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学习要点: 了解叙事诗与抒情诗的区别,体会陕北民歌“信天游”的特点;了解本诗如何用比兴和抓住特点刻画人物的方法,来突出王贵的革命精神和忠于革命事业的可贵品质。二、学习指要: (一)填空。 1、本诗作者__,主要诗作有___、___等。他在延安时期,利用业余时间搜集了陕北民歌“信天游”三千首。一九四五年以“信天游”的艺术形式创作了《王贵与李香香》,这是________发表后产生的第一部优秀的长篇叙事诗,它被誉为  相似文献   

2.
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是李季的代表作作品,是一九四二年党中央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写出来的.它那浓厚的泥土气息与丰富无比的想象,曾经赢得了革命文坛的高度赞扬.作者李季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的启示和鼓舞下,长期深入群众,努力搜集和整理陕北民歌“信天游”.认真向民歌和群众语言学习,从中吸取丰富的营养.经过长期生活积累和创作实践,终于在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底,以“信天游”的形式,成功地创作出了有八百多行的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  相似文献   

3.
统编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王贵与李香香》一诗中“紫红犍牛自带耧”句的注解是这样写的;“紫红色的很强壮的牛自然会带耧播种.”我认为这条注解没有道出原文的本义.《王贵与李香香》是李季同志在三边一带工作时,参照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创作的一首叙事长诗.诗中有不少地方吸收了当地群众的口语,“紫红犍牛自带耧”便是一例.这些诗句对于当地人说来,其义一目了然,妇孺皆知,而对于不了解当地群众语言的人来说,就不那么好懂.  相似文献   

4.
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是一首在诗歌的民族化、群众化方面作过可贵探索的长篇叙事诗。一九四六年九月,它在延安才问世,就立即受到解放区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喜爱。人们热情称赞它是用人民群众喜见乐闻的艺术形式来“叙人民之事”“抒人民之情”的优秀作品。长诗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陕北地区土地革命为历史背景,展开了广阔而具有时代特征的历史画面,真实地描写了革命势力风起云涌的壮丽景象,在尖锐复杂的阶级搏斗中,  相似文献   

5.
长诗《王贵与李香香》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座丰碑。它出色地运用了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了人民群众的新生活,抒唱了他们新的思想感情,力中国现代叙事长诗的创作,开辟了崭新的道路,具有深远的影响。长诗不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均有高度的成就。本文仅就艺术特色方面作一些肤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王贵与李香香》和《漳河水》两部民歌体叙事长诗既有很多共同之处,又风格各异。前者重叙事,突出“信天游”的原汁原味,地域特色浓厚,人物刻画类型鲜明;后者重抒情,有歌剧味道。强调思想教育性,在民歌运用上有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李季的叙事长诗《王贵与李香香》问世已经四十九年了。当时,这首诗一发表,就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好评。郭沫若高度赞赏这首诗,把它称为“文艺翻身”的“响亮的信号”。时间的长河流过了将近半个世纪,今天重读这首  相似文献   

8.
修辞与想象     
想象是心理学的一个名词,由一个形象联系到另一个形象,并由一个形象而创造出另一个新的形象。修辞和想象是一对亲密的伴侣,结下了不解之缘。许多美好、奇丽、新颖的想象都是由修辞手法构成的。 一、由比喻构成的想象 1.别人的仇恨像座山,王贵的仇恨大如天。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 2.白生生的蔓菁一条根,庄户人和游击队是一条心。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 3.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陕北红了半个天。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 例1是由明喻构成的想象,“山”和“天”是喻体,是由“仇恨”引起的想象,极言仇恨之大,十分具体、鲜明。例2是由暗喻(即隐喻)构成的想象,“白生生的蔓菁一条根”是对“庄户人和游击队是一条心”的比喻、起兴,联系自然、贴切,有地方特色。例3是借喻,这里只出现了喻体,没有本体和比喻  相似文献   

9.
<正> 四十年代以来的叙事诗,大多以叙写劳动人民在历史的大转折时期终于获得自由解放,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为基本主调。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虽属此类,但却摆脱了单调固定的模式,从而使主题在浓重的作者主观感情的渗透中,显得格外深沉。如果说《王九诉苦》、《漳河水》、《赵巧儿》一类的叙事诗还存在着机械配合土改政策的宣传,人物命运的转机被置于相似模式之中的话,那么,《王贵与李香香》则是超越了上述诗篇的思想层次。即《王贵与李香香》已不是一般地演  相似文献   

10.
深深植根于西北黄土高原的“信天游”是陕北民歌中的一种主要艺术形式.它内容深广,色彩鲜明、语言质朴、表现形式灵活,情调高亢悠扬、感情率直明朗,深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当代著名诗人李季、贺敬之就曾潜心研究,从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创造出了很多内容形式完美统一,具有中国作风和气派的优秀诗篇.可以说信天游在陕北民歌乃至我国民族文学之林中,无愧为一颗独放异彩的明珠.本文试就信天游的比兴特色略陈管见,以就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1.
中学语文教材收集了不少涉及爱情内容的课文,如《牛郎织女》、《王贵与李香香》、《孔雀东南飞》等。教师在教学中处理好这些爱情内容,对发挥教材的育人作用,引导正值青春期的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正确处理语文教材中的爱情题材呢? 1.转变教育思想,大胆处理爱情题材。 在语文教学中,还有不少教师谈爱色变,讳莫如深,他们讲授到爱情内容,常颐左右而言他,草草收  相似文献   

