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童正伦 《图书馆》2012,(1):112-115
中国古代的书目分简单的外表目录和详细的提要目录。受纸材质和西方目录的影响,近现代的目录基本是简目形式,性质只是找书而非学术。进入电子时代,目录载体不再受纸质束缚。本文认为应弘扬中国古代传统"辨章学术"的目录学思想而编制详目。文章归纳了电子目录的优点,对电子目录从外表到内容提出了与他目较大不同的探讨设计,力求发挥目录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目录学学术价值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反省了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基本旨趣的中国古代目录在具体学术考辨中的缺陷,重点指出,古代书目囿于"著录一批文献"的刻板形式,与它所反映的学术之间并不存在严谨的并列关系,两者之间只是点与面的对应,目录在考辨学术时的错位甚至无能随处可见。此外,古代目录通过文献整序实现对学术的反思,作为反思结果的目录系统又会反过来影响学术的接受和认识,目录对于学术的这种反作用尚未引起足够关注。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目录学研究》以学术创新为导向,是一部名副其实的研究专著。书中的学术创新既包括言说对象的创新,也包括言说内容的创新。前者体现在积极发现未被学界当作问题进行有意识研究的内容,如对古代书目分类线性次序的分析、对同一类目中典型文献和非典型文献的区隔;后者体现在对固有问题的重新解读,如对刘向叙录"上行文书"性质的定位、对"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本义的重新界定等。而无论何种创新,都以古代目录和传统文化的互相映照和彼此对读为前提,因而应该说,《中国古代目录学研究》是一部基于传统文化的对古代目录学学理体系进行解构和重建的著作。  相似文献   

4.
史志目录是流行于我国封建社会的一种书目形式,它和官修书目、私人藏书目录一起构成我国古代书目的三大类型。史志目录的产生与发展同封建社会正史的发展是密切相联的。所谓正史是利用本纪、世家、表志、书和列传等编纂形式,以历代君主的传记为纲领,详细反映各朝代历史事件并被封建统治阶级认可的正统史书。史志目录就是正史中编纂的“志”的一种,它专门记载图书典籍,通常以“艺文志”、“经籍志”相称。各朝代正统史书里的“艺文志”或“经籍志”都力图全面反映出这个时代的图书流传情形和学术源流。所以,正确地分析我国史志目  相似文献   

5.
胡光清 《编辑之友》1989,(6):4-9,49
“部次条别”是我国古代编制书目的编辑思想。在现代,编制书目多属图书馆工作者或目录学者研究的领域,可古代却没有这样显明的区分。在古代,编制书目是编辑活动的一个方面。当我们探讨古代编辑思想时,也就不能撒开编制书目的编辑思想。因而,古代编制书目的编辑思想,亦是古代编辑思想史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6.
论《七略》不立史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在中国古代学术史上,史学是与经学并驾齐驱的最发达亦最引人注目的两门学科,诚如<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总叙所云:"夫学者研理于经,可以正天下之是非;征事于史,可以明古今之成败.余皆杂学也."故在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中国古代书目中,史籍多是作为单独的一个大类而出现.  相似文献   

7.
关于整合我国图书馆与出版发行部门书目信息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黄凯卿 《情报学报》2000,19(2):137-142
在书目信息日益成为信息服务的重要内容的今天 ,作者对我国图书馆、出版社、书店三大书目信息组织与使用单位的现状与存在的差异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以出版社在版编目为基础 ,兼顾各部门的使用要求和三大书目信息格式的特点 ,整合形成一种新的书目信息格式 ,通过广域网络实现我国书目信息资源共享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现代解题书目可分为总录和举要两大类,目前已形成目录、辞典、专科史料学与文献学三大系列。书目解题,尤其是繁式解题凝结了专家学者甄别解读图书的深厚学术功力,对大学生的专业阅读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作为书目的《四库全书总目》,其学术成就的取得与它自身对《汉书.艺文志》等古代书目的研究有关。四库馆臣基于指导当时书目分类之需,聚焦于类例,并整体综观历史上几乎所有书目,从而包含有目录学史意识,同时形成了目录学学术批评的基本范式。文末对其《汉志》研究的不足也有所刺陈。  相似文献   

