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郭店楚简平议》对《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 1998年版 )所列楚简《老子》、《儒书》、《语丛》凡 18篇的字、词、句、篇进行了全面研究。认为 ,《老子》甲、乙是表述道家原创者以道治国、“清静为天下定”思想的两册重要典籍 ,《老子》甲所提出的“道” ,是战国道家“建之以常无有 ,主之以太一”的理论依据 ,是道家本体论的发端。《大一生水》(含老子丙 )为晚出 ,似为关尹子所作 ,当是战国早期的作品。传世本《老子》晚于《大一生水》(含老子丙 ) ,将楚简《老子》甲、乙、丙的内容全部溶入 ,“建之以无常有” ,完成了道家学派的本体论的建设 ,于是便以《老子》著称于世。《语丛》比较复杂且佚简较多 ,在编排篇目时仅据简文内容对简序作了部分调整。  相似文献   

2.
老子其人是道家的鼻祖 ,《老子》一书是道家的元典。儒道互补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主线 ,对老子的一元论思想加以确立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秦汉以后,司马迁《史记》和"《史记》三家注"对老子其人以及典籍《老子》作者出现了多种说法。原因在于,战国以至秦、汉以后道家学派对老子其人及其思想进行了改造,史家关于老子的记载和注疏反映了这一改造过程。老子真实身份为楚国的老聃(或曰老莱子),其籍贯应为"楚若县厉乡曲仁里人",即今荆门人,1993年冬在湖北荆门发现的竹简《老子》十五篇为《老子》原版,为老聃(老莱子)所著,传世本《老子》为战国李耳所改编。  相似文献   

4.
老子在《绝智弃辩》(老子甲)中提出的“道”是可以作为社会生活依据的客观法则,是客观性和形上性的统一。老子的“道”是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它不是一个思辩的概念,而是一个混然自成的实体。它源于古始神话本原,是对中国神话本原的哲学概括,是对世界本原的理性回答。后起道家学者关尹、太史儋(老儋)对老子的“道”进行了诠释和补充,构建了中国天道本原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5.
郭店楚简与陆九渊心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陆九渊心学是先秦儒家道德哲学的继承和发展,是教人如何做人的哲学。陆九渊的“人才”论与《易传》的“三才”说一脉相承,“本心”论、“格心”论,源出《孟子》。“人才”论与郭店《老子甲》“四大”论相通;“本心”论与郭店儒书《性自命出》“性情论”相通;“格心”论与郭店《老子乙》“日损”论相通。  相似文献   

6.
楚简《老子》甲组简十释文为: 孰能庀以(辶主)(动)者,将徐生。“庀”,整理者疑为“安”字误写,未作详解。今按,“庀”,简文写作(?),笔者疑为“厇”字之讹,读为“橐”。楚简《老子》三篇中,除残缺不明的文例外,“安”字凡八见,作两种形体。一种写作“食”,出现一次,见于甲组简二五“其安也,易持也”;一种写作  相似文献   

7.
《文子》与郭店楚简的道儒两家文献都有密切关系。在道家有《老子》、《太一生水》,在儒家有《五行》、《成之闻之》,其中一些是久已失传或不见于载籍的古佚书。《文子》与这两方面都存在着联系,体现了以道合儒,兼采百家的融合互补模式。  相似文献   

8.
<正>1993年10月在古代楚国贵族陵墓区(现湖北省荆门市纪山镇郭店村),发掘出一批竹简,世称郭店楚简:这批竹简共800余枚,计13000余字,距今已两千多年,为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原装书。内容均为先秦时期的典籍:其中有道家文献4篇,即《老子》甲、乙、丙和《太一生水》;儒家文献14  相似文献   

