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孙亚 《阅读与鉴赏》2009,(6):35-35,34
鲁迅在《孔乙已》中塑造了孔乙己这一栩栩如生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向人们展示了这一形象丰富而深刻的社会思想意义.使作品达到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本文试从“长衫”和“脸色”两方面对孔乙己形象的符号性特征进行简要的分析。以探究其形象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2.
鲁迅著名的短篇小说《孔乙已》是假托作品中的一个次要人物小伙计“我”来叙述故事的。其实,就故事内容本身而言,可以作为它的叙述者的还是很多的,比如孔乙已本人,掌柜的,短衣帮们,以及作者以客观的第三人称身份叙述,但鲁迅为什么偏偏  相似文献   

3.
鲁迅小说关于孔乙已、阿Q等人物的“偷”的言行的刻画,体现了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4.
陈爱娟老师在和学生一起“品悟了文章(《孔乙已》)语言、领悟了人物形象之后”,设计了一堂令她自己“激动异常”的创  相似文献   

5.
陈瑜 《文学教育(上)》2008,(16):101-101
关于孔乙已悲剧命运的成因,学界有很多看法。笔者从自身的阅读感受出发,认为孔乙己悲剧命运和小说中的两个符码(“长衫”和“茴香豆和酒”)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6.
《教师用书》在分析孔乙己性格特点时说:“孔乙己教‘我’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一人一颗,表现了他善良的心地。”(见人教社《教师用书》第165页),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有误。笔者认为,《孔乙己》在开头三段交待了孔乙已将要“出场表演”的环境后,紧接着用三段内容写了孔乙已的身世和被取笑侮辱的情形。可见孔乙己所生活的  相似文献   

7.
孔乙己     
孔乙已是唯一上学不带书包的人。他身材高大,脸色青白,眼睛里时常夹着些血丝,一副似醒未醒的样子。虽然他有时也带书,可全是武侠小说之类。他对人说话总是你死我活,叫人半懂不懂。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师之教,不在于全部讲授,而在于相机诱导。”语文教师应及时抓住有利于教学的时机,投石问路,巧妙点拨,从而开启学生心窍,激发学生学习,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孔乙已》一文的教学曾使我陷入迷惑,以前讲解此文,学生只对孔乙已的言谈举止感到可笑,而对其形象意义却理解不透。课堂不乏提问,却无开窍效应。我在静静思索之后。终于  相似文献   

9.
《孔乙已》是鲁迅《呐喊》里的第二篇小说,作者的得意之作。在这篇小说里作者运用描写的手法,分别从环境、外貌、动作、对话、神态等多方面展开描写。形象地刻画了一个封建知识分子悲惨的一生,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冷酷无情。1、典型的环境,预示孔乙已悲惨人生。开篇对鲁镇咸亨洒店的布局:“酒店的特殊格局,曲尺形大柜台,温酒的方法,短衣帮、长衣帮不同的喝酒方式。”这一典型环境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世俗画面———浙东地方色彩的小镇,同时又是一个社会环境的缩影。从而使孔乙已的性格得以在这一典型环境里得…  相似文献   

10.
一、长衫,脱不下的脸面 细节一: 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相似文献   

11.
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时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你最记得孔乙己的什么?”“《孔乙己》中的其他人最记得孔乙已的什么?”“《孔乙己》中的其他人真的记住孔乙己了吗?”三个层面,在三“记”之间探究“忘”与“看”的深刻内涵,一步一步真实再现了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孔乙己是残喘在‘忘’与‘记’之间的苦人”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一部小说对叙述人的选择是十分慎重而又复杂的,而小说《孔乙已》则是十分典型的一篇.在对前人探讨的基础上,以《孔乙已》为例,从叙事线条、叙事眼光及叙述分析的具体操作为切入点,从《孔乙已》的叙事者究竟为何人,作者将其作为叙述者的意图又何在作为探讨的中心,重新作了进一步的深究。  相似文献   

14.
一、《狂人日记》在这里(按,指五四时代的《新青年》杂志)发表了创作的短篇小说的,是鲁迅。从一九一八年五月起,《狂人日记》,《孔乙已》,《药》等。陆继的出现了,算是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又因那时的认为“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  相似文献   

15.
不少人认为孔乙己教写“回”字是想卖弄学问,对此我有不同看法。其一,教“回”字能显示孔乙己的学问吗?这“回”字可是咸亨酒店经常用的,孔乙已应该知道酒店的伙计都能说,也大都会写。教一个别人能说会写的字,能显示教者的学问吗?孔乙己真要显示他的学问,可以随便背一段文  相似文献   

16.
是不是——教《孔乙己》就教学生抓住“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这一句。“孔乙已是这样的使人快活”,那孔乙已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一、出错错,自然是教师有意地在出错,当然这也是学生经常出错的地方,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如《陋室铭》的“铭”,板书时教师可以故意写成“名”;《孔乙  相似文献   

18.
正如卡夫卡《变形记》中被异化为虫形的葛里高尔一样,孔乙已及其所科环境中的其他人都是在封建文化背景下被扭曲变形的人物。本文从“异化”的角度入手,对这一经典文本进行全新观照,并试图探讨鲁迅本人与这篇小说的内在精神联系。  相似文献   

19.
《孔乙己》(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课时教学片段: 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师:同学们。请大家围绕小说中塑造的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谈谈自己的感受。提出自己的看法。 生:老师.课文最后说“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孔乙已究竟是怎样死的呢?  相似文献   

20.
一道不严密的习题朱家林初中语文第五册《孔乙已》中有这样一道题:课文第五段是插叙,它补充交待了孔乙己四点情况,请用线条把所概括的四个要点和插叙的内容连接起来。如果根据题目要求和课文第五段插叙内容完成,答案是“境况——(3)、“品行”──(4)、身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