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这样一篇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文章写的是:作者八九岁时第一次写诗,母亲给这首诗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父亲和母亲对作品截然不同的评价,对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他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和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最终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  相似文献   

2.
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十一册有一篇题为《“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文章,大意是这样的:美国作家舒尔伯格小时候写的第一首诗,母亲称赞其“精彩极了”,而父亲却说是“糟糕透了”。这两个极端的断言都给了作者莫大的帮助,母亲爱的力量成为他灵感和创作的源泉,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醒他:小心,注意,总结,提高。近几年,“赏识教育”已得到教师们的认同,“成功教学”也广泛渗透到教学过程中,称赞“精彩极了”更是司空见惯:“读得真好!”“太棒了!”“我们为他鼓掌”……新的评价理念更强调从学生的发展着眼,多肯定学生的成绩,多让学生品尝成功…  相似文献   

3.
马均 《四川教育》2009,(12):40-40
【案例】《“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片段:师:你是如何看待小巴迪父母亲的不同评价的?生1:母亲说“精彩极了”是出于巴迪还小,而且写的是第一首诗,哪怕再差,也要鼓励;而父亲说“糟糕透了”是出于诗本身的好坏。  相似文献   

4.
张鑫正 《师道》2008,(5):26-27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篇讲读课文,文章讲述了作者初学写诗时父亲和母亲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说明一个人要获得成功,离不开严格的要求和热情的鼓励。同一首诗,妈妈说“精彩极了”,爸爸说“糟糕透了”。为此。我抓住分歧点。引入辩论赛的形式展开辩论,引导学生体会父亲在批评中深含着鼓励和希望,  相似文献   

5.
陈小宜 《教师》2010,(1):50-51
[案例】《“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写的第一首诗,得到了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虽然作者当时并不理解父母的心,但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让他取得了成功。因此,引导学生理解父母不同形式的爱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相似文献   

6.
教材分析:写出诗,既激动又高兴,通过表扬使作者获得成功的喜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课件出示2: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亲爱的,我真不懂你这是什么意思!”母亲嚷道,“这不是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课文的重点、难点是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励。”从母亲对父亲的指责声中你读懂了什么?(母亲深深知道评价中饱含着的爱。巴迪需要鼓励,将这种爱及时给予巴迪,希望给他力量,让…  相似文献   

7.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新选入五年制第九册 (六年制十一册 )的一篇课文。文章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这篇课文讲述了作者童年时代父亲和母亲对自己习作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 ,这两种评价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以及这两种评价所蕴含的共同点——爱。课文的重点是作者对父亲和母亲两种不同评价的认识。从课文中看 ,这个认识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当作者在七八岁写出第一首诗 ,母亲给予“精彩极了”的评价时 ,童年的作者是“得意洋洋”;而当父亲给予“糟糕透了”的评价后 ,作者的表现是“痛哭起来”。显然 ,这时…  相似文献   

8.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主要写了对巴迪幼年时第一次写的诗,父母给予了截然不同的评价。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虽然父母的评价不同,但其中却隐藏着共同的情感——爱。怎么让十来岁的孩子体会父母不同的爱呢?思考再三,我决定采用辩论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陈忠杰 《山东教育》2002,(25):43-44
教材简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材中的一篇新选课文,作者为美国作家巴德·舒而伯格。文中,作者深情地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的一件事:对他写的第一首诗,母亲认为“精彩极了”,父亲认为“糟糕透了”。由自己的人生经历,作者逐渐感悟出这两种极端的断言所包含的爱以及对自己成长的作用。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抓住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感情;难点是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爱的两种表现形式。教学目标设计1.读懂课文,体会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含义深刻的语句的含义;2.有感情地朗读课…  相似文献   

10.
我读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样一篇文章,令我悟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有一天,他写了一首诗,给母亲看后,母亲说:“精彩极了!”并不断地鼓励他。而当他兴高采烈地拿给父亲看后,父亲却说:“糟糕透了!”并说了许多伤他小小的自尊  相似文献   

11.
成利  李兆杰 《山东教育》2005,(25):33-34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饱含深情地追忆了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第一首小诗所做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以及这两种评价对作者一生产生的巨大影响。体会作者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感受到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所饱含的爱,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2.
师:同学们,我们来共同学习一篇新课文,请大家看课题。(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师:从课题中发现什么了?【课一开始,教师就利用形式较为特殊的题目,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使学生“自主”学习本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生1:“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意思正好相反。生2:“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加了引号。师:遇到这样的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生1:什么“精彩极了”?什么“糟糕透了”?生2:为什么把“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并列在一起?师:好!让我们带着各自心中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语句读通顺。生:(自由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13.
又听《“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的教学,我想起了以前曾听过的这一课,同样的内容,却有不同的感受。案例一(片段摘录)师:巴迪的第一首诗引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那么,你们对这两种评价有什么看法?生:从母亲的评价中,巴迪肯定得到了一种鼓励,感受到一种爱。生:父亲的评价实话实说,体现的是严格要求,也是一种爱。生:我不这样认为,严格要求不等于苛求。七八岁能写诗已经很了不起了,用“糟糕透了”评价,实在太残酷了,让人无法接受。生:我看母亲的评价也太夸张了,很可能让巴迪产生误会,以为自己的诗真的“精彩极了”。师:文中两种“评…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篇十分贴近孩子们学习生活的美文,孩子们非常喜欢。作者巴德·舒尔伯格从小孩子的角度出发,以细腻而朴实的语言写了自己童年时的第一首诗,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父亲的评价则是“糟糕透了”。几年后作者才感觉到父亲的评价是对的,成年后也越来越感受到父母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在自己成长中所起到的作用:母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而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那也是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丘素玲 《广西教育》2005,(7A):34-34
教材简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在教学中,可通过读书这一感悟语言的最基本的方法,运用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文本中感悟爱、体会爱、升华爱。  相似文献   

17.
李霞 《湖南教育》2003,(5):50-51
教学片断师:对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写的第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请同学们分小组进行学习、讨论。(生小组学习、讨论)师:明白了吗?你是怎样理解的?生:妈妈的评价———“精彩极了”,这是对孩子的赞扬与鼓励,爸爸的评价———“糟糕透了”是对孩子的批评。生:我觉得正像作者在文中所说的那样:“‘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生:作者为什么要说“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是爱?生:我有时候虽然考试考…  相似文献   

18.
【教材简析】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的爱心如何让孩子们真正地体会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解读教材。课文主要讲作者童年时写了一首诗后父亲和母亲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中感悟到的爱。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这同时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所在。  相似文献   

1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记叙“我”在七八岁时写的第一首诗,受到母亲的赞扬和父亲的批评;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终于取得了写作的成功,同时也懂得了当时母亲的赞扬与父亲的批评都出于对“我”的爱,自己的成长既离不开赞扬与鼓励,也离不开批评与教育,应该正确地认识与对待它们才能不断成长。  相似文献   

20.
侯西科 《小学语文》2014,(11):46-47
【设计思路】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篇传统的优秀篇目。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作品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了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文本内涵深厚,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已经累计了丰富的经验。对于学生来讲,理解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爱,相信不会太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