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念动教学法,就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过程中,让学生在头脑中想象所学技术动作的结构、动作要领、动作过程等,也就是让学生先想后练,边想边做,练后再想,想练结合的一种教学法。一、背越式跳高念动教学的步骤(一)建立正确、完整的技术概念①讲解背越式跳高的技术发展概况和特点。②结合图片、电影、示范等直观手段给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③让函授生想象背越式跳高的过程。(二)学习过杆和落地技术①想象过杆动作和落地部位、要领、要求。②讲解、示范过杆动作和落地技术。③背对海棉垫站立,双臂置于体侧,双脚起跳后,展腹…  相似文献   

2.
1 问题的提出尽管目前在背越式跳高的具体教法和手段的运用上不尽相同 ,但在教学的走向与程序方面 ,主要表现有 :1)助跑→助跑起跳→过杆落地的完整技术的顺向教学程序 ;2 )起跳助跑 1~ 4步起跳→过杆落地助跑 4步起跳的完整技术的中间突破教学程序 ;3)过杆落地→助跑起跳过杆落地的完整技术的逆向教学程序 (表 1)。上述 3种不同程序的教学孰优孰次 ,迄今尚乏充分的依据定论。表 1 各种《田径》教材背越式跳高的教学步骤分类及内容一览表类别教 学 步 骤第 1类1.使学生了解背越式跳高技术2 .学习和掌握背越式跳高的助跑技术3.学习和掌…  相似文献   

3.
1、背越式跳高的技术与教学 背越式跳高动作技术部分是教学的重点,也是讲解的主要内容,背越式跳高由直线助跑、起跳、过杆落地等几个技术动作组成。每个动作过程又都有它的技术特征、要领以及作用和原理。学生要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只有在了解和领会这些概念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4.
背越式跳高技术是由助跑、起跳、过杆、落地四个部分组成的完整技术,在背越式跳高教学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在完成技术动作时总是表现出不同类型和程度的错误技术动作,如何准确诊断错误技术动作,及时采取有效的纠正方法对教练员和运动员来说至关重要。在背越式跳高教学训练出现错误动作最多的和典型的错误动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背越式跳高错误技术动作的诊断及纠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越式跳高技术是由助跑、起跳、过杆、落地四个部分组成的完整技术。在背越式跳高教学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在完成技术动作时总是表现出不同类型和程度的错误技术动作。如何准确诊断错误技术动作,及时采取有效的纠正方法对教练员、运动员来说至关重要。在背越式跳高教学训练中,出现错误动作最多的和典型的错误动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背越式跳高的完整技术由助跑、起跳、腾空过杆和落地四个部分组成。其中起跳技术是一个比较关键的技术环节。美国学研究结果表明:在背越式跳高的起跳中,人体对地面的作用力,摆腿占20%,摆臂占60%,起跳腿只占20%。因此起跳阶段摆蹬配合动作完成得好坏,将直接影响起跳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背越式跳高是人体通过助跑、起跳、以背对横杆的姿势越过横杆的方法。它的核心是人体在空中成仰卧背弓姿势,使身体各部位依次越过横杆,用肩背着垫。空中仰卧背弓姿势,是过杆技术的显著标志,肩背首先着垫,是顺利过杆的必然结果。依照传统的教学程序,在相当长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很难完成背越式跳高技术动作的学习。其原因不是由于学生身体素质差和动作技术复杂,而是存在其它因素所致。本文揭示影响完成背越式跳高技术动作学习的主要障碍。为消除障碍加速教学过程:提出运用逆进分段法进行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过杆动作——“桥”是背越式跳高教学中学生较难学会和掌握的一项技术。传统的教学手段通常是让学生背向横杆做原地双脚起跳的过杆动作,以体验完成相向运动时的感觉,这种间接的手段学生能很快学会并完成得很充分,但接下来过渡到单脚起跳过杆时,“桥”的过程却消失了。  相似文献   

9.
背越式跳高教学训练中常见的事故、产生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越式跳高技术由助跑、起跳、过杆、落地四个部分组成。由于它的技术动作节奏明显、速度快而且幅度大。因而在背越式跳高教学和训练中,运动员在完成技术动作时总是表现出不同类型和程度的错误技术动作,容易发生各种运动损伤。笔者就背越式跳高教学和训练中易出现的损伤现象,及造成损伤原因作些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跳高是田径运动的竞赛项目,是一种由有节奏的助跑、单脚起跳、越过横杆落地等动作组成,以越过横杆上缘的高度来计算成绩的比赛项目。过杆技术有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背越式等。由于技术类型不同,运动员在完成助跑、起跳、过杆、落地的动作方法上各有差异。下面主要谈一下背越式跳高的基础训  相似文献   

