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永州八记》作为柳宗元山水记文的名作,有着较强的艺术代表性,它对山水风景独特的描绘手法体现出深刻的诗歌情怀:以或隐或显的诗歌语句将读者带入美轮关奂的风景之中,以蕴藏丰富的诗人情感挥发着自身的身世兴叹,以深邃自然的诗歌意境牵动着后人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是靠意境来体现美的.而意境的创造,最讲究的就是含蓄.含蓄是中国文化的特征,也是文学的基本特征.诗是最具文学性的文学门类.诗的美正美在其含蓄.无论是赏读诗歌还是创作诗歌,都应该从含蓄入手.在诗歌创作中,要做到含蓄,手法多样,比如空白、虚实.现代新诗更应注重含蓄,应以创造含蓄的意境为主要表现手法和目的.但含蓄不同于朦胧.不能因过分追求朦胧而戕害诗意.含蓄应是在易懂基础上的含蓄.  相似文献   

3.
“对写法”是我国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在中学诗歌鉴赏中常常碰到。所谓“对写”,是指抒情主人公有意撇开自己,从对方着笔,虚写对方思念自己的情形,从而形象真挚的表达自己的思念怀想,将深沉的情思表达得委婉含蓄,真切动人,使诗歌意境更显深邃。运用此法,可以收到一石二鸟之效,得一击两鸣之功,能极大的增强抒情力度,丰富诗歌意境。  相似文献   

4.
诗歌是一种最贴近人心灵的艺术表达形式,它以深邃隽永的意境,优美灵动的旋律,错落有致的节奏,含蓄凝练的情感,触动着无数读者的心。而当今的初中语文教学往往忽视诗歌教学,让学生错失了领略诗歌魅力的机会。本文试图从“捕捉意象,融入情境”“重组画面,整体感知”“感悟情感,引起共鸣”三个方面简单介绍一下我在日常诗歌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希望能带领学生领略这份独有的美和超然的诗意。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向来喜欢含蓄,在诗歌艺术中这种含蓄之美更是被推崇备至。司空图在《诗品》中曾把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诗谓为上上品,可见在他的审美观里含蓄美也是被奉为上宾的。要营造这种含蓄美,曲笔往往为诗人所青睐。山有起伏,方显其雄奇峭拔;水有波澜,才见其婀娜灵动;诗文有了曲笔才更显其婉转、含蓄、深邃、幽美。  相似文献   

6.
诗歌语言有很强的模糊性,具有含蓄蕴藉、旨在言外的艺术魅力,能唤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便于表达复杂、微妙、丰富的思想感情。其审美价值体现在拓展诗意,凸现诗情;含蓄委婉、余味无穷;朦胧意境、淡化时空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诗歌是诗人思想感情的抒发,也是诗人生活体验和人生感悟的体现。我们要真正解读它深邃而独特的内涵,做好古代诗歌鉴赏题,就需要指引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把握诗的形象,领会诗的意境诗人的感情蕴含在诗的形象和意境之中,这一特点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表现尤为突出。诗忌直露,讲究含蓄,或情景交融,或写景寄情,或移情于景。因而领会诗的意境必须从把握诗的形象入手。如只有把握住杜甫《登高》中的客观形象“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才能体会出作者由此产生的苍凉之感。领会诗的意境首先应注意根据诗词的具体内容进行具体分析,从诗…  相似文献   

8.
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也是诗歌作品重要的审美规定。诗歌在意境的表现上一方面要求清晰准确,另一方面又要求隐约含蓄。而大多优秀诗歌作品不确定成分居多,给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这一点在唐诗中得以淋漓尽致地体现,它产生的最大因素就是”兴象”。触物起情的自然意象的大量存在,导致了表现上的多重性和不确定性,因而形成了模糊的意境。诗歌的美亦在于此。  相似文献   

