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大禹治水》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禹在外治水13年,曾经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看。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2.
大禹陵     
大禹,又称夏禹、戎(róng)禹,他是我国古代的治水英雄,以前的许多书籍都记载了禹的传说。河南登封的千城镇,古代称阳城,是禹的发祥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但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给人们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灾难。相传4000多年前,神州大地一片汪洋,白浪滔天。当时的部落联盟领袖舜(shùn)让禹的父亲鲧(gǔn)去治水。因为他用堵塞的办法,治水不当,造成了更大的水灾。禹奉舜之命,  相似文献   

3.
古文献中涉及大禹出生问题者,多达二十余处,而其说又颇有异同。其言"禹生石纽"十余处,其中六处不言石纽所在郡县;又六处皆言石纽在汶山郡广柔县,而释广柔所在竟有三、四说不同;另四处则不认为石纽在广柔而在他地,但其地又不可查考。是石纽所在虽有七、八说,但究在何地则莫可确指。究实论之,"禹生石纽"本系神话,其言怀孕、分娩以及怀娩地点等等,莫不都是怪诞的神话。且这些神话不是产生在人类的童年,而是产生在文明时代的西汉晚期,那时正值谶纬神学兴盛发达时期,神学家们对古代的"圣帝明王"从伏羲到刘邦、甚至包括孔丘,都莫编造一套感生神话,给他们戴上一副神圣的花环。"禹生石纽"只不过是众多感生神话中的一个而已。这等妖妄怪诞的谎言,显然都是不可信据、无法查证的。历史学的根本任务在于求真求是,所以严谨的历史学家长期都对此说不屑一顾。近年来三峡考古出土了一通东汉的"景云碑",碑文有句"术禹石纽汶川之会",这句话本来就是明确告诉人们,禹和石纽的关系是禹曾在石纽汶川召开过一次诸侯大会。但根据茂、理、汶的自然条件,在这里召开一次诸侯大会,可能也只是一种附会之谈而已。但是,竟有历史学家用搞旅游的手法,把这句碑文曲解为"禹生石纽",是不可以不辨。  相似文献   

4.
我的同桌     
刚开学的时候,我和周方文禹同桌。周方文禹成绩很好,个子小小的,长得挺帅的,浓浓的眉毛,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巴。上课的时候,每次都是我和周方文禹一齐举手,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我们就相互教一教对方。这样的好日子没过多久,我便和我们班的倒数第一成了同桌,原因是老师要我帮助他。他叫杨长新,学习成绩是班上的最后一名。杨长新不爱干净,我都和他同桌一个多月了,他还是穿着那一套衣服。刚和他坐的时候,我满肚子的气,有几次,我都趴在桌上哭了,那时,我真不愿意和他同桌,同学们都劝我跟老师讲,可我还是忍住了。有一次上课,他在玩,老师批评了他,他…  相似文献   

5.
1.夏朝究竟是谁建立的? 人教版: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相传禹把都城建在阳城,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是大禹去治水呢?当然,是因为禹聪明智慧有能力,不过,认真研读历史,会发现大禹治水还有背后的故事。禹所在的部落,在当时算是挺有势力的,所以禹的老爹鲧曾经在尧年老的  相似文献   

7.
说"禹"     
禹,究竟是蛇还是人?从古到今,好像还没有定论。《说文》:“禹,虫也,从,象形。”现行《汉语大字典》(以下简称《字典》),对禹字援引《说文》为据,以其第一义即本义为“虫也。”并引徐锴的“牙齿虫病谓之龋齿”,作为佐证。《字典》还引《广韵》旁证:“禹,虫名。”这就使我们非信不可,禹到今天,仍然是一条蛇。其实龋是形声字。禹在这里是音符,和禹的字义毫不相干。鲁迅先生在《理水》中,对禹是一条蛇,已经作过批评。首先,汉字是象形文字,字形决定字的本义。禹字金文写作。上像三角形的蛇头,下像卷动着的蛇尾。横在其中的形,像一只连肘的右手。…  相似文献   

8.
王禹偁一生短暂,生性刚直、不畏权势的他本图忠君报国,却在八年内三次被黜,要全面考察这位对宋诗发展有特殊贡献的重要诗人,不能不返观王禹偁三次被黜的遭遇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大禹的故事     
禹,姓姒(si)名文命,也叫夏禹、我禹,后人因他的功德高无比,称他大禹。当时,洪水泛滥,禹的父亲鲧(gun)奉命治水。他用筑坝堵水的方法,费时九  相似文献   