11.
笔者从事背越式跳高教学多年,在教学初期,是按全国体育院校田径教材的教学步骤与方法进行的。结果在每轮教学结束时,都会有10%左右的学生不能较好地完成过杆动作,出现屈腿、屈髋或上体立起等现象。后来,对教材、教法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与分析,并在实践中逐渐改进,结果使原出现错误动作学生比例逐渐下降至3%以下,效果显著。一、教材教法分析背越式跳高教学的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其完整技术。体育院校田径教材几个版本中的背越式跳高教学,都可以分为四个主要教学步骤。一是学习与掌握起跳技术。二是学习与掌握助跑与起跳相结合技…  相似文献   

12.
内容背越式跳高:腾空过杆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了解背越式跳高“腾空过杆技术”的特点及其原理和锻炼价值。
  2.通过学习,60%的学生能原地跳起做出背越式跳高的过杆动作,20%的学生能起跳后适时沉肩,空中做出“背弓”,20%的学生能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完成原地跳起过杆动作;发展下肢力量,提高空中身体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3.
背越式跳高是一项技术复杂、器材多样、学习难度较大的教材。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材的重组,实现了一节课教会学生背越式跳高的教学方法,通过与非线性主干方法的良好衔接,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背越式跳高的非线性主干教学方法的核心教学步骤1.一步助跑起跳过杆所谓一步助跑起跳过杆就是将起跳脚置于身后,起跳脚向前跑出一步的同时完成起跳、过杆、落垫。这一练习可以强调学生助跑与起跳的技术衔接:起跳脚应该采用脚后跟先着地向前滚动式踏跳,同时还要加上起跳脚的外旋,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专项技术动作,如果不设计“一步助跑”技…  相似文献   

14.
背越式跳高技术由助跑、起跳、过杆、落地四个部分组成。由于它的技术动作节奏明显、速度快而且幅度大。因而在背越式跳高教学和训练中,运动员在完成技术动作时总是表现出不同类型和程度的错误技术动作,容易发生各种运动损伤。笔者有着多年的教学和训练实践,现就背越式跳高中易出现的损伤现象,及造成损伤原因作些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背越式跳高过杆技术教学,一 般采用先双脚跳背越式过海绵垫和过杆练习,待背越挺髋、后屈膝、压肩、收腿过杆动作熟练掌握之后,再通过短助跑单腿起跳等背越横杆的练习巩固背越式过杆技术。而单脚起跳背越过杆与双脚起跳背越过杆技术有较大差别,所以学生尽管双脚起跳背越式过杆技术已经掌握了,一进入短助跑单脚起跳过杆总会出现一些技术变形,成为背越式跳高过杆技术教学的一个难点。 单脚起跳背越过杆与双脚起跳背越横杆的判别主要有两点:第一,单脚起跳不像双脚起跳那样背对横杆,而是身体侧对横杆,在空中要转体形成背对横杆姿势,所以在起跳中要注意有助于空中转体的动能形成。第二,  相似文献   

16.
过杆动作——"桥"是背越式跳高教学中学生较难学会和掌握的一项技术。传统的教学手段通常是让学生背向横杆做原地双脚起跳的过杆动作,以体验完成相向运动时的感觉,这种间接的手段学生能很快学会并完成得很充分,但接下来过渡到单脚起跳过杆时,"桥"的过程却消失了。  相似文献   

17.
现代背越式跳高技术发展很快,特别是过杆技术,已经从“拱桥”式过杆技术发展成“卧7”式过杆技术。然而在教科书中一些教学过程被忽视,严重影响了背越式跳高过杆技术的掌握和提高,在此笔者将近年的教学心得与读者分享。一、注意解决从双脚起跳向单脚起跳背越过杆过渡时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背越式跳高是小学田径项目的主要内容之一,过杆动作是整个背越式跳高动作的核心环节,笔者借助海绵滚筒(以下简称滚筒)、软垫和小垫,采用靠、倒、裹、贴4个环节感受过杆顺序;引、沉、挺、踢4种方式掌握过杆发力;挤、抬、试、练4个阶段提升过杆能力,针对背越式跳高过杆技术进行个性化、游戏化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背越式跳高过杆动作。  相似文献   

19.
背越式跳高是人体通过助跑、起跳、以背对横杆的姿势越过横杆的方法。它的核心是人体在空中成仰卧背弓姿势,使身体各部位依次越过横杆,用肩背着垫。空中仰卧背弓姿势,是过杆技术的显著标志,肩背首先着垫,是顺利过杆的必然结果。依照传统的教学程序,在相当长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很难完成背越式跳高技术动作的学习。其原因不是由于学生身体素质差和动作技术复杂,而是存在其它因素所致。本文揭示影响完成背越式跳高技术动作学习的主要障碍。为消除障碍加速教学过程,提出运用逆进分段法进行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背越式跳高技术分为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垫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技术都不复杂,并且该项技术是能够开发每位学生在纵向跳跃方面潜能的较好方法。学生在分解学习各阶段技术后,进行完整技术操作时,其练习高度的失误率居高不下。作者通过教学过程的跟踪,发现起跳距(起跳点与横杆投影点的垂直距离)偏小是整个技术动作失误的关键,所以说起跳距是背越式跳高的学习瓶颈。一、造成起跳前的准备动作不充分起跳距偏小是由于向杆的跑速过快,无法照顾起跳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