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纳米纳米,股市炒火了纳米概念,于是什么都变得“纳米”起来了。  相似文献   

2.
纳米颗粒材料制备科学与工程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米结构材料一般由纳米颗粒、纳米晶及纳米薄膜等结构组装而成, 其特异性能也取决于这些基本构成单元,因此纳米颗粒的制备在纳米技术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基于“纳米颗粒材料制备科学与工程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所取得的重要 进展及成果,本文论述了不同结构及组成的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形态控制策略,提出了纳 米颗粒化学制备过程的工程特征及放大策略,分析了纳米颗粒材料表面处理技术及相关理论 问题,对有待开展研究的领域和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简要综述了纳米技术与纳米药物的发展,阐述了纳米药物的基本概念,药物载体材料的选择与纳米药物的制备方法,说明了纳米药物对药物制剂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信息》2004,(6):24-24
华裔科学家、美国亚持兰大佐治亚理工学院王中林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一种新型纳米结构,这种由单晶体纳米带环绕而形成的封闭式环型纳米结构具有半导体和压电效应双重性质,可应用于微米、纳米机电系统,纳米级传感器和生物细胞探测。该成果开辟了纳米结构生长的新理论和新应用。  相似文献   

5.
纳米TiO2对染料敏化纳米薄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染料敏化纳米薄膜太阳电池中,纳米TiO2是重要的组成物质之一.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的过程中,为了控制纳米TiO2的大小及晶型采用了一系列方法.主要介绍热处理方法及实验结果.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纳米TiO2的晶粒度随着长大.而且当水解pH~ 1,热处理温度达到270℃时就已经有43%的金红石相纳米TiO2出现.通过计算发现,其中金红石相纳米TiO2比锐钛矿相纳米TiO2的晶粒度大得多.将制备的纳米TiO2应用于染料电池,通过太阳电池的测试实验证实,合适的热处理温度可得到较好的光电转换效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纳米矿物材料的分类出发,介绍了天然纳米矿物材料和人工纳米矿物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着重介绍了用物理和化学制备方法制备人工纳米矿物材料中的应用,并探讨了纳米矿物材料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前沿     
我国首次研制成功纳米硫材料中国地质大学“高纯纳米硫的制备与应用”课题组在世界上首次成功研制出纳米硫材料。日前,这项技术成果正式通过专家组的鉴定。研究人员利用纳米技术将单质硫加工成平均颗粒直径为30纳米的粉体,并成功地制备出了硫纳米丝,经检索确认为世界首创。硫纳米丝可广泛应用于纳米器件、光导纤维、微电子学及复合材料等领域。据介绍,此前在这一领域处于最领先地位的德国科学家也只是将单质硫加工成微米级粉体。课题组同时还制得了高纯纳米硫,经检测其纯度达到99.9999%,可用作硫化物半导体的原料,这已经被…  相似文献   

8.
《技术创新》2005,(7):13-14
捷克利贝雷茨技术大学与爱勒马可(ELMARCO)公司合作生产的纳米纤维纺丝机“纳米蜘蛛”问世。据称该机是世界上首台纳米纤维纺丝机,可大规模低成本生产纳米纤维材料,市场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9.
在新旧世纪之交世界上兴起了一股“纳米热”。有人将纳米技术、基因工程、网络通讯誉为新世纪科技界最有发展前途的三大领域。近年来,纳米技术正向各个领域渗透,速度之快、影响面之广出乎人们的意料。纳米技术与传统学科相结合形成的新兴学科包括纳米电子学、纳米生物学、纳米医学、纳米材料学、纳米机械学、纳米物理学和化学、纳米力学和纳米测量学等学科。  相似文献   

10.
人们对纳米粒子的构成常存在一些争议和误解。他们常简单地以产品的纳米尺寸来描叙.如试图确定纳米粒子的尺寸以2μm,即2000nm为极限。实际上,纳米粒子是很难以用独个尺寸来严格界定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纳米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纳米材料从广义上讲是指三维空间尺寸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量级的材料。通常分为零维材料(纳米微粒),一维材料(直径为纳米量级的纤维),二维材料(厚度为纳米量级的薄膜与多层膜),以及基于上述低维材料所构成的固体。从狭义上讲,则主要包括纳米微粒及由它构成的纳米固体(体材料与微粒膜)。纳米材料的研究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新层次,是交叉学科跨世纪的战略科技领域。纳米材料科学的研究在国际上亦仅是在近十年来才得到迅速发展,正在深入研究有关的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的基本问题,完整的科学体系正在形成,应用领域正在积极开…  相似文献   