12.
一、自学目的1、体味、学习比、兴手法的运用;2、了解陕北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翻身闹革命的斗争事迹.二、课文导读1、《王贵与李香香》这首长篇叙事诗由三部十二章组成.课文节选的是第二部,这部分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它着重刻画了哪个人物?提示:这一部分共分四章。在第一章“闹革命”中,诗人首先展开了新的画面,描述典型环境:在三边,由于地主的残酷剥削,加之以严重旱灾,赤  相似文献   

13.
《王贵与李香香》课后有一道习题,要求分析以下五个诗段怎样使用比兴。①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陕北红了半边天。②紫红犍牛自带楼,闹革命的心思人人有。③白生生的蔓菁一条根,庄户人和游击队一条心。④太阳出来一朵花,游击队和咱穷汉是一家。⑤吃一口黄莲吃一口糖,王贵娶了李香香。对这道题,人教社编的《教参》解答为:①上句是兴,兴中有比。②上句是兴,兴中有比。③上句是兴。④上句是兴,兴中有比。⑤上句兴中有比。人教社编的《中学语文基本课文导续》解答为:①比喻②④⑤均是比兴。湖北教育出版社编印的《高中语文第四册练习册》则将①至⑤全部解答为上  相似文献   

14.
以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诗体小说”构成“三要诀”(典型环境、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为参照 ,通过对《诗经·氓》、《孔雀东南飞》和《王贵与李香香》三部诗作的分析 ,说明中国文学中存在着“诗体小说”的传统  相似文献   

15.
李季是一个辛勤的诗人,他的早期的诗,特别是《王贵与李香香》,在内容与形式上都达到了高度的和谐,为新诗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他的后期的诗,由于面对新的生活而找不到恰当的形式,更由于对形式的误解,终于使他的后期诗歌无法取得比前更大的成果,推及当代其他诗人,无不在形式与内容的矛盾和对诗的本质的困惑中,终无所获地走过了他们诗歌创作他一生。  相似文献   

16.
流传于陕北一带的信天游,内容丰富,大多以反映爱情、婚姻生活为主。在这些信天游中折射出陕北女性的“女奴”与“女神”的矛盾观念:一方面她们从自然、社会到精神上都受到男性的压迫控制,形成了男性为生活的中心、命运的主人、自然存在的主宰;另一方面又追求自由恋爱,婚姻不如意时敢于抗争,追求真正的爱情等。这种矛盾观念主要是由于陕北特殊的地理、文化环境以及历史原因等的影响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瓶》是郭沫若唯一的爱情诗集,由四十二首组成,在当时文坛上属于空前的抒情长诗,它是诗人在获得世界艺术的现代意识,萌生和锻冶了艺术更新的野性力量后技巧最高的一本诗集。《瓶》幽婉缠绵、真率炽烈、精巧曲折,当时曾“陶醉过一些人”。用当代入的眼光来观照这首爱情长诗,仍可感到它的艺术磁力和张力,会惊叹诗人抒写爱情的精湛技巧。由于种种原因,《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引起研究者足够的注意。近年来,对《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陕北民歌信天游中饱含着自由的艺术灵魂。信天游的自由不仅表现在它形式的自由,更表现在它内容的自由。而弥漫着自由的信天游同时彰显着陕北人民对贫穷和封建婚姻的反抗精神,特别是陕北女性对封建社会罪恶的婚姻制度的反抗,更让人震撼。  相似文献   

19.
“花儿”,亦名“少年”,是流行在青海、甘肃、宁夏、等西北省区的一种民歌。它象陕北的“信天游”,内蒙古的“爬山歌”一样,以自己独特的艺术生命力,深深扎根在大西北广阔的土壤中。它的发展年代久远,早已打破了地域和民族的界线,为西北地区汉、回、土、撒拉、保安、东乡、裕固等七个民族群众所喜听乐唱,成为他们共同的心声。近年来“花儿令”已与戏剧、舞蹈、电影等形式结合,如舞蹈《花儿与少年》;歌剧《向阳川》、《应征途上》和电影《黄河飞渡》、《白莲花》等等,搬上了艺术舞台,深受全国人民所喜爱。“花儿”的特点是形式短小活泼,内容丰富多彩,形象生动鲜明,语言简练明确 ,并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20.
《回延安》作为中学教材里不常见的陕北民歌,自有其经典价值。赏析《回延安》,重在品味三大艺术特色,即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场景等描写而进行的间接抒情,陕北民歌“信天游”的艺术特色,及修辞手法与地方特色的巧妙结合。这三大艺术特色,是《回延安》的教学重点,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