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5 毫秒
1.
《出版经济》2004,(7):21-21
造货码洋亿元以上的出版社,从数量上看不到出版社总数的一半,他们在中国出版界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主角?配角? 2003年造书码洋亿元以上的131家,占出版社535家(不含副牌社35家)总数量的24.49%.这131家上榜出版社,2003年造书总码洋3220588万元,占造货总码洋561.82亿元的57.32%,显然这131家出版社数量不到出版社总数一半,但造书码洋却超过了出版社总造货码洋的一半.  相似文献   

2.
《出版经济》2004,(7):24-24
统计数据显示,造货能力与出版社所在地域没有太多的关联,任何地区的出版社都可能使自己的造货能力达到亿元码洋之上. 由于北京地区集聚了大量中央级出版社,而这些出版社大多是一类出版社,造书能力强大,所以在造货码洋亿元以上的131家出版社中,身居北京地区的出版社占有很大的比例.  相似文献   

3.
《出版经济》2004,(7):16-16
定性来看,造货能力对出版人来说有几道门槛.由高到低,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出版界普遍认为,对刚进入出版行业的新人来说,年加工100万码洋的图书已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一年忙碌下来,生产图书的能力达到千万码洋以上的出版人,可以说是小有规模;而突破亿元码洋的造书能力,对出版人来讲,则是一件相对困难的事情;有5亿码洋造货能力的出版人,则是出版界的高手;10亿码洋的出版造货能力,目前当是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4.
《出版经济》2004,(7):12-15
出版社造货量,也就是指出版社生产图书的码洋数量。造货能力虽然不能直接反映一个出版社经营的好与坏,更不能直接反映出版社利润的高与低,但能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版人的一种业绩。在中国图书现有统计数据中,包含有各种各样的书业数据,这些数据由于种种客观和人为原因,残缺不全现象比较普遍,但相对来说出版社造货码洋数量是一组比较准确的数据。无可否认,出版人要想在图书市场创造良好的业绩,首先要提高自身的造货能力。亿元造货量是怎样的一个概念?亿元造货量的门槛有多高?亿元造货量的出版社在哪里?造货量是不是可以代表一个出版人的生产能…  相似文献   

5.
《出版经济》2004,(7):26-27
得益于政策的教育类出版社,毫无疑问是造书码洋亿元以上出版社中,生活最幸福的出版人. 2003年在造书码洋亿元以上的131家出版社中,有26家中央、地方教育出版社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6.
对标管理对中小出版社快速发展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有关出版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全国共有出版社573家.对其中数据齐全的554家出版社统计分析,发行码洋在1亿元以上的出版社143家,占25.81%;5000万元到1亿元的出版社122家,占22.18%;而5000万元以下的出版社285家,占51.44%,即比一半还多的出版社码洋在5000万元以下.其中码洋不足1000万的还有40家出版社,占7.22%,这40家出版社的码洋仅占总码洋的0.41%.  相似文献   

7.
《出版经济》2004,(7):18-19
一般来讲,造书达亿元以上的出版社,业已步入出版豪门,可以自信地坐下来,与同行把酒论英雄.造书码洋少于亿元的出版人,在图书行业多少显得有些不足. 抛开其他因素,单从出版人的出版水平上看,一些出版人书刊出版水平很高,但造货能力却不高,造货量在亿元码洋以下.  相似文献   

8.
2003年"全国出版社造货亿元码洋排行榜"上,延边教育出版社排第39名,在全国教育类出版社排行第13名;2005年该社销售码洋超过2亿元,位居全国34位,竞争力排行位居84位。如今,该社每年出版1000多  相似文献   

9.
《出版广角》2012,(7):97
2012年6月1日至4日,第22届书博会在宁夏举行。本届书博会共设展位2230个,共有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以及解放军和新疆建设兵团共36个代表团5万余人参展,其中包括500多家出版社、近千家期刊社和680家民营书商参展。为期4天的书博会征订图书近2.5万个品种,征订码洋10亿多元,其中零售额205万元,团购征订额1.5亿元;签约项目共38个(其中30个项目为文化旅游产业项目),签约合同协议资金总额207亿元;参展参观人流量每天达10多万人次,创收700余万兀。  相似文献   

10.
1998年全国新闻出版统计公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全国出版图书、期刊、报纸总印张为993.48亿印张,折合用纸量231.02万吨,与上年相比用纸量增长10.6%。其中:书籍用纸占总量19.21%,课本用纸占总量18.62%,图片用纸占总量0.29%;期刊用纸占总量8.12%;报纸用纸占总量53.76%。 图书 1998年全国共有出版社566家(包括副牌社36家),其中中央级出版社219家(包括副牌15家),地方出版社347家(包括副牌21家)。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02年中国新闻出版资料统计,全国出版社共计约526家,图书发行码洋超过亿元的有104家,其中超过5亿元的有4家,4亿元~5亿元的有8家,3亿元~4亿元的有10家,2亿元~3亿元的有21家,1亿元~2亿元的则有61家.  相似文献   