10.
徐忆农 《图书馆杂志》2005,24(7):67-71,53
中国古代书业书目是一种特殊的地方文献:本文简略回顾了中国古代书业书目的产生、发展过程,并对其存在形式与历史地位分别进行论述,以便引起学者重视对这种特殊地方文献的整理与利用。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了《读书敏求记》作者的生平与个人的藏书喜好,叙述了该善本书目的编制体例及相关内容,而且中肯地评价了《读书敏求记》在历史上的学术价值和在中国古代目录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2.
刘向、刘歆父子整理文献之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向将群书的叙录汇集成的《别录》和刘歆编写的《七略》,开创了我国古代目录学和分类学之先河.二者从书目体例、分类方法、校勘程序、编目特点等方面对我国古代文献进行了详细的整理、分类.刘向采取的"本校法"和"对校法",为后来的校雠学奠定了基础.在编目方面,采取一一条其篇目,撮其旨意,撰写叙录,然后排比分类,将学术源流的考辨、学术著作的评价、学科范围的划分具体应用到书目的编纂,逐步形成了后来的目录学.在分类方面,将古代文献划分为六类,对后世文献"四分法"和"七分法"的形成起到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钟瑛 《图书馆》2000,(5):64-66,68
本文对中国古代官修书目评价图书的方法进行探讨,将这些方法归纳为三种主要形式:溯源法、比较法、参证法。论述了他们的产生及特点,展示了中国古代官修书目中批评方法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14.
新的市场环境要求随需应变的产品目录。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内容与形式分离"设计思想的书目制作方案,采用数据库技术和Word的邮件合并功能,能够针对不同的客户灵活、高效地制作出个性化的书目。在介绍基本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论述了内容、形式、合并三种操作的实现要点,并给出了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示例。  相似文献   

15.
仿杜威书目在20世纪初的中国取得独尊地位,表面上是其先进的图书整理技术使然,本质上则是国家运作诉诸科学主义话语在书目上的反映,书目所建构的知识图像被直接等同于社会改造的理想模型。于是,痛诋传统书目"卫道"理念的仿杜威书目,又确立了其自身所"卫"的科学主义公理观之"道",书目技术的学科化、逻辑化原则转换为一种科学霸权,中国学术也在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知识谱系中趋于边缘化。反思仿杜威书目的得失,遂成为反思科学主义的话语霸权和中国学术在世界文化中的应有地位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6.
傅荣贤 《图书馆》2015,(1):21-27
书目分类既是对文献世界的整序,也是对文献背后知识本体的界定以及对知识结构的全面规划。近代书目分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在传统四部框架内容纳西学书籍,增补四部书目类别以统摄西书,西书独立编目,中西书籍分列于一编,以中学为主建构统一分类体系,以西学为主建构统一分类体系等变化;它们大致对应于"西学中源"、"中体西用"、"中西异学"、"学无中西"、"西体中用"等学术理念。而总体上,中国近代书目的历史演进与对传统知识分类的逐步清算以及对知识体系的西方化重建相同步。  相似文献   

17.
《增版东西学书录》和《译书经眼录》是近代学者顾燮光编纂的两部晚清新学书目。两书在编纂体例和图书分类方面创见颇多。此外,还记录了大量反映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内容,并以书目提要的形式重新评介了诸多晚清以来兴起的新学科和新思想,学术价值甚大。  相似文献   

18.
传录体辩     
我国古代目录学者经过对前人的目录工作实践经验,学术思想的不断总结和继承,加之自己的大胆探索和创新发展,使中国古典目录学日臻完善,终于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目录学知识体系。在文献内容的揭示方面,古代目录学者创造了解题之法。我国古代目录学传统思想历来对书目之解题极为重视,将其作为评判书目编撰质量优劣、学术水平高低的衡量标准。对于古代解题,近现代的目录学专家和目录学工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已公认其共有三种体例,即:叙录体、传录体、辑录体。对这三种体例的概念、特点、作用及相互关系的研究也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果。特别是对叙录体和辑录体已有了较明确的统一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四库全书总目>阐明学术,考镜源流.二百年来,沾溉学人,成为读书治学的必备工具书.它不仅是中国古代书目编纂的里程碑,而且是中国学术史上一部集大成的鸿篇巨制,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学术文化史.  相似文献   

20.
编纂古籍书目展示我国古代光辉灿烂的文化和丰富珍贵的典籍,对了解古籍善本庋藏概貌和流传、鉴别、整理古籍善本,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我国最大的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先后编纂古籍善本书目多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909年至1988年间编写并正式出版的六部善本书目,其价值巨大、影响深远。论文旨在对善本书目的编纂加以梳理,对主持编写者的学术成就予以评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