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劝学》《师说》的“学习提示”部分这样提示:“阅读时,要注意联系作者的思想主张和写作背景来理解文章的观点,分析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这强调了要开掘出荀子《劝学》、韩愈《师说》“议论的现实针对性”。只有全面而非片面、深刻而非肤浅的阐述,才能契合本单元学习任务“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要求。笔者试着来阐释此问题。  相似文献   

2.
【课标·教材·学情】 “课程标准”在“阅读和鉴赏”中有这样的目标表述:“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漫话清高》是人教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该单元的学习重点是“鉴赏中外说理性散文”,要着重品味这些散文中的情趣和理趣。  相似文献   

3.
《泪珠与珍珠》是一篇很精致的散文,作为散文教学,从宏观上讲,应当着重体现散文雅致的语言、细腻的情感以及深刻的思想。因为,散文是一种凝结了作者生活体验,集中体现了真、善、美的文体,是需要用情感投入去理解的文体。《泪珠与珍珠》这篇文章收录在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从单元的教学要求看,所选的文章服务于“鉴赏中国现当代散文”这个总体教学目的,鉴赏的教学内容是: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感受散文的“自我”,品味散文的语言。因此,怎样具体落实“鉴赏”这个教学目标,如何选择教学的突破口就成了教学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4.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2、理解本文观点,了解以无胜有以少胜多的艺术原则,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诗歌的能力。 3、理解文中的疑难语句,以进一步理解作者的观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还原到单元教学重点中去,我发现“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不能再像过去耶样去死抠时代背景,然后再仔细分析思路,对景物作细致的切分、分析、鉴赏,从而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单元重点是“整体感知”,不用说就是要尊重学习者的初读印象。  相似文献   

6.
《米洛斯的维纳斯》现编在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这篇课文选入高中教材已有些年头了,但关于本课的教学重点素有争论。其实,编者在单元提示中作了很好的阐述:“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风格,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品味妙语佳旬,还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以为“整体把握”讲的是方法,不拘于一词半句,在宏观层面上理解作者所阐释的内容;“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是基本目的,不拘泥于零敲碎打,务求融会贯通,把握精髓;“发表自己的见解”则是必要的能力迁移,不仅能理解作者的观点,还要有自己的独特看法。基于此,我觉得应从两个层面去明确《米洛斯的维纳斯》的教学目标。第一个目标是理解作者的基本观点,领会虚实相生的美学原理,这是认知层面的。  相似文献   

7.
《哨子》是一篇独具风格的议论文。全文围绕“哨子”和“哨子”现象展开议论,于平实的语言中渗透着严密的逻辑性。文章所阐述的观点之所以具有极大的启示和警戒作用,是与本文独特的说理艺术密不可分的。一平中见奇的说理结构全文在结构上分为两部分,先叙述作者幼  相似文献   

8.
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的写作任务是“议论要有针对性”,旨在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表达观点,学会发现问题,从合适的角度、用恰当的方式阐述自己的看法。同时,为解决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观点缺乏针对性、观点阐释泛化、说理空洞等问题。笔者认为,议论要强化现实针对性,凸显当下价值。具体来说,情境代入,让观点有现实针对性;融入当下价值,让观点阐释更聚焦;多维思考,让分析更有深度。  相似文献   

9.
卢军 《语文天地》2012,(4):17-18
教学设计理念 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三单元的单元话题是“感受艺术魅力”。这个单元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对捕写艺术(音乐和绘画)的文学作品的学习,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的鉴赏知识,积累一些基本的鉴赏技能,进而培养学生们对艺术的热爱之情。但这个目标对于目前的高中学生来讲却是有一定难度的。首先学生自身已有的艺术素养不足以支撑他...  相似文献   

10.
一单元教学设想教学本单元课文的读写训练主要是“把握观点和材料的关系”。围绕这个中心,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课文研究: 1.议论文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文章的结构,理清作者的思路。 2.议论文表达什么观点,运用哪些材料,怎样证明观点,搞清楚论点、论据与论证之间的逻辑联系,即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 3.作者运用什么样的论证方法和语言表达艺术来阐明自己的思想,增强说理效果。在学习本单元课文的过程中,要本着教书育人的目的,遵循文道统一的原则,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意突出以下重点:  相似文献   

