.635;研究证明,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影响其总体幸福感的非常重要的因素。通过各种有效方式,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能够显著提高其总体幸福感水平,进而提高其精神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时全丽  施静 《考试周刊》2014,(56):160-161
高职学生全面发展能力是指高职学生在思想政治素质、人际交往素质、心理健康素质、知行结合素质等四大方面的能力。创新创业教育和高职学生全面发展能力提高具有较高的关联度,二者互为促进、互为平台。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提高高职学生全面发展能力的具体对策为:营造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的"两全"教育理念;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的长效机制,建立完整的素质拓展训练框架;打造创新创业教育的广阔舞台,建立多元立体的全面发展通道。  相似文献   

7.
使用SCL-90量表,结合自编的职业预期调查问卷对罗定职业技术学院2016级和2017级共172名学生进行调查,统计分析高职大学生职业预期的基本情况、心理健康状况以及职业预期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结果表明:1、高职院校大学生SCL-90总项目分为134.84±28.94,总检出率16.28%,其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青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大二学生在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上与大一学生差异显著,其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大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2、年级、就业形势的态度、关注就业信息的情况、职业规划情况以及欠缺素质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9.7%的联合解释率,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职院校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存在实践创新薄弱、教师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内容与设置不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及要求、缺乏对课改整体性研究的问题。实现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改革与创新,首先要理清课程如何设置、教材内容如何构建以及教师素质结构如何设计的问题,然后从设置专业心理学必修课、编写富有针对性的专业心理学教材、多措并举提升心理教师团队总体实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状况趋向于恶化。所以,各大高校以及各教育人员应该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状况的关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本文在实际研究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状况的基础上,首先分析当前各高校对学生心理状况的重视以及意识,具体提出了各高职院校对于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方法和建议,从而提高各高校在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工作的有效性,也期望各高校能够依据学校学生的情况制定出合适的、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案,并且能够在传统的模式上创新,达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苗君 《辽宁高职学报》2011,13(10):104-105
当前,积极推行高职学生全程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不断提升高职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推行全程式心理健康教育,重点从实践层面入手开展探索:以课程教学为主渠道,全面普及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基础知识与常识;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为平台,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以心理辅导员队伍建设为依托,分层级加强心理健康培训与素质训练。  相似文献   

11.
高校创新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核心是个体创新心理素质的培养。混合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创新心理结构解析为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实践能力、知识积累等四个特征,从实践教学中阐述混合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培养学生创新心理的关联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创新心理素质是军校学员在21世纪保持良好战斗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包括3个因素,即创造性智力、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动机。我们通过自编问卷,分析影响军校学员创新心理素质的因素。研究发现,对军校学员来说,创造性智力对创新心理素质的影响比创造性人格要大些,而创造性智力与创造性动机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创新人才的素质是由人的脑能素质、心理素质和能力素质所构成的,创新人才必须要具备与创新要求和创新活动过程相适应的素质结构。培养创新人才是21世纪的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培养创新人才的人也应具备创新者的素质。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在前人或他人已经发现或发明的基础上所做出的新的发现、提出新的见解、解决新的问题、进行新的运用乃至创造新的事物的活动。创新的心理素质因素体现出人在心理形态方面比较稳定的特点,是创新的主体系统的基本要素,主要集中在动力素质、操作素质、调节与监控素质三个方面,涉及的因素有创新意向和创新追求、创新能力(一般性智力与创新性智力——感知灵敏性、创新思维和操作)和众多的非智力性因素。  相似文献   

15.
人文素质教育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在阐述拔尖创新人才内涵和文化素质教育含义的基础上,讨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从拓展知识、促进实践能力和更新思维模式3个方面论述了人文素质教育在拔尖创新人才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结合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的实践,论述了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6.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新时期我国高校的育人目标。但当代大学生还存在着心理素质不高、法制观念淡薄、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种种问题,所以,应该通过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法制素质和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本针对素质教育中存在的心理素质教育薄弱的现实,详细分析了心理素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阐明了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什么是创新性教学以及创新性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强调了素质教育的基础性、主体性、发展性,又把创新摆到了突出位置;强调了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核心,即要在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基础上,突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素质,在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上下工夫。界定了创新性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从规定上注意科学性、规范性、整体性、操作性,既避免了片面性,又明确了有机结合的方向,使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获得了和谐有效的落实。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简称"基础"课)亦是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基础"课教师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优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载体,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竞技体操的技术创新与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研究,认为技术创新是竞技体操创新活动的核心内容:对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是竞技体操科研中的薄弱环节;创新能力由灵感、创新技法、创新实践能力、相关心理品质(想象力、记忆力、观察力等)四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