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们人类生活的生物圈中,有一个巨大的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它制造的有机物养活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这个工厂就是生物圈的生产者——绿色植物。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一类生物,它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绿色,给人以清新、柔和、惬意之感,绿色植物,维系着生态平衡,使万物充满生机。从化学角度看,绿色植物还微妙而准确地反映着我们周围环境的特征和变化,供给人类诸如环境、矿藏、医药等方面许多有用的信息和物质。  相似文献   

2.
“生物圈稳态”在课本上的概念为: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能够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的现象。要理解这个概念就必须要弄懂“生物圈的结构”和“生物圈的功能”的含义。一、生物圈的结构指什么? 生物圈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统一整体。生物圈的结构也就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它包括:  相似文献   

3.
刘锦蓉 《初中生辅导》2023,(Z5):101-104
<正>同学们,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通过七年级的学习,同学们已经认识了生物圈这个大家园中的植物和人。八年级之初,让我们一起去了解这个家园中另一个很重要的类群——动物。下面,老师将带领同学们走进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去认识了解不同种类的动物,为同学们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现行高中生物教材第二册第八章中有一段关于“生物圈Ⅱ号”的描述:“美国科学家于1984年开始兴建一个完全封闭的生态实验室。由于这个实验室是模拟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而建造的,因此叫做‘生物圈Ⅱ号’。这个实验室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在巨大的玻璃罩里面,有微型的森林、农田、海洋和溪流。1993年1月,8位科学家进入这个实验室。”  相似文献   

5.
顾名思义,生物生存在地球表面上的一个薄层,这个薄层就叫做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生存繁衍的惟一家园。除地球之外,目前还没有发现哪个星球上存在生物的迹象,即使离地球最近的月球上,也空气稀薄、没有水,昼夜温差摄氏300多度,根本不适合生物的生存。地球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为所有生物提供了生存必需的基本条件:水、空气、阳光、营养、适宜的温度及一定的生存空间。我们要好好珍惜保护这个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岩石圈是指地壳的固体部分,它的表层多覆盖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家园;水圈包括所有海域及内陆水域,但大多数海洋生物生活在  相似文献   

6.
人和植物在生物圈中对生态平衡的维护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生态系统中还有许多动物和微生物是维护生物圈内生态平衡不可缺少的链条,这两大类群的生物与人的关系非常密切,是我们的地球——“生物圈I号”赖以正常存在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生活的生物圈中,有一个巨大的生产有机物和氧气的天然“工厂”,它制造的有机物和氧气养活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这个“工厂”,就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绿色植物。绿色植物被誉为地球生命的食物来源、能量来源、氧气来源、地球之“肺”是当之无愧的。它的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生态价值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认识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1991年9月26日,来自美国,英国和比利时的4名男科学家和4名女科学家进入美国的“生物圈二号”进行科学研究。两年之后的1993年9月26日这8名科学家走出了这个微型地球。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科学家们将地球称为“生物圈一号”。但是,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生物圈内动植物日趋减少,酸雨危害,臭  相似文献   

9.
<正>"生态系统与生物圈Ⅱ号"这样的课题,极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上课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以专题呈现的新授课,也可以是复习巩固课。我却因审题不到位,错把一堂课当作一个材料分析题。我仅仅以"生物圈Ⅱ号"为出发点,从建造"生物圈Ⅱ号"的背景、失败后留给我们的启示、失败原因及整改措施等方面入手,简单地链接了生态系统的组成、不同生物承担的角色及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等方面的知识。对于本节课,自己不是很满意,如果下次再上这节课时,我会这样来设计:从"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这个题目入  相似文献   

10.
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等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但常因材料选择不当、方法不合理等,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一章实验进行分析,改进了“植物对水分的运输”“观察叶片的结构”两个实验,延伸与拓展了“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实验,并取得了好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
我第一次知道澳大利亚这个地方,是在童年阅读《大卫·科波菲尔》的时候:善良的造船工人老辟果提和他的养女爱弥丽受尽资产阶级社会的欺凌,被迫背井离乡、漂洋过海,最后在遥远的南大陆找到了栖身之地。同样,到处碰壁的滑稽角色密  相似文献   

12.
《科学课》2003,(3)
曾经风靡一时的美国“生物圈Ⅱ”实验在遭遇到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之后被迫宣布失败了。这个耗资2亿美元、占地约1公顷的巨型温室在亚利桑那州的沙漠落成后,原本设想营造地球环境的模拟太空基地,却变成了研究地球温室效应的最佳场所。对于人类而言,“生物圈Ⅱ”失败的教训正是我们值得珍惜的财富。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对其失败原因给以分析,主要原因有:  相似文献   

13.
百年科技     
1991“生物图”试验“生物圈2”号是一个由个人资助的生态实验。8名科学家就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一个完全密封的环境里生活。在这个小世界里,除了从外界获取太阳光和电能,完全与外界隔绝。“生物圈2”号占地1公顷,里面生活着3500多种动植物。在“生  相似文献   

14.
<正>20世纪,美国科普作家蕾切尔·卡逊做了“杀虫剂破坏生态”的大量调查后,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书中描写了人类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寂静世界。如果没有了动物,自然界将会是怎样的状况?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吧!  相似文献   

15.
<正>《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颁布以后,初中生物学教师也在积极思考与探索课堂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探究、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这四大核心素养~([1])。"生物圈Ⅱ号"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2章第3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中"科学·技术·社会"栏目的一段阅读材料。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一般安排学生自学或仅作简要介绍,缺少对该素材育人价值的重视和挖掘,错失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极好素材。  相似文献   

16.
人类是生物圈中第一个比生物圈自身力量更强大的居民。他能够获得意识,作出选择,制定计划,采取行动,阻止自然界像消灭其他物种那样消灭人类。但在取得这种力量之后,人类得以肆无忌惮地砍伐森林,捕猎鸟兽,滥采矿产,排放污水。城市上空的黑雾愈来愈浓,田园乡野的草地愈来愈少,蓝天,碧水,绿色,清新正离我们远去,地球母亲发出了痛苦的呻吟……人类有幸地拥有一个地球,却不幸地亲手摧毁这个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如果这种境况无节制地持续下去,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看见的最后一滴水,将会是自己的眼泪!  相似文献   

17.
我们发现,达尔文四号不仅仅是一个能支持生命的行星,也不只有低级生命形式,而是有一个完整的、互动着的生物圈。你知道什么是生物圈吗?没错,就是全部生物和适于生物生存的范围,它是一个不断进行物质循(xun)环(huan)和能量流动的动态平衡(heng) 系(xi)统(tong)。这么说好像有些复杂,不过不要紧,我们来看些  相似文献   

18.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新课改教材《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的教材内容,站在生物圈的高度论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对这个章节的教学地位应该如何定位上,我们进行过热烈的讨论,普遍认为这是一个基本的生物学原理,能够解释很多生物现象,是今后  相似文献   

19.
华朝阳 《生物学教学》2004,29(12):23-2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生物学》共分八个单元。因为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都与生物圈息息相关,在当今社会,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很大,生物圈的变化也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了解有关生物圈的知识,所以教材把生物与生物圈作为第一单元。  相似文献   

20.
一、第三单元的地位及编者的意图七年级上册教材共分三个单元,分别是“生物和生物圈”“生物和细胞”“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这三个单元的编排既反映了三个单元知识体系的层次性,又体现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第一单元从生态的角度让学生初步理解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这个家为生物提供了必需的生活条件;第二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