11.
鉴赏文本的说理艺术,领悟论事说理的言说能力,养成审辨质疑的思维习惯.中西方理性内涵既有相同也有差异,一个重纯粹思辨,一个重经世致用,两者应该是相容互补的.单元文本在体现传统实用理性方面很典型,而在思辨理性方面或多或少有些缺憾.学习单元引领学生从文本独有的言语形式入手,体会民族精神,汲取传统智慧,以积淀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深植中国精神的生命之根;同时要站在时代高度,用现代观念审视古人作品,以提升学生的审辨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精讲课文。在单元导读中,编者提出了教学重点:"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观点;注意分析议论性文章所用的材料,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掌握论证的方法;还要联系实际进行质疑探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因此,学习本篇文章需要达成的主要目标应该有:把握作者的观点;掌握论证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一些人对抗日前途持  相似文献   

13.
一、抓住教学重点 ,还自主于学生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写景的组织与安排”。还原到单元教学中去 ,我发现“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去死抠时代背影 ,然后再仔细分析思路 ,对景物作细致的切分、分析、鉴赏 ,从而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单元的重点是“整体感知”,不用说就是要尊重学习者的初读形象 ,也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 ,逼近语义 ,直接得出整体的印象 ,一下子感觉出文章的“气质”。本乎此 ,我以“读”字为先、为本 ,先放录音感染学生 ,再投影出“朗读的要求”,让学生根…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 1.品味细节,准确把握金岳霖先生纯真率性的性格特征,鉴赏细节描写和以点带面的手法. 2.鉴赏“闲笔”,领会作者复杂的写作意图,感受“初读似水,再读似酒”的风格.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把握景春和孟子对“大丈夫”的不同认识。2.品析反问、排比、类比说理在阐释观点中的作用。(重点)3.通过辩论赛的形式,感受孟子的论辩能力,体会其思想智慧。(难点)【课前准备】1.借助工具书,结合书下注释,梳理文章大意。2.查找关于公孙衍、张仪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正>《师说》作为经典论说文被众多教材广泛采用,2019年出版的统编新教材将其纳入到"学习主题任务群"单元。新教材单元设计具有多任务协同的特点,这一单元以针对学习主题的议论说理为主,同时还要完成"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关注作者思考问题的角度,学习他们有针对性地表达观点的方法;学会发现问题,从适合的角度以恰当的方式阐述自己的看法"的任务。从文章学角度看,《师说》的解读和教学颇值得做深入的探究,本文拟从逻辑论证角度做一些有益的探讨。一篇经典文章往往会有极为丰富的多维解读层  相似文献   

17.
所谓“一事一议”类文章,就是指针对某一事件提出观点、发表议论的议论文。正因为它具有“即事说理,有感而发”的特点,因此学写议论文一般都从它起步。“一事一议”类文章要求先叙事后说理,叙事是说理的由头,为说理服务;说理要从所叙之事开始,做到以理服人。写作“一事一议”类文章,要把握以下三点:一、据事提炼观点谈看法、说观点的文章,具有“由叙生议”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动笔写作之前要从事例或材料中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且用一句话表述出来,这便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根据事例提炼观点,要透过事物表象发现其本质,通过事件的个性寻找存…  相似文献   

18.
以文本的史论特点为核心,设计主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主要以学生活动推进教学,并辅以师生对话,在分析赏读中逐步把握作者的观点、论述方式和作品的说理艺术。  相似文献   

19.
来凤华 《现代语文》2002,(11):49-52
一、教学目标:l、把握作者基本观点。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二、教学重点:理解、探讨作者的基本观点。三、教学难点:艺术表现上的“虚实相生”观点。四、教学设想:初读《米洛斯的维纳斯》可感知其基本意思,仔细钻研,又可能觉得有些难句似懂非懂。其实只  相似文献   

20.
在《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这篇课文中,作者通过阐释“想像”的内涵,对鉴赏主体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按照文章的论述顺序,大体上可以概括为: 1.联想画面,把握诗情优秀诗人笔下的艺术世界,总是绘形绘影,有声有色,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