9.
为了真正了解郭店楚简《老子》的原始旨趣,我们在注释时需要认真探索,仔细思考,以免再度陷入历史上误解老子(指老聃)思想的怪圈.笔者现就释读楚简《老子》字词句时的几点体会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0.
老聃、老莱子、孔子,在公元前五百年前后,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人类社会提出了独到的看法。《郭店楚墓竹简》记录了他们的思想,在地下埋藏了两千三百多年,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原装书,是中华文明的元典。老聃从理论上构建了道家哲学的思想体系,老莱子从实践上丰富了道家哲学的治世内容。孔子从人文本原观出发,对历史典籍进行了全面清理,对人类社会提出了独到的看法,形成了中华文化传统。洙泗儒家在孔子之后,对孔子提出的独到看法,进行了全面阐述,在儒家学说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春秋道家企望人类社会像大自然一样和谐有序。早期儒家主张以天道精神构建人类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先秦儒道诸子的散文是具有浓郁诗意的哲理散文,其中的《论语》、《老子》、《庄子》的诗意色彩尤其浓郁。温柔敦厚的诗人之风潜移默化地熏染了孔子师生的言谈,这使得《论语》中孔子师生的言谈成为诗意的言说。老子对自然社会的诗意思索,凝成了五千言的长篇“哲理诗”。庄子也是一位诗人气质的哲学家,对诗意人生的追寻使得他的著作成为诗意沉思的哲学巨著的同时也成为了带着哲学沉思的文学杰作。  相似文献   

12.
老子不是一般意义上,自私的,只求保全自身的隐者,而是一个有着积极救世情怀,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大公"之人。他的"道"的思想,取法"自然",以"慈"为本,是针对战争的发起者——"侯王"提出的,带有解决现实忧患问题的重大责任;"道"的种种特性——"无为"、"不争"、"守雌"的思想也都是希望"统治者"去遵守从而维持社会安定。老子是充满着"积极治世"的人文关怀和入世情节的。  相似文献   

13.
从先秦道家哲学思想的两个主要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的论水言论中概括出道家思维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在原始的具象思维这一基本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圆型循环模式、类比推理模式、主体内向性思维、辨证思维及多角度联系看问题等.这些特征是传统思维多角度的体现.也是理解道家思想的一个切入口.  相似文献   

14.
《老子》不是兵学著作,但包含着丰富的军事思想。《老子》与《孙子兵法》有着共同的时代背景,《老子》的产生要早于《孙子兵法》。孙子论兵多有与《老子》相通之处,《孙子兵法》在诸多方面受到《老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最初,《老子》一书并无专门书名,只用作者姓氏“老子”称之。西汉时,开始有人拟“六经”而称之为《老子经》。东汉末年,道教兴起,许多道教团体纷纷以老子为宗,尊其为教主,其书《老子》亦为道教信徒附以宗教化、神秘化的色彩。魏晋之际,随着道、佛之争的激化,以梁谌、王浮为代表的楼观道为了抗衡佛教,以汉代流传的老子、尹喜“西升化胡说”为依据,大量造作经书,《老子》又名《道德经》应在此时。  相似文献   

16.
《老子》不是兵学著作,但包含着丰富的军事思想。《老子》与《孙子兵法》有着共同的时代背景,《老子》的产生要早于《孙子兵法》。孙子论兵多有与《老子》相通之处,《孙子兵法》在诸多方面受到《老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老子说“礼”是“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多数学者认为这是老子针对孔子的“克己复礼”的主张而提出的反对意见。随着对老子研究的深入以及出土文献的开掘,人们发现传世文献中的一些记载也有可商榷之处。合理地界定老子之“礼”、周公之“礼”和孔子之“礼”三者各自的所指范畴,不难得出结论:老子的思想是针对周公之“礼”提出的。老子和孔子对“礼”范畴的界定并非指向同一层面,但内在的精神具有一致性,二者都对周礼进行了批判性改造。  相似文献   

18.
老子《道德经》是一部中国古典哲学名著,古往令来注家蜂起,解读者甚多。近代卓越的启蒙思想家严复立足19世纪的文化背景,以西方的唯物论、天演进化之学、民主自由学说以及近代自然科学知识诠释老子,表现为一种非常特殊的解读方式,折射出时代精神,为老子诠释学思想宝库增添了全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学界多从存在本体论的角度研究海德格尔与中国老庄的相通,值得补充的是从意义论的视角的研究。从意义论角度考察,中国老庄与海德格尔的思想进路既有相通一面,同时在论世界真相、意义创生和价值指向上又存有重大差异。深入领会这些差异,对于理解中国诗、文、艺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走向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20.
老子不仅仅是个体名号,也是道性的哲学化概念,还是神性的宗教化概念。老子之道的神性特质是老子宗教化的主要根源。老子信仰由多重宗教元素构成,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为基本逻辑结构,形成了道的神化、天地神化、人的神化和万物神化四个阶段。老子宗教元素的内涵价值在于道的和谐本原,老子之道终以和谐为归结,是宗教与道与和谐的完美统一。其中,"天人合一"是老子之道最核心的内涵价值,也是当代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内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