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因为有了电视,也就有了电视评论。但是,目前的许多电视评论,是否称得上“名副其实”?人们说理论的缺席。其实,理论作为一种物质形态,并不缺席。艺术批语缺乏美学精神,构不成对创作者与接受者的美学提示与感悟,因而自我瓦解和颠覆,它的生存意义失位了这才是理论的缺席。这是批评良心的悲哀,一种亵读和失职。电视尚未进人学术阶段。作为理论初级形态的电视评论,同样没有建立起健康而又饱满的独立的自我人格,在电视话语体系中缺乏发言权和主动权。它是软弱的,乃至病态的。也许电视自身发展的强健,还顾不上作为对立统一面的电视评…  相似文献   

2.
电视是二十世纪人类文明的宠儿。为了认识和总结电视对当今人类文明的影响,人们正从各个角度、各个学科如新闻学、大众传播学、信息学、公共关系学、教育学等研究电视,美学当然也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角度。事实上,正如有学者指出的:“电视是当代工业社会的绝妙馈赠”,电视“对于当代审美文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电视既“全面刷新了传统的美学观念”,却又隐含着对“人类审美能力的伤害。’①可以说研究电视对人类审美活动的影响,是今天美学研究中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今天美学家们的历史重任。与印刷文化相比,电视的最大优势是对人…  相似文献   

3.
电视纪录是电视这一大众传播媒介把握世界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方式,而电视纪录美学与电视技术美学、电视艺术美学三足鼎立,共同构成电视美学的理论大厦,但目前关于电视纪录美学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本文试图对电视纪录美学作一较为深入、系统的探索。上篇主要阐述电视纪录美学的性质、地位与电视纪录的“真实”问题,下篇主要阐述电视纪录片的社会功能、品格境界和思维与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4.
高科技语境下的现代电视艺术语言(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鑫  卢蓉 《现代传播》2004,(4):59-63
面对视觉文化的冲击 ,人们对电视艺术语言的认识开始摆脱“传播功能”的局限 ,发现深藏其间的“创造潜能”。随后 ,在摄制技术、图像处理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人的视觉经验借此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 ,现代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使得电视艺术语言的创造潜能迅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如何理解今天的电视媒体 ,如何把握高科技语境下现代电视艺术语言的发展 ,如何实现技术与美学之间的有效联结 ,促成传统美学概念与命题的重新定义与理解……成为当下美学工作者一个急切而有意义的研究方向。本文从电视艺术语言的三个基本单元入手 ,通过解析镜头、编辑、电子技术手段具有的创造力以及现阶段的新发展 ,思考这三方面的语言演进背后可能传达出来的美学含义  相似文献   

5.
相对于电视实践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国电视理论的研究却显得滞后,这在电视界已是一个尽人皆知的问题,特别是作为"高层次抽象"的电视美学理论研究则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6.
陈吉 《新闻传播》2005,(3):23-24
关于电视频道专业化的问题,可以说一直是这几年来业界关注的焦点,也是当前我国电视体制改革与进一步发展的热门话题之一。频道专业化已成为国内外电视媒体发展的潮流,这是电视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电视受众市场变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媒体竞争的必然产物。实际上,频道专业化也是近20年来世界电视业发展中出现的新课题。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  相似文献   

7.
电视专题片中的美学,是指从审美角度出发,研究探讨电视专题片的内容与形式结合的美学价值及其规律,它是新闻学的一个门类,也是美学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播音主持这一行业是电视传媒的基本行业。现阶段,电视等广播媒体是给人们传播信息的最主要的途径,播音主持艺术的魅力也在电视行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播音主持艺术将会直接影响我国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同时,也将是广播电视媒体竞争中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黄怀璞 《新闻界》2006,(2):81-82
上世纪80年代后,我国新闻理论界开始关注新闻美学问题,进入90年代,这种研究渐趋深入。另一方面,随着电视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日益突显,美学理论研究也就自然眷顾到电视新闻的审美属性、审美功能、审美价值等相关美学问题。但如何进一步深入研究新闻美学及新闻类别美学,仍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本文期望通过对“审美的新闻”这一命题的简要阐释,粗略探讨电视新闻美学问题。  相似文献   

10.
高级编辑欧阳宏生《电视批评论》目前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这部33万字的专著是我国“新世纪电视理论文库”推出的第一邵著作。《电视批评论》是一部以中国电视批评实践为依据。论述电视批评性质、作用、方法及电视批评基本规津的学术专著。全书从电视批评的性质、作用入手、考察了中国电视批评发展的历史、现状与趋势,阐释了这一学科的理念。美学思想及特征,提出了电视批评应该具有的品格。在批评方法的具体论述中,作者运用社会学、比较主义、结构主义、心理学、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社会与自然学科的研究成果,分析并阐述了…  相似文献   