9.
刘勰认为作品是情理与文辞的统一,“味”是伤口带给读者的感觉;“隐”的表达产生“味”,“味”即情意的含蕴丰富,体会不尽。“隐”是将情感蕴含在艺术形象即景物描写中,通过言外之意委婉传达,达到“物色尽而情有余”。刘勰的论述影响中国古代诗歌创作追求情景浑融、情意无穷的审美建构和广阔深邃的艺术境界,也影响诗歌批评探讨总结诗歌意境的审美特征,是中国诗学意境理论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0.
【考点说略】古代诗歌,以其内容的含蓄概括、意境的深邃幽远、手法的丰富灵活、语言的形象凝练而获得了恒久的生命力,成为我国辉煌的文化百花园中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1.
题画诗是我国特有的诗歌形式之一,它充分体现了我国诗、书、画三者完美的统一。张大千在其创作的题画诗中,使用用典、对偶、比喻等多种修辞格,让诗歌具有诗意深邃、意境深远,句式整齐、朗朗上口,形象生动、自然贴切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题画诗是我国特有的诗歌形式之一,它充分体现了我国诗、书、画三者完美的统一。张大千在其创作的题画诗中,使用用典、对偶、比喻等多种修辞格,让诗歌具有诗意深邃、意境深远,句式整齐、朗朗上口,形象生动、自然贴切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胡记霞 《教师》2008,(12):93-94
如果在诗歌教学中,能够真正地贯彻“读”这一环节,采用各种读法让学生去体会诗歌婉曲精炼、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让学生在“读”中去想象,去联想,去享受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真正感受阳光的灿烂、雪山的美丽、沼泽的诱人……真正实现诗意地飞翔。  相似文献   

14.
《学周刊C版》2017,(13):164-165
诗歌所特有的含蓄和意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享受,同时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光靠常规教学的讲解不能有效的达到效果。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普及,利用多媒体学习诗歌,更能挖掘诗歌中的涵韵,切实提高教学效率。而且,通过声音、图像、视频等诸多媒体的展现,可使学生直观而又深刻地理解和感受诗意,更有利于诗歌内涵的展示。  相似文献   

15.
诗词以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意境,生动的形象,含蓄凝练的语言,成为人类精神营养的滋补品。诗词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表现手法,或情景勾勒、或以凸显意、或传统表现、或组合妙用,使其水乳交融、浑然一体,从而再现诗词夺人心魄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6.
沈荣 《考试周刊》2014,(59):34-35
<正>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诗词是我国民族文学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优秀的诗歌语言精练含蓄、生动形象,往往具有深邃的意境,蕴含丰富的感情,为广大青少年所喜爱。我校将诗文雅韵引进校园,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巧妙融入环境文化、课堂文化、活动文化、精神文化之中,建构特色  相似文献   

17.
法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认为,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诗歌是最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优秀的诗歌往往具有深邃的意境,蕴涵着丰富的感情,语言精练、含蓄、生动,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为广大学生所喜爱。  相似文献   

18.
法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认为,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诗歌是最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优秀的诗歌往往具有深邃的意境,蕴涵着丰富的感情,语言精练、含蓄、生动,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为广大学生所喜爱。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明确地将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作为教学目标之一.爱美是人的天性,人们对美的事物总是喜爱、向往和追求的.而诗歌作为"文学中的文学",集语言美、形式美、意境美和韵律美于一体,对学生进行美育具有独特的优势.然而,诗歌艺术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语言的高度凝炼、内容的含蓄繁复、意境的深邃空灵以及形象的意义等.  相似文献   

2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阅读诗歌,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感受诗人的情感。对于小学生来说古诗创作的年代距离他们较为遥远,他们很难体会古人含蓄内敛的思想。要让学生体会古诗精练灵动的特点,教师还要重点指导学生品悟古诗语言之美;古为今用,联系生活体会诗歌中的情感;采用电教等现代化技术促使学生更直观地体味诗歌的意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