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数学是美的科学。教师不仅要把数学的"美"和"魅力"展示给学生,更要带领学生发现、挖掘数学的"美"。敘述了如何让学生体会语言美、感受结构美、欣赏图形美、体验简捷美和赋予形象美,使学生在学习中享受数学美。  相似文献   

2.
美,字典上解释:“好看”“令人满意的”“好”“得意”。数学美应是“数学中能带给人愉悦的东西”。学生学习数学枯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体会到“数学美”,不懂得欣赏数学美或缺少欣赏数学美的能力。因此,充分挖掘数学美,对学生进行数学美的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潜能,在学习中获得愉悦感。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挖掘、欣赏数学美。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能将美育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挖掘教材内容,揭示数学美,提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在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中引导学生欣赏数学美.  相似文献   

4.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数学美,是指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帮助学生挖掘数学美、展现数学美、揭示数学美、创设数学美,借此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欣赏数学美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数学美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数学资源中的美,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数学美是一种极其严肃、雅致和含蓄的美,而学生受到基础知识和审美能力的限制.并不都具有理想的鉴赏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唤醒学生对数学的美的情感,倡导对数学美的崇尚是数学教师的任务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一种良好举措.  相似文献   

6.
数学的美蕴含在数学知识的结构和形式中。数学教师要认真深入地钻研教材,挖掘出教材中广泛而又丰富的审美内容,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美,欣赏数学美,进而创造数学美。 首先,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内容。 从表面看,数学学习是跟一些枯燥无味的数字、图形和算式打交道,很难让人感觉到它的魅力。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学生迷恋于数学学习?又何以有那么多数学家孜孜不倦地埋头于数学海洋?其中一个最重要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育具有科学和人文的双重文化价值,但现实中的数学教学过于推崇科学价值,较少关注包含求善求美的人文价值,忽视数学美育的意义与作用。数学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从数学中获得美感的“桥梁”是数学教师。为此,教师要具备审美意识,与学生一道去挖掘、整理、提炼教材中潜在的美学素材,并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情境与过程,展现数学之美,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之美,进而学会发现数学美、欣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提高数学的审美素养,增强数学学习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8.
韩莺红 《成才之路》2011,(29):46-47
在数学课堂中,要通过数学史料向学生展现知识的发生过程,让学生体验再创造,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欣赏数学美等。数学课堂渗透数学文化教育,可提高数学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数学美的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从而能更好地完成数学教学任务。数学美的教育是通过数学知识的教学来进行的,这里教师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教师不仅要充分认识到进行数学美教育的重要意义,还要具备必需的数学美的知识,掌握数学美的特点,学会感受数学美、欣赏数学美、传授数学美。无论是感受美、欣赏美,还是表达美、创造美都离不开人的情感。所以,进行数学美教育,往往伴随着教师强烈的情感活动。教师对事业、对学生的热爱之情,会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倾注自己的情感,产生对…  相似文献   

10.
<正>数学美是一种极其严肃、雅致和含蓄的美,其含义也是丰富多彩的,它具有简洁美、统一美、对称美、整齐美、抽象美、奇异美等。学生学习数学感到枯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体会到数学美,不懂得欣赏数学美或缺少欣赏数学美的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不少学生认为数学就是一堆呆板的公式和复杂的图形,这是没有真正理解数学的精彩、美妙和趣味。其实数学也是一种美学。“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中的美,培养学生丰富的高尚情感,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创造美的热情。   一、鉴赏数学美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如下几方面共同挖掘数学美,欣赏数学美。   1.和谐美   平面几何中的轴对称图形,中心图形,立体几何的球、柱、锥、台等几何体,奇函数以及偶函数的图象,三角公式的对称性等等无一不体现和谐…  相似文献   

12.
数学家普罗克拉斯所认为,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中完整的结构、对称的图形、合理的布局、简洁的形式,无不体现出数学之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引领学生感知数学自身的美,充分挖掘数学的美育元素,让学生充分感知、欣赏、创造数学的美.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高等数学教材进行研究,挖掘蕴含在高等数学中的数学美,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欣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教学中,我们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示数学美,逐步培养学生数学美感和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  相似文献   

14.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要善于把学生数学审美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尽可能地挖掘数学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数学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探寻简约而不简单的数学简洁美、可望而又可即的数学抽象美、能屈而又能伸的数学转化美,以及循规而又蹈矩的数学严谨美。  相似文献   

15.
数学并不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枯燥,相反,数学是美丽的,是充满魅力的。数学之美有三大特征:简单、和谐、奇异。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要让学生学会欣赏、体验数学美。为了把数学的美育功能真正落实到中小学课堂上,应该充分挖掘数学的美因,在教学中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美,也能创造美。  相似文献   

16.
数学美不像艺术美那样外显,它是美的高级形式,是理论思维和审美意识的产物。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帮助学生感受数学美,展现数学美,挖掘数学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欣赏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实践:一、培养小学生感受教科书中的内在美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许多内容和题目都体现着数学的内在美,只要我们稍加点拨,学生是能体会和感受数学美的存在的。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拿出不同的实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高等数学教材中重要极限概念的研究,挖掘高等数学的严谨美、简洁美、统一美等。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示这些美,引导学生认识、欣赏数学美,逐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8.
数学的美无处不在,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数学美,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美,欣赏数学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数学教师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数学本身处处充满了美的韵律,教师要认真体会小学数学教材中美的内涵,引导学生去发现、欣赏,并创造数学美,从而培养学生数学的美感和良好情操,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离不开对数学美的追求,而丰富多彩的数学美又能让有效课堂充满活力。这种数学之美不像自然生长的鲜花那么显而易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悉心挖掘,学生才能够逐渐发现,学会欣赏,进而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以下是笔者在小学数学的有效课堂教学中巧寓数学美、充分发挥数学的美育功能的一些做法。一、坚持追求数学美"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只满足于教给学生简单的数学知识和培养学生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