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宫怨为主题的诗赋创作古已有之,到唐五代颇为兴盛,而长于抒写哀怨的词体也在这一时期出现,于是宫怨主题自然延伸到了词体的创作中。唐五代时期的宫怨词多由文人创作,其时的后宫制度及状况、诗人兼写宫怨词以及文人借宫怨词抒己志,是此时期文人宫怨词创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词体由唐入宋,经历了一个从民间到文人歌舞宴席的过程。从此,这种新兴文体被纳入了文人的视野之中,文人成为了词的创作主力。另一方面,在词的传唱流传过程中,文人也是当仁不让的传播主体。因为无论是动态的歌妓传播,还是静态的文字流传,都与文人脱不了关系。在词的传播过程中,文人不仅以个体的姿态出现,更重要的是,他们表现出了整个“文人”群体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3.
词起源于民间,本是伶工乐伎之作,随着文人的介入,逐渐趋于雅化。欧阳修以文人士大夫的身份进行词的创作。推动了词的雅化。本文从欧阳修的言情词,充满士大夫情趣的清雅闲适词,慨叹仕途风波、人生际遇的咏怀词和具有文人气息的民间词几方面来论述欧阳修词是如何体现创作主体高雅情趣的。  相似文献   

4.
词是从隋唐以来逐渐出现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和诗的产生一样,词也是最初诞生于民间,后来进入文人创作的阶段。花间派词人及其作品奠定了词的基调,确立了以描述艳情为主的歌词创作特色和温婉柔媚的创作风格,他们的词作以男女艳情为题材,以婉约清丽为本色,形成了“诗庄词媚”的传统文化格局。  相似文献   

5.
民间词无格律,格律是文人词特有的,是文人为应歌而采用的技术性手段。而格律的形成,又与文人“依调填词”中“调”的本位转移关系密切。文人开始作词时乃是依一定“曲调”填词的,而当广大文人参与歌词创作后,他们对歌词原生性音乐无法把握,又要求合乐可歌,故根据自己熟悉的、信赖的词体平仄“字调”填词。当这种按平仄字调填词成为文人歌词创作的主要手段时,就不可避免地造成词体格律的定型,词体实现了完型化。  相似文献   

6.
北宋初期的词坛,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词作家创作了一批反映治平心态的文人之词,他们对柳永的俚词是大不以为然的,大多数论者也对之大加贬斥,然而他们忽略了柳词无论是羁旅之愁、狂欢之态、离别之思,都是承平环境中的心理体验,都是在治平心态的统领之下创作的,在这一点上柳词与晏殊等人的词作并没有本质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民间词无格律,格律是文人词特有的,是文人为应歌而采用的技术性手段.而格律的形成,又与文人"依调填词"中"调"的本位转移关系密切.文人开始作词时乃是依一定"曲调"填词的,而当广大文人参与歌词创作后,他们对歌词原生性音乐无法把握,又要求合乐可歌,故根据自己熟悉的、信赖的词体平仄"字调"填词.当这种按平仄字调填词成为文人歌词创作的主要手段时,就不可避免地造成词体格律的定型,词体实现了完型化.  相似文献   

8.
文人词体制的确立始于中唐,张志和的渔父词是个标志。前此,刘长卿、戴叔伦以贬谪文化、边塞文化人词未引起文人创作的兴趣,至张志和以隐逸文化入词,开始形成一股唱和之风,其所作也突破了与诗同科的特征,从刨作层面上意味着文人词体制的确立。  相似文献   

9.
文人词,萌生于初唐晚期,及至晚唐,日臻成熟。文人词的成熟,使晚唐(包括五代)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结束了唐诗鼎盛的局面,开创了宋词辉煌的时代。文人词的成熟,是以晚唐词人创作的  相似文献   

10.
在北宋党争中,文字之祸频频发生,由此出现了很多贬谪文人。文祸带来的贬谪让他们在诗文创作上分外谨慎,甚至"不复作诗文";另一方面,身处贬谪之中,他们心中有不可遏止的创作欲望。在这种情况下,地位低微的词得到了贬谪者的青睐,诗文中的很多题材内容悄悄转移到了词体当中,由此成全了词体"诗化"这一大变革。  相似文献   