12.
据新闻出版署计财司1995年7月12日公布的情况。截至1994年底,全国共有出版社549家(包括副牌36家)。其中,中央级出版社212家(包括副牌14家),地方出版社337家(包括副牌22家)。1994  相似文献   

13.
据2005年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我国共有出版社573家(包括副牌社35家),其中中央级出版社220家(包括副牌14家),地方出版社353家(包括副牌21家),较2003年的570家出版社增加了3家,同比增长0,53%,甚至追溯到20世纪的90年代初,我国出版社在数量上一直保持着稳步上升的发展态势(除2001年出现小幅度滑落),相比1990年的501家出版社增幅达到了14.37%.  相似文献   

14.
截至1982年底,全国共有出版社243家,其中包括31个副牌,实有212家。在243家出版社中,中央一级出版社有121家,其中包括12个副牌,实有109家;地方出版社有122家,其中包括19个副牌,实有103家。中央和地方的出版社大体上各占一半,中央一级出版社略多几家。在243家出版社中,综合性出版社(都是地方的)有41家,其中包括4个副牌,实有37家;专业性出版社有190家,其中包括27个副牌,实有163家(中央一级103家,地方60家);大学出版社有12家(在京6家,在地方6家)。实有的163家专业出版社,包括社会科学43家,文学艺术29家,文化教育21家,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书刊发行业协会于近期调查分析了全省13家出版社库存图书情况。截至2000年8月底,全省出版社库存书码洋27937万元。据省发协秘书长周一苇分析,其中滞销库存码洋6361万元,占库存总码洋的23%。在滞销书中可作降价处理的,约占75%;需作化浆报废的,约占25%。加上品种多、存量少的污损书,估计报废书码洋达1900万元,占库存书总码洋的6.8%。由于各出版社经济能力不同,不少出版社多年没有提取或很少提取呆滞损失准备金,要剥离这部分不良资产有一定困难。 浙江省发行协会出版社发行委员会最近一次例会讨论了处理滞销库存问题。宁波出版社发行科长刘祖乐介绍了加速存书流转、控制存书积  相似文献   

16.
“国家文化体制改革”是时下业界最热门的话题 ,虽然业界对改制期盼已久 ,但真要面对改制 ,长期处于政策保护下的绝大多数出版社 ,尤其是大学社仍表现出一片茫然。国家没有把大学社纳入试点的范畴 ,原因很多 ,笔者认为主要的原因有两方面 :一方面 ,大学社作为大学的校办企业 ,比非大学社更多一层体制束缚 ,管理体制复杂 ,自身地位比较特殊。另一方面大学社发展差异性大 ,有年造货码洋过亿的社 ,也有勉强维持生存、发展缓慢的社 ;近10 0家大学社中 ,有 30 %的出版社经营状况较好 ,其余的大学社年销售码洋都在 5 0 0 0万元以下。因而短时间很…  相似文献   

17.
据2005年《中国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汇编》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我国共有出版社573家(包括副牌社35家),2004年图书库存册数为41.64亿册,库存金额为449.13亿元,2003年的图书库存册数为38.54亿册,库存金额401.38亿元,2002年的图书库存册数为36.89亿册,库存金额为343.48亿元.  相似文献   

18.
目前,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在职员工90余人,总生产规模超过4亿元,连续多年发稿品种、用纸令数、造货码洋、销售收入、上缴利税等各项生产、经济指标稳步增长,各方面工作保持健康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版协经营管理研究委员会主办的第9届首都图书交易会,已于1月25日结束,354家参展出版社5天中共获得订货码洋11亿2千万元,打破了历史上最高纪录。比上届交易会4.6亿的成交额高出6亿元,增长幅度达到145%,全出版界人士大为惊讶! 订货量最大的前5名出版社为:人民文学出版社3515万元;华夏出版社3352万元;北京出版社2600万元;中国青年出版社2260万元;吉林人民出版社2095万元。订货量超过500万元的出版社有66家,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出版业在一定时期均衡发展的必然性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图书市场一直采取均衡发展模式.一方面表现为地区均衡,大多数省市都有6-7个出版集团(过去为出版局)直属出版社以及数量不等的大学出版社;另一方面表现为出版社规模均衡,个头都不大不小.1999年全国实际独立核算的出版社530家,年平均造货码洋8232万元.年平均出书品种250种.[1]由于规模小,难以获得规模效益,技术上也处于劣势,只能低效生产、粗放经营,从而失去大国大市场之优势.这种均衡发展的模式长期而合理存在取决于以下三个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