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君子人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人格,也是历代儒家推崇并孜孜以求的理想人格。君子人格中的“仁”、“义”、“礼”、“信”、“学”等内容寓有深刻的人格教育内涵,研究“君子人格”对当下大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其高扬“君子人格”的塑造,对后世儒家的文化人格建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了历代知识分子所尊崇、效仿的对象。尝试从孔子“君子人格”思想的提出以及其建构的“君子人格”的形态等角度,对《论语》中孔子的“君子人格”思想进行全方位的解读,并结合当下的社会现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走向现代平等社会的过程中,“君子人格”的高尚伦理是否还有意义?它的性质和作用主要是什么?这需要追溯到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君子人格”的含义和特点。梁启超根据《周易》,将君子人格的基本特点概括为“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两点,但观照人性,更需要强调前者的“勉强”和“自胜”,后者的“积德”和“包容”。仔细分析“君子人格”的具体内容,则可以依据现代的眼光,重视其中的“义利之分”和“忠恕之道”。而将君子伦理与古罗马的高尚伦理做一比较,当能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传统中国“君子人格”之“文质彬彬”的特质。  相似文献   

4.
理想人格的培养是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最深层次、最关键的问题,是构建和弘扬大学精神的核心内容;君子人格是兼容多端、最具备和谐精神的典型人格,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当代大学生心目中的“君子”进行定义是培养其理想人格的前提,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君子”结构而提出的一系列“君子”培养路径,可以更好地为大学生所认同和遵行。  相似文献   

5.
君子人格贯穿于孔子整个思想体系当中,这种君子人格的主要标准是具备内心自觉自发的“仁”的道德境界,同时还要遵循外在的“礼”的道德规范,说明以“仁”为质并约之以“礼”是孔子的理想君子人格的崇高的道德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6.
孟子继承和发扬了孔子开创的儒家“以水比德”的传统,在《孟子·离娄下》和《孟子·尽心上》两篇中,运用“原泉混混”和“盈科后进”两个相互连贯的水意象对其君子人格修养思想进行了阐发。“原泉混混”强调通过对自身固有德性的洞察和体认,培养君子人格的道德主体自觉意识;“盈科后进”强调通过学问之道培养君子人格的道德理性精神和道德实践能力。孟子认为,君子应当“立于本”并“志于道”,内德充盈而又不断为学进德,从而养成完善的君子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7.
"君子不器"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英 《大学时代》2006,(11):46-48
本文从文本解读和孔子的“君子观”两个方面,寻找“君子不器”可能的思想内涵。指出“君子不器”不是才专与博的问题,“器”乃是一种君子人格状态的抽象,是一种“以礼修己”的人格表征,“不器”是说君子必须超越他律的“以礼修己”的范畴,而去追求形而上的为器之“道”。  相似文献   

8.
君子是先秦儒家理想人格的集中呈现和现实形态,儒家通过培养君子来传承儒家文化,进而实现其“修齐治平”“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君子具有“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基本内涵。道是君子的信仰和方向,德是其内涵和修养,仁是其德性的合理展开,艺是其现实载体,既凸显了君子作为“理想的人”的一般本质,又富有关切人伦日用的社会现实性。君子以“好学:学思并用”“克己:慎独内省”“力行:改过迁善”为养成路径。儒家君子人格思想对中华文明影响深远,其人格范式在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君子”是孔子提出的一种理想的人格范式。“君子”之风也始于孔子的大力倡导。孔子对“君子”的人格境界规定为“仁者不忧 ,智者不惑 ,勇者不惧。”“仁者不忧” ,要求“君子”具有“仁者爱人”的情怀 ,律己宽人的精神 ;“智者不惑” ,要求“君子”具有渊博宏富的学问 ,严谨求实的学风 ;“勇者不惧” ,要求“君子”具有尚义重行的勇敢 ,坚强进取的毅力。孔子大力倡导“君子”之风 ,是与他强烈的社会历史责任感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0.
圣人(王)、君子人格是孔子的道德人格理想目标,它是建立在“性相近,习相远”的人性论基础上,为了培养和塑造圣人(王)、君子人格,孔子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一套以“仁”为核心的道德人格准则以及“克己”的道德修养方法,由此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人格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在《易经》还是在《易传》中 ,“圣人”、“君子”的概念都频繁的出现。在《周易》的人格价值判断体系中 ,“圣人”、“君子”是理想人格的代表 ,具有“仁”、“义”、“谦”、“慎”等等美德 ,要达到这样的人格境界则在对自然、社会和人的关系上都应有所努力。《周易》中的理想人格还具有一定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先秦儒家的君子人格蕴含着多重向度的价值内涵:以“道”或“仁”为己任使得君子有别于其他社会角色;与“知”或“智”相伴能够确保君子把握人类生活的目的以及在各种情境中进行合理的抉择;凭借“勇”,君子可以在道德理想与现实之间作出正确判断、捍卫人伦秩序和人自身的尊严。事实上,先秦儒家的君子人格正是以“仁”、“知”、“勇”三者的融会贯通作为道德理想,并由此建构起了批判现实的基本尺度。  相似文献   