11.
宋代中后期,朱熹、张栻等各立门户,理学呈现出鼎盛局面。理学逐渐成为宋代文化的主流思潮,与儒释道并称,发展到南宋呈现出繁荣的局面。随着理学逐渐发展,文人思想活跃,学派分立,传统儒学趋向于哲学,各种文学染上了较为普遍的理性色彩。理学思想体系的形成,对辛弃疾产生重大影响,在稼轩词词学创作过程中,包含了对理学思想的初期接受到后期继承,将理学意蕴逐渐纳入词学中。  相似文献   

12.
在北宋党争中,文字之祸频频发生,由此出现了很多贬谪文人。文祸带来的贬谪让他们在诗文创作上分外谨慎,甚至“不复作诗文”;另一方面,身处贬谪之中,他们心中有不可遏止的创作欲望。在这种情况下,地位低微的词得到了贬谪者的青睐,诗文中的很多题材内容悄悄转移到了词体当中。由此成全了词体“诗化”这一大变革。  相似文献   

13.
北宋初期,还在西昆体弥漫文坛时,许多文人就开始奋力抵抗流俗,强调诗文应"传道明心"。在此呼声后,还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诗文革新运动,于是出现了许多的词论。虽然当时  相似文献   

14.
极具特色的文人渔父词,是中国词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中国隐逸文化一个突出的"热点".中唐词人张志和5首<渔父>开渔父词创作先河后,渔父词便倍受文人士大夫的青昧,代代吟唱,绵绵不绝,并在两宋时期达到了高潮.文章以两宋文人渔父词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其生成、勃兴的原因,并通过这些渔父词及其渔父形象,透视在两宋特定时代文化背景下文人士大夫立身处世行为和各种各样的隐逸心态.  相似文献   

15.
吴丹 《凯里学院学报》2007,25(5):101-103
在《花间集》柔媚缠绵的总基调下,孙光宪以其清新疏旷的词风,打破了自温庭筠以来充满纤词丽语的香艳格局,在花间词的创作中独树一帜。作为五代“花间派”词人,虽从本质上不脱描写男女情爱的范围,但孙先宪词题材比较广泛,除写艳情外,也有对边塞生活、历史事件、水乡风光的描写。词风质朴自然而又疏旷飘逸,于平淡委婉中露深情,能从“花间”词的“艳丽”中开拓出新的意境,以诗意入词,属“花间派”中别具一格的词人。他著作颇多,积极开拓词境和运用词调,为词的发展和词的诗化雅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在初期文人词的创作中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文人词之所以在中晚唐能走向兴盛,与外部因素的强力推动有很大的关系,中晚唐时期多样化的传播方式和渠道,尤其是歌妓演唱、大众传唱和文人唱和等有声传播方式,扩大了词体的影响,刺激了它的创作,加速了其兴盛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文人词之所以在中眈唐能走向兴盛,与外部因素的强力推动有很大的关系,中晚唐时期多样化的传播方式和渠道,尤其是歌妓演唱、大众传唱和文人唱和等有声传播方式,扩大了词体的影响,刺激了它的创作,加速了其兴盛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冯延巳的人品与词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延巳身处南唐衰乱时世,其词抒写士大夫文人“世事难料”、“人生无常”的悲哀,颇多邀宠固位之意旨。后代词论家却从冯氏惝恍迷离、朦胧含蓄的词境中,挖掘出忠爱缠绵、香草美人的比兴寄托,从而赋予他符号化的面具。冯延巳的独特词境对于后代文人词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金莲川藩府文人中的优秀词人,形成一个有着相同的政治目标和生活环境的特殊词人群体。他们的词创作,是藩府文人思想情致的显现,也是时代风会所造成的藩府儒士文人群体心态的一个缩影。其词作题材相近,风格相似,表现出典型的河朔地域词风,纯朴质野、伉爽清疏、豪旷雄健。金莲川藩府词人群体,在金末元初北方词坛影响很大,对元代词的创作和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其成就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20.
韦庄在创作词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深厚的诗学积累的影响,其词中呈现出一定程度的诗化倾向。这种诗化的倾向主要体现在抒一己之真情、拓展词的创作题材、创作手法受其诗作影响三个方面。韦词中的诗化倾向对文人词的发展具有创新开拓的意义,成为后世词人"以诗为词"的滥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