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1999-2005年省际工业面板数据,对外资企业对中国民营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外资企业对民营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经济发达程度也对技术溢出产生正面影响:技术差距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技术溢出的"门槛效应",当中外企业技术差距大于临界值时,技术溢出效应无法发生,而在技术差距小于临界值时,技术差距越大,溢出效果越显著;人均资本小的民营企业能从外资企业的技术溢出中得到更多好处,原因在于这些小规模的民营企业更能适应市场变化,通过与外资配套加快了技术的溢出;外资参与程度越高,技术溢出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2005—2014年中国30个省份制造业与服务业的面板数据,运用Arellano-Bond GMM估计方法,考察了MAR、Jacobs与Porter溢出效应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1)目前制造业的MAR、Jacobs与Porter溢出效应均缩小了区域间的经济差距,而服务业的MAR和Porter溢出效应有扩大该差距的作用。(2)制造业与服务业的MAR、Jacobs与Porter溢出效应均与区域间的经济差距存在非线性关系,当跨越门槛临界值后,知识溢出会产生相反的影响作用。(3)与沿海地区相比,内陆地区的知识溢出更能缩小区域间的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大量FDI流入促使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同时也使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不断加大,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从FDI溢出效应和经济增长理论出发,通过对中国东中西区域层面的研究,比较分析了各区域在利用外资溢出效应对各自经济发展所作贡献的异同,深入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之间的关系和形成差异的原因,并结合实证分析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经济实力、金融集散和其它因素三个维度测度金融集聚程度,运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析金融空间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联动关系。结果发现,金融集聚水平、合理的产业结构、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都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发挥金融集聚的溢出效益和辐射效应,缩小地区间经济增长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进口贸易结构与技术进步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新贸易理论,进口通过其内生的技术溢出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而技术溢出的效果则与贸易结构相关.首先构造了资本品、中间品进口贸易结构及技术进步指标,接着对进口贸易结构与技术进步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协整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资本品、中间品进口均对技术进步有长期稳定的促进作用.我国进口存在技术溢出,且中间进口品的作用较强.但进口贸易与技术进步之间不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贸易结构改善与技术进步之间的良性循环并未形成.根据以上结论,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软科学》2018,(4)
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对我国空间知识溢出全域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并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其局域效应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专利授权量和R&D投入对相邻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正向知识溢出效应;空间知识溢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呈现由东向西逐渐递减的规律,但随着经济发展,区域间知识溢出效应的差距正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1990-2008年的省域空间面板数据,构建了我国制造业集聚、R&D投入与知识溢出效应分析模型.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与R&D投入存在显著的知识空间溢出效应,不同的产业集聚方式的知识溢出效应不同,专业化集聚比较有利于区域经济增长,但是不利于区域创新,而多样化的产业集聚不利于区域经济增长,但更有利于区域创新.R&D资本投入和区域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与创新的影响较大,而R&D人员投入-产出绩效低下.社会距离与技术距离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并不显著,但是开放的社会更有利于知识溢出与消化、吸收及创新,而技术差距阻碍了区域创新.最后,本文给出相应的区域发展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实践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得益于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FDI的大量流入,外资技术的溢出效应对中国行业获得技术进步具有积极作用.然而,FDI在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加剧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从FDI溢出效应和经济增长理论出发,通过对全国和区域两个层面的研究,比较分析了各区域在利用外资溢出效应对各自经济发展贡献的异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FDI溢出效应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本吸收、外资技术扩散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引进外资并不意味着东道国一定能够掌握内含在外资中的国外先进技术,成功掌握外资先进技术有一个消化、吸收和创新的技术扩散过程。文章在区别外资技术扩散效应与溢出效应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衡量外资技术扩散计量模型,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检验了以FDI为载体的技术扩散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不同阶段,尽管外资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各地区并没有能够通过引进大量外资获得内含在外资中的先进技术,外资技术扩散对地区经济增长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构建测算模型,估计了基于货物贸易、FDI和服务贸易渠道从OECD成员国有效外溢到中国的环境技术知识存量,并建立1999—2013年中国30个省市的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并测度国际性环境技术知识的局域溢出效应和跨区域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从当期溢出效应来看,货物贸易、FDI外溢环境知识存量对中国整体环境技术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服务贸易外溢渠道在局域内和跨区域间表现出强烈的溢出反差且总体上具有不确定性;从滞后溢出效应来看,估计结果与当期溢出效应结果类似,但滞后跨区域溢出效应显著度有所降低;从不同环境技术领域下的空间溢出效应分解结果来看,气候变化减缓技术与“三废”治理技术领域的估计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尤其是外资渠道对中国“三废”减排技术进步没有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尹建华  周鑫悦 《科研管理》2014,35(3):131-139
在考虑技术差距对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影响的基础上,建立面板门槛模型,运用中国2003-2010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开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技术差距在逆向技术溢出中确实存在影响,通过LM检验及自举法,技术差距对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存在两个门槛值,据此将我国按技术差距分为低、中、高技术差距三类区域;(2)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在中、高技术差距区域存在逆向技术溢出,积极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主要存在于高技术差距区域,而中技术差距区域的技术溢出效应为负;(3)短期内,国内研发存量没有对技术进步产生促进作用,从长期来看,仍需进一步加强国内研发。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科技创新,国际技术溢出与数字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相互影响与作用机制,以科技创新,国际技术溢出与数字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为理论基础提出假设,利用2006—2021年广东省珠三角九市的相关数据描述区域整体情况,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Fisher检验、Kao协整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等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科技创新对国际技术溢出和数字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数字经济增长和国际技术溢出对科技创新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而国际技术溢出和数字经济之间存在一定相互抑制作用。为此,政府应推行“双化”协同综合试点创建战略,利用数字要素生产禀赋差异促进区域间产业结构合理化,以国际技术溢出扩散效应带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3.
