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此"君子"非彼"君子"也,我说的"君子"是指"瘾君子"。《中学生守则》规定:不吸烟,不喝酒。可是,路唯对规定不屑一顾。有一次他吸烟时被我这副班长碰上,我冲过去要他丢下手中的烟,并且警告他,如果再吸烟,就扣  相似文献   

2.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代表有道德觉悟和修养的人,在古代常与小人(没有道德觉悟和修养的人)相对。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认为,中华文化的人格理想是君子之道。作为现代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校长应从中华文化中汲取君子之道,做一个君子型的校长。一、校长要做一个仁爱善良的君子子曰:"君子之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意思是孔子说:"君子之  相似文献   

3.
"君子"一词最早存在于先秦文献中,与"小人"相对举而具有"在位者"的本初涵义.<论语>则在保留"君子""在位者"内涵的同时,进一步挖掘了"君子""德性我"的深层内涵;而自孔子之后,后世更多沿用了孔子对"君子"德性内涵的解释.梳理"君子"在<论语>中的"德性我"的具体内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有不少朋友,在一起时无话不说。但在平日里,大家都很忙,很少见面,我觉得这样很好,朋友之间就应该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在古时候,是指那些品行端正道德高尚的人。我不敢说自己是君子,但可以说他是我的奋斗和追求的生活目标。我也敢说,我的许多朋友都似君子。因此和他们的交往不多,联系也不是那么频繁,甚至像白水一样清白、清淡,这样的关系也许才是真正的朋友、好朋友。  相似文献   

5.
何为君子?对"君子"一词的具体说明,始于孔子。"君子"是孔子的理想化的人格。君子以行仁、行义为己任。君子也尚勇,但勇的前提必须是仁义,是事业的正当性。先秦早期,"君子"一语主要是从政治角度立论的,"君子"的主要意思是"君"。而后"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自此,"君子"一词有了德性。  相似文献   

6.
孔子思想中对于君子的人格设计有两种,一是君子之德;二是君子之风。"德"是君子人格的内在底蕴;"风"是君子人格的外在表现。孔子主要以"德"为中心,从君子之德、之学、之才以及君子与人相处等方面阐述自己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形象。  相似文献   

7.
古语有言:"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人们常用这句话劝慰别人或告慰自己——做人要宽容。先贤荀子也说:"君子贤而能容黑,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我想君子之所以为君子,皆出于宽容乎!  相似文献   

8.
何为君子     
北宋嘉佑八年(1003年),周敦颐47岁,这年的他写了<爱莲说>.作品说莲是"花之君子",以物喻人.那么作者说的"君子"具体含义是什么呢?我以为主要有五个要素,即"五不".  相似文献   

9.
<正>"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中国人的人生哲学总是围绕着义利二字打转。可是,假如我既不是君子,也不是小人呢?曾经有过一个人皆君子言必称义的时代,当时或许有过大义灭利的真君子,但更常见的是借义逐利的伪君子和假义真情的迂君子。那个时代过去了。曾几何时,世风剧变,义的信誉一落千丈,真君子销声匿迹,伪君子真相毕露,迂君  相似文献   

10.
君子的尊严     
笔者是个学究,待人也算谦和有礼,自以为算个君子——当然,实际上是不是,还要别人来评判。总的来说,君子是有文化有道德的人,是士人或称知识分子。按照中国的传统,君子是做人的典范。君子不言利。君子忍让不争。君子动口不动手。君子独善其身。这都是老辈子传下来的规矩,时至今日,以君子自居的人还是如此行事。我是宁做君子不做小人的,但我还是以为,君子身上有些缺点,不配作为人的典范;因为他太文弱、太窝囊、太受人欺。君子既不肯与人争利,就要  相似文献   

11.
姚彤阳 《小学生》2010,(6):35-35
论语中有很多经典名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喜欢它呢?它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君子与小人六年五班李国栋指导老师李小燕我们学校开展了"读《论语》,学做人"这项活动后,我受益匪浅,懂得了许多道理。我  相似文献   

12.
倪帮玉 《教师》2014,(18):121-121
孔子说:"君子不器","器"在这里寓意深刻,表面上是器皿的意思,我的理解就是君子不要像器皿那样那么有限。站在教育者的立场看,从胸怀的层面上可以理解为作为教师,面对形形色色学生,我们要做到"君子不器",对待学困生要有一颗包容的心。从教育理念的层面上可以理解为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本文就"君子不器"展开讨论,研究作为教师如何保持仁爱的心和正确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3.
歪打正着     
为了在老夫子面前表现出本人的进步,小夫子绞尽脑汁出了个和君子有关的题目--孰料,可爱的"粉丝"们啊,你们歪批中君子的面目可不怎么"君子"啊!为躲老夫子的戒尺,唉,我足足在外躲了月!刚一露面,啊呀,老夫子就追来了,救命--  相似文献   

14.
君子的尊严     
笔者是个学究,待人也算谦和有礼,自以为算个君子——当然,实际上是不是,还要别人来评判.总的来说,君子是有文化有道德的人,是士人或称知识分子.按照中国的传统,君子是做人的典范.君子不言利.君子忍让不争.君子动口不动手.君子独善其身.这都是老辈子传下来的规矩,时至今日,以君子自居的人还是如此行事.我是宁做君子不做小人的,但我还是以为,君子身上有些缺点,不配作为人的典范;因为他太文弱、太窝囊、太受人欺.  相似文献   

15.
"君子"是孔子的理想人格。"君子"之为"君子"在于"德"。"君子"的内涵包含内外两个方面:一是"仁",一是"礼"。"仁"是"君子"的内在根源——"情理"。追溯历史痕迹,"礼"是"君子"的行为规范。"仁"、"礼"统一于"君子""文质彬彬"风范之中。于"君子""文质彬彬"的风范中,孔子解决了生民的"安身立命"问题。  相似文献   

16.
感悟美德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每当看到练习本上的这句话时,我的心都仿佛被重重敲击了一下,因为它总是激发出我对美德的崇敬。我所知道的美德有许多种:许诺是一种美德,它是轻松的,爽快的。也许你只是随口说话转眼间便忘了,然而那些需要你帮助的朋友,会牢记在心里。因为你的许  相似文献   

17.
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释义]孔子说:"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不是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不是一种乐趣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一种君子的风格吗?  相似文献   

18.
"君子"是一个能够代表中华文化传统的关键词,"君子"含义的翻译应该是一个跨文化交际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此给予应有的重视,本论文里列举了《诗经》、《周易》、《论语》、《中庸》、《孟子》英译本里"君子"的译法,并就"君子"一词的历史演变过程和如何理解这一特殊文化词加以分析。通过多种译本对"君子"一词的翻译对比,论文指出了"君子"的真正含义以及和"绅士"的本质区别,并就它的一些英译所造成的文化障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君子三畏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孔子所说的"畏",不是"惧"(惧怕),而是敬畏;所敬畏的不是大人、圣人本身,甚至也不是圣人之言,而是圣人之言所传达的"天命",即仁爱之道的无声之音。"圣"就是倾听良知的呼唤并宣讲这种本真的情感。君子意味着拥有政治权力,因此,古代社会君子少,现代社会君子多;唯有真正的现代社会,才有可能人人都是君子甚至圣人。但没有敬畏感,就不是君子。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9,(10):11-12
作为儒家的最重要经典,《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君子这一概念贯穿始终,可见其地位之重。孔子以"德"诠释君子,君子于是成为理想人格的化身,社会道德的楷模。本文将从君子修己之道、君子为人处世之道、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因材施教培养君子等四个方面探究孔子有关君子培养标准和培养途径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