12.
为了满足塑料薄膜填充的需求,如何制得颗粒粒度小、分布窄、分散性好的纳米硫酸钡的产品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提高纳米硫酸钡的分散性,采用碳酸钡为原料,利用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硫酸钡粉体,考察了改性温度、改性/搅拌时间、搅拌转速、改性剂种类、改性剂用量等因素对纳米硫酸钡制备的影响,对影响粒径大小的因素进行研究。同时,为了解决纳米硫酸钡制备出现的团聚、结块现象,将小颗粒硫酸钡进行湿法改性研究,获得的优化工艺为:改性温度为60℃,改性/搅拌时间为25min,改性转速为3000rpm,改性剂用量为4%,可以制得活化度为98.81%、吸油值为20.28%的透明、稳定、分散性好的纳米硫酸钡。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7,22(2):162-162
分支和填充结构是两种最基本的纳米结构,可用于纳米开关、纳米存储器以及纳米器件的集成等。化学所有机同体院重点实验室在前期研究中,发现气流波动法町以制备结构可控的分支碳纳米管。在此基础上,他们选用不同的衬底,实现了铁填充碳纳米管的可控制备。根据这一发现,提出了分支和铁填充碳纳米管形成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共混法和插层复合法两种PE纳米塑料的制备方法,纳米粒子填充到PE中表现出良好的力学性能、耐磨性能、加工性能、电学性能、磁性能和热性能.概述了PE纳米塑料的研究进展情况,指出目前聚乙烯纳米塑料的研究、开发和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待研究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还很多,但作为一种重要的新型材料,其应用必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文献计量研究的视角,分析归纳了国内外近年在纳米科技研发方面的国际核心期刊论文与专利的产出结果,探讨了纳米科技的最新发展态势,提出了加强纳米科技文献分析研究,特别是专利文献分析研究的具体思路和方案。  相似文献   

16.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微孔发泡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凯  范宏  王永常 《科技通报》2007,23(4):562-567
综述了几种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微孔发泡方法和研究进展.分析了纳米材料对聚合物微孔发泡的影响,讨论了纳米粒子在聚合物微孔发泡中的作用机理,并对聚合物纳米微孔发泡材料的研究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在形形色色的陨石中,碳质球粒陨石被认为是最原始的种类。从1987年起,科学家在太空陨石中发现了许多钻石结晶体。当然,只有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才能发现这些微小的颗粒,它们一般直径是1~10纳米,平均只有3纳米左右(1纳米只不过是十亿分之一米)。科学家因此称这些天然钻石为“纳米钻石”。这些钻石颗粒太小,当然也就没有什么实用价值,无法与人们作为装饰品而佩戴的钻石相比。不过,科学家却对这些钻石的生成很感兴趣。  相似文献   

18.
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门新兴技术。它是在0.10至100纳米(即十亿分之一米)尺度的空间内,研究电子、原子及分子运动规律和特性的崭新技术。纳米科学技术是以许多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科学技术,它是现代科学(混沌物理、量子力学、介观物理、分子生物学)和现代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和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核分析技术)结合的产物,纳米科学技术又将引发一系列新的科学技术,例如纳米电子学、纳米材料学、纳米机械学等。纳米技术  相似文献   

19.
研究室内气溶胶纳米粒径颗粒物的环境行为和污染特征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项工作采用WPSTM Model 1000XP宽范围粒径谱仪测量了粒径介于10~10000 nm之间的气溶胶纳米颗粒物。主要探讨了粒径在10~500 nm间的气溶胶纳米颗粒物在不同室内条件的粒径分布特征。结果发现,超细颗粒物(纳米粒径10~500 nm)对总粒子数浓度贡献较大,而细颗粒物(500 nm~10 μm)对总粒子质量浓度贡献较大,导致室内颗粒物粒子质量浓度通常比室外低,表现出室内污染以纳米粒径超细颗粒物为主的特点。抽烟明显增大纳米颗粒物粒子数浓度和粒子质量浓度。研究表明,室内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可能超过室外,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20.
热点     
中国纳米研究和应用亟待走出认知误区日前,国家重大基础研究纳米材料科学专家组首席科学家张立德研究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呼吁:中国的纳米研究和应用亟待走出认知误区。张立德指出,纳米是一个度量单位。纳米科学的内涵就是在纳米尺度下来认识世界、认识自然,进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乃至于产品创新。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媒体和企业对纳米技术的宣传是片面的。尺度当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性能突变,是量变到质变。判断一个产品、一种材料关键是看性能的升级。如果用纳米技术提高了产品性能,那就体现了纳米技术的作用,如果性能没升级、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