靳娜  傅强 《软科学》2011,25(6):140-144
通过引入人力资本增长率、知识溢出、技术吸收能力以及技术差距等参数,建立了三部门FD I多参数溢出效应内生增长模型,讨论了各种经济因素对FD I溢出效应的影响,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系统的动态转移过程。研究表明:外商人力资本增长率高于东道国人力资本增长率时,FD I的引入才能促进东道国的经济增长率,而且只有在此种情况下,知识溢出才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反之,知识溢出对经济增长起阻碍作用;吸收能力和技术差距对稳态增长率不产生影响,但在动态转移过程中,经济增长率随吸收能力的提高而提高,而经济增长率随技术差距的扩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CH模型的基础上,对变量进行扩展,构建了国外专利申请溢出的传导模型,并采用全国29个省市1990--2007的数据,运用计量回归方法,实证研究了国外专利申请溢出对我国区域技术进步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外专利申请在中国各区域都产生了技术溢出,这种溢出促进了地区技术进步,但由于国外专利申请溢出在各区域之间的传导存在差异,则对区域技术进步的影响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这种技术溢出对中部地区的技术进步影响最大,其次是东北地区,对东部和西部地区技术进步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5.
经济增长潜力是一国资本和创新等要素优势在中长期发展中的直接体现,而技术上的差距可能是影响各国经济增长潜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选取65个发展中国家或地区2005—201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各国的技术差距对经济增长潜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差距对经济增长潜力存在显著的U形影响,当技术差距小于临界值时,技术差距显著抑制经济增长潜力;当技术差距大于临界值时,技术差距显著促进经济增长潜力,控制了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作用机制分析表明,人均GDP在技术差距影响经济增长潜力的过程中作用显著。研究结果表明,发展中国家在追赶发达国家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个最优技术差距水平,所谓的"后发优势"可能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16.
周杰琦  韩颖  林洪 《软科学》2016,(1):76-80
在Antweiler分析框架基础上,引入FDI技术溢出、自主技术创新及对外资技术的吸收能力三种影响环境质量的技术因素,将FDI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分解为规模、结构及技术溢出效应,并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检验,同时通过不同的样本、工具变量策略和估计方法来保证结论的可靠性,研究发现:无论从全国还是高排放区域来看,FDI降低了工业CO2排放效率,但有利于提高低排放区域的工业碳排放效率,进一步测算表明这是由不同地区FDI的规模、结构效应与技术溢出效应之间的强弱关系所导致。此外,目前中国外资利用水平与以环保为目标的最佳水平之间尚有差距。以上结果意味着应引进掌握环保技术的外企,推行差异化区域发展战略与政绩评价机制推动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代迪尔 《软科学》2011,25(4):81-86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探讨了贸易开放度、技术进步与温室效应的关系。基于中国1960~2007年的时序数据,结合环境学理论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建立了定量分析的温室效应估计方程。采用ARDL法估计的结果表明:自主研发强度、国际技术溢出、技术转化均能有效减少温室气体CO2的排放量,减轻温室效应;贸易开放度、能源消耗会加重温室效应;人均收入与温室效应无关。  相似文献   

18.
进口贸易结构、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 /FONT /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根据新贸易理论,进口产品通过其内生的技术溢出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而技术溢出的效果则与贸易结构相关,并且需要一定的人力资本相结合。基于我国1980-2006年数据的经验研究发现:资本品、中间品进口均对技术进步有长期稳定的促进作用,证实我国进口存在技术溢出,而人力资本结构和人力资本水平则直接决定了进口贸易技术溢出的效果;比较而言,中间进口品的溢出作用大于资本进口品;进口贸易与技术进步之间不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贸易结构改善与技术进步之间的良性循环并未形成。根据以上结论,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胡隆基  张毅 《科研管理》2010,31(5):87-95
摘要:利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企业层次数据,本文对吸收能力、技术差距和国际技术溢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虽然技术差距是影响国际技术溢出的重要因素,但是吸收能力对技术差距与国际技术溢出之间的关系存在着显著的调节效应。这是本研究最有意义的发现,它对于当前只用技术差距等外部因素去解释存在于发展中国家中的不稳定的国际技术溢出现象的模型是一个补充。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1985--2007年各行业人员平均收入和各年人均GDP数据,根据我国行业收入差距的现状计算并度量了行业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并由计算的基尼系数和我国实际人均GDP的变动特征建立了我国行业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模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行业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且行业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长期效应取决于行业收入差距水平和经济发展阶段。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行业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现阶段行业收入差距的扩大对经济的长期增长产生阻滞作用。研究进一步估计和分析误差修正模型.表明了我国行业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长期稳定关系对短期经济增长没有显著影响。并提出缩小行业收入差距的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