11.
左漪漪 《现代传播》2023,(12):117-126
在中西美学对话的语境中,译介是不可或缺的环节,研究对西方美学的接受情况对于当下美学学科的建设来说具有重要意义。1978—2000年这一时段内,思想解放的浪潮和学术热情的高涨使我国对西方美学的译介工作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关注的时代、流派、美学家也较为全面。德、法、美、英四国占据着译介的主导地位,罗兰·巴特、尼采与弗洛伊德成为这个时代影响力最大的思想家,由此初步建立起了我国接受与研究西方美学所遵循的基本学术思路。将之放置在建国以来中国对西方美学接受的整体历史框架里,这一时段对于我国接受西方美学总体特征可以总结为“重启”与“开新”,出现了三种重要的“范式转变”:认知的改变,自主性的选择以及本土问题意识的引入。这些转变促进了西方美学与本土美学的进一步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电视新闻画面与美学的关系,是许多电视媒体工作者关心的问题。电视新闻画面如何运用美学?研究电视新闻画面美学会不会影响真实性?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其实,既然新闻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而客观现实中存在着美,电视新闻画面就应该包含着审美意义。马克思说"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电视新闻画面同样需要按照美的规律再现生活中的事实。如何理解电视新闻画面的美感特征?我想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正>创新,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思维的指导。电视节目的发展也是如此,可以说,创新是电视节目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谋求生存与支持的必经之路,更是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创新是发展的源泉,电视节目作为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重要载体,如何在机制体制上创新,如何通过创新增强传播力,让我们电视传播在国际上占据一定的地位,尤为重要。随着我国电视产业的迅猛发展及电视受众水涨船高  相似文献   

14.
张涵等著的《影视美学》(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8月出版),运用当代美学的观念与思维方法,对电影电视进行了系统地综合研究,填补了我国影视美学研究和出版上的一项空白。作者认为电影电视是一种不断生成的运动,发展到今天,它们已由一种次文化艺术形态的东西,经过艺术文化形态阶段,业已成为一种大艺术、大文化、大科学形态的  相似文献   

15.
赵欣 《大观周刊》2012,(2):219-219
军事电视教材的产生和发展与美学的理论有着十分密切联系,只有搞清美学的理论,才有助于军事电视教材的健康发展。本文从美的本质、起源与特征等基础理论入手着重研究美学与军事电视教材编导的关系,希望对教材的编导人员有所启示以达到提高军事电视教材的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结构是电视纪录片的存在方式与意义体现,而不同的创作主体对电视纪录片会有不同结构建构.平行结构思维与渐进结构思维是电视纪录片叙事结构的两种基本思维方式,也为电视纪录片结构建构提供了框架与路径.而电视纪录片结构构建的美学追求,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实现电视纪录片的表现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电视批评论》是一部以中国电视批评实践为依据 ,论述电视批评性质、作用、方法及电视批评基本规律的学术专著。全书从电视批评的性质、作用入手 ,考察了中国电视批评发展的历史、现状与趋势 ,阐释了这一学科的理念、美学思想及特征 ,提出了电视批评应该具有的品格。在批评方法的具体论述中 ,作者运用社会学、比较主义、结构主义、心理学、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社会与自然学科的研究成果 ,分析并阐述了电视作品、电视现象及电视思潮的评判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 ,作者还从电视批评的选题切入 ,具体描述了电视的评析过程和基本类型 ,论述…  相似文献   

18.
电视新闻工作者在研究电视新闻价值的时候,也要研究它的美学规律.观看电视新闻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信息,同时要得到美的享受,获得精神愉悦.电视新闻工作者要用自己的"新闻眼"去发现美、展示美、创造美.本文分析了电视新闻美学的个性与特征,以及如何实现电视新闻美学.  相似文献   

19.
在这里我们说研究市场需求,实际上说的是受众已经变化而且还在变化的复杂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回顾电视的发展,也可以说是现代社会人们多向性思维的需要,成全了电视这近20多年的辉煌。电视在具有了报纸可思、广播的可闻的同时,又具有了电影般的可视,在速度上也非报纸所能比拟,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从美学上探讨艺术理论的著作日渐增多。这是我国文艺理论研究在历史新时期深入发展的标志,也必然对创作的繁荣和发展起着推动和促进作用。在众多的著述中,杜书瀛的《文艺创作美学纲要》(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下称《纲要》)堪称是一部颇有特色的美学论著。虽然全书只有十余万字,而且仅仅是个简要的提纲,但它的基本观点,阐述问题的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乃至全书的体系和框架结构,都有其引人注目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