13.
在孔子眼里,理想的君子应当有仁、有知、有勇、有艺、有乐.其中,“仁、知、勇”是君子内在品质的基本要素,而“艺与乐”则表现为外在的文采.孔子认为,内在的“质”与外现的“文”要比例协调,才能成为君子.孔子对君子理想人格的要求为大学生人格的培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儒家理想人格理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士大夫人格、君子人格和圣人人格,这三种人格的内涵和实现要求不同.古代士大夫追求的理想人格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君子人格内涵丰富,君子应具备仁、义、礼、智、信、勇、中庸、和而不同、文质彬彬与自强不息等方面的素质,强调扬善抑恶,塑造理想人格.圣人人格应具备“内圣外王”,“德业兼备”.这三种人格由低到高,是古代三个不同阶层人追求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5.
理想人格的培养是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最深层次、最关键的问题,通过科学研究方法对当代大学生心目中的“君子”进行准确定义是培养其理想人格的前提,而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君子”人格结构所提出的一系列“君子”培养路径,可以更好地为大学生所认同和遵行。  相似文献   

16.
董仲舒君子思想以对天性的洞明而展开,为君子人格的挺立奠定了至上性的先天根基。君子在“本天元”的生命复归中,于元之生生境域,承元之正,守元之仁,在“知仁谊”与“重礼节”的程式中,径入“安处善”与“乐循理”之境,逻辑上型塑了道德完美主义的君子主体人格,从而潜在地为庶民人格培育提供了范式与诱导。在天元涵摄中,君子品质复归于生命之本真,体悟生命原态的安然与自适,同时客观上导引社会渐次趋于整体良序。由是,董仲舒“天性”君子论自然具备了王道意涵。  相似文献   

17.
“君子”是孔子在《论语》中所提出的集现实性与理想性于一身的道德人格典范,也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所推崇的理想人格。这种理想人格包括了作为君子内在德性的“仁、知、勇”以及作为外在德行的“礼”等诸多道德要素,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发挥着形象导引、教化学子、安邦定民等重要作用。孔子的君子人格思想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不仅能够推动明德爱国的时代君子的形成,也能够推动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的完成。因此,立足新时代对青年道德提出的诸多要求,在对孔子的君子人格思想进行辩证吸收的基础上,发挥其对于新时代青年道德人格培育的积极作用,也就有其必然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君子比德于玉”,“玉”与“德”的关系密不可分。中国是爱玉之国、崇玉之邦,人们人为地赋予了玉石丰富多样的文化含义,其中就包括人们把玉的品质和人的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相结合,使玉有了德的内涵,而君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表征理想人格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君子比德以玉”说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阐述君子人格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孔子创立的“仁”的学说,本质上是关于“人”的学说,以人为中心展开,又以人的重塑为终结.《论语·述而》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斯可矣”.“君子”是孔子建构的理想人格.“君子”不是完人,“圣人”才是完人.但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圣人”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连“尧舜其犹病诸”,所以,“君子”是带有很强现实倾向性的理想人格.学术界对君子人格的探讨多拘于其模式,内涵及现代诠释上,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孔子的理想人格——“君子”作了全面剖析,指出“君子”在孔子学说中占枢纽地位,从道德自觉性、品德情操、修己治人等角度探讨了“君子”的本质,并揭示了“君子”学说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宗教不发达和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本主义的起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