10.
关于鲧禹治水神话的研究,论者多以治水方法的异同而评定其功过得失。这自然是历史传递的复杂原因所导出的不准确结论。那么,作为在汉民族文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鲧禹治水神话的文化复原当属必要。笔者认为,鲧禹治水神话的基本是“九畴文化”,“九畴”文化的核心是“五行”文化。“五行”文化的“序”和“乱”是夏代建立之前华夏人类(特别是部落酋长)社会行为优劣评判的依据和法则——鲧禹治水的成败得失,恰恰是这一远古历史文化心理的沉积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大约有三千年,而传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上朔到距今五千年前,关于此传说是否真实,今天有些已为考古学界所证实,然而有些还有待今后的研究,才能做出客观的结论。其中有关鲧禹治水的民间传说更是广为流传,但对有关鲧治水何以失败,而禹治水何以成功?在传说中并没有彻底交待清楚,也无学者做过深刻探究。今天我们可以用现代的科学技术理论为武器,以当时其治水的流域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为基础,进行科学的分析、推理、判断,对弄清楚鲧、禹在治水的成败经验教训方面可能有些帮助。 一、鲧禹治水的范围和环境 1.范围:(鲧禹治水范围示意图)从历史的记载传说知“姒文命鲧之子禹为夏部落首领,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以西,属发源于中条山和黄土高原的涞水流域)。但据传说或历史文献记载还有禹都于平阳(今山西临汾南属汾河中下游河谷平原);禹都于阳城(今河南登封县以东的淮河支流颍水上游);禹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县颖水的中游冲积平原上)等说法。我们且莫管到底何地是禹的都城?起码可以说上述四城都是大禹时代的经济、文化、行政中心,或用更确切、更明了的现代话说就是他以治水为中心任务的治理国家的指挥中心。上述的政治中心也应是以农业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华和中国。文明古国史辉煌,礼义之邦名远扬。华夏汉族古称谓,只缘华夏已腾飞。[1]中华原指黄河域,中华儿女多奇志。[2]禹域名源治水禹,牧马久惊侵禹域。[3]传说上古分九州,九州生气恃风雷。[4]  相似文献   

13.
薏苡是禹夏族遭受洪水之灾时得以生存、生活、生产、生育的主要的粮食作物,后成为禹夏族的图腾。《 》即《薏苡》,是禹夏族对尧禹洪荒之时采收薏苡“食”而得“生”的历史性采集劳动的追忆演现,也是对薏苡图腾的歌舞崇祀(模仿巫术)。  相似文献   

14.
杨巍  王旸 《职业技术》2007,(9):25-30
江苏省沭阳县职教中心学校校长魏家禹 思维敏捷,思路清晰,观点独特,才气横溢.这是校内外对魏家禹的评价.纵观魏家禹的职业生涯,这些评价一点也不为过.但是,更为珍贵的是人们对他的另外两句评语:锐意改革,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5.
韩天弘 《辅导员》2012,(2):32-33
我们班有许多同学,他们有的是"运动健将",有的是"学习天才",有的是"聊天大王",还有的记忆力极棒,被形象的地称为"电脑娃娃"。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我们班的"开心果"——大名鼎鼎的汤弘禹。汤弘禹个头不高,长着一张娃娃脸。他的头发乌黑发亮,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中,  相似文献   

16.
刘绍禹,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刘绍禹的贡献主要是传播现代心理科学的知识和成就,倡导用客观、科学的方法研究心理学,培养心理科学教学人员和研究人员。刘绍禹的著述留存不多,可大致分为心理学、儿童学和大学教育三方面。刘绍禹的治学与研究,切实而精要,体现出重视实验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7.
秦简《日书》涉禹出行巫术的产生,首先是由于禹在长期的行旅生涯中,立下了赫赫的功绩,确立了崇高的威望,故而先秦巫师在作法之时,意欲通过模仿禹的行为以获得禹所拥有的无上权威;其次禹既是一个伟大的君主,也是一个在巫术发展史上曾经起到过举足轻重作用的大巫,故巫师施展法术之时,视禹之巫术为正宗并效法之;第三,相信鬼神巫术、在先秦社会影响极大的显学墨家对禹倍加推崇,所以涉禹巫术自然也就会得到他们的信奉并宣扬。总之,由于以上三种原因,使禹的一些行为遂为先秦巫师所采纳,作为其解决与出行相关的问题时的重要巫术加以利用。此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巫师们又将这种巫术的法力扩大到几乎所有领域并流传开来。  相似文献   

18.
防风氏神活传说作为历史典籍记载的补充,对于夏朝前期的一段历史,其主要反映了以下几点:防风国的大致疆域;防风氏是一位传说中的治水英雄;防风氏是一位教民稼穑、助禹立法的文化英雄;防风氏是一位关心民瘼、普受爱戴的诸候;防风氏遭禹诛戳,反映了华夏族融合过程中争斗的激烈。  相似文献   

19.
鲧是研究我国早期文明史的一个重要人物。许多资料记载说,鲧只懂得堙填之法,而禹治水时采用的是疏导的方法,因此禹成功了,而其父鲧失败了。说鲧"用筑堤防水的方法治水,九年未治平",他是败于治水这一认识和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并不符合历史的本来面目。鲧治水不存在失败,他是失败于部落联盟首领继承人的政治斗争。鲧的失败为禹的成功创造了条件,禹不仅治水大获成功并且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夏。  相似文献   

20.
番禹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由番禹市政府投资,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的高校。为了使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规格符合番禹经济建设的需要,学院先后组织了300多人次,走访了番禹市属下的南沙、工业局。工商局、计划局、乡企局、外经局、外贸局、二轻集团、商贸局、旅游局、番发集团等有关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以及近百家大、中、小型企业,初步掌握了番禹的产业结构和人才状况。为学院按照全市人才需求的缓急,依次开设专业和有针对性组织教学提供了依据。一、番昌市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情况1.产业结构现状。番昌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