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高正伟 《图书馆杂志》2012,(2):75-81,74
《孟子赵注》版本可考者实始于宋,其主要有三个系统:一是经注本系统,即《孟子》与赵岐注的合本,也可称单注本或章句本系统;二是与伪孙奭疏相结合的注疏本系统;三是晚起于清代焦循《孟子正义》的新注疏本系统。经注本系统宋元以刻本为主,包括蜀大字本、巾箱本、小字本、岳氏本、世彩堂本等;明清刻本、抄本皆有,包括吴抄校本、永怀堂本、毛抄校本、何氏兄弟抄校本、戴震抄校本、孔本、韩本等等。各版本之间有较为复杂的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比勘《文选集注》中的李善注与诸宋刻《文选》李善注(如监本、尤本),发现李善注“增注”的主要来源有:《钞》、五家注、陆善经注、未知旁注及李善本人的增补等.本文旨在探究诸宋刻李善单注本及《文选集注》中李善注的“增注”来源,并分析其原因和特点,以揭示诸宋刻本及集注本所存在的一些所谓的“李善注”,实为后人所附益,李善并未措手其间.  相似文献   

3.
《王状元集百家注编年杜陵诗史》(简称“百家注”)是宋代杜甫诗集注本中最为重要的注本之一,它上承《门类增广十注杜诗》的旧注注文,下启“千家注”系列的主体格局,是追溯注家来源,考察注文消长的重要依据.今存“百家注”卷四至卷五间有缺叶补刻现象.本文对缺叶补刻所据之本进行了推测,并力图归纳“百家注”与《分门集注杜工部诗》(简称“分门注”)的注文关系,从而探讨今后“百家注”的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4.
王文诰的《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是一部影响很大的苏轼诗歌注本.然而这个注本却存在许多失误,这主要是因为王文诰注诗的目的、态度和方法造成的.王文诰喜以臆测解诗,再以臆测作为校注的依据妄改前人注本,他的失误大都有同样的致误之由.这是我们治学时应当吸取的教训.  相似文献   

5.
《尔雅注》的宋刻十行本,是该书传世诸版本中较好的一种,但此本板片曾经剜改,故先印本与后印本的文本有所不同。书成后在中国、日本两国又迭经覆刻、影钞,形成了较为复杂的版本系统。本文调查了上海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的宋刻十行本《尔雅注》的各种衍生版本,通过比较刻工姓名、行款字体及文字内容,参证相关文献,对这一系统中各种版本的先后顺序及传承关系进行了梳理。关于顾千里覆刻《尔雅》时是否利用了宋刻十行本的问题,也根据顾氏本人的题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以司马相如、冯衍、班固和张衡四人集为例,考察各集原本(主要是唐本)的旧貌,揭示校勘整理汉魏六朝人集不宜单纯依据丛编本,还需爬梳其原始文本资料.司马相如集的校勘表明选择丛编本作为参校本仍有其必要性.南朝隋唐时期存在文人赋作注本的单行本,推测因具备两人共同创作的文本属性而入"总集类".  相似文献   

7.
《尔雅》是中国较早的一部字书,流转千年,有众多注疏版本传世,晋郭璞的《尔雅注》是《尔雅》注本中最为精良、流传最广的一个本子。嘉庆六年曾燠从曹文埴处获得佳本予以影刻刊行,本文着重对这个版本的《尔雅郭注》进行初步的探索,主要分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论述:引言、嘉庆六年影宋刊本《尔雅郭注》版本情况、避讳问题、校勘初探、结语。  相似文献   

8.
《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次公等人的苏诗四注不断有注家加盟,逐渐发展为五注、八注、十注、百家注,又由原来的编年注演化为分类注,最后形成《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该注本有汇集众家注释之功,但亦有任意删削旧注的短处。该注本的“增刊”部分重收了部分被删的旧注。集注中最重要的注家赵次公主要从诗歌创作的角度来解释苏诗,重点在注典、释意、评论三方面。这种注释方法,能总结苏诗的创作特长,但也有失于考证事实的缺陷。  相似文献   

9.
《礼记》是儒家有关“礼”之“记”的资料汇编。郑玄《礼记注》是一部全部笺释《礼记》的专著,其注多存异文,择善而从;校勘经文,非常详密;又《注》文博综兼采,力求简明精确,以至于《注》文往往少于经文。《礼记注》的版本可考者主要有敦煌卷子本、石经本、刻本三大类,其中刻本以《四部丛刊》本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0.
唐代颜师古《汉书》注是中古《汉书》学的经典著作,《汉书叙例》是了解颜氏学术观点的重要文本,该文对南朝《汉书》注多有批判,亦不收录南朝注家,其中原因可归结为:晋唐之间蔡谟《汉书》注本的流行,北方《汉书》古本与《水经注》等其他文献的留存,梁末唐初的书厄及南朝《汉书》注之新变范式。此外,考察颜注《汉书》的成书历程,探研成书实情,对理解“抄袭旧注”说亦有助益。  相似文献   

11.
即使以补善注本"释事忘意"缺憾的五臣注本,最终也抵挡不住它的学术影响,败下阵来。综述李善《文选注》的历代研究,可梳理李善《文选注》的版本、佚文、异文,考辨注本变迁、体式演变等,透视文选学的流变。  相似文献   

12.
即使以补善注本“释事忘意”缺憾的五臣注本,最终也抵挡不住它的学术影响,败下阵来.综述李善《文选注》的历代研究,可梳理李善《文选注》的版本、佚文、异文,考辨注本变迁、体式演变等,透视文选学的流变.  相似文献   

13.
<四库全书>和<四库全书荟要>都收录<六臣注<文选>>,但是两书所收<六臣注<文选>>底本为何,一直未见有人进行探讨.本文参考相关文献,并通过目录、版本、校勘学上的方法,对该问题进行考证,认为底本俱为宋赣州本.并进而比较了两书所收<六臣注<文选>>的特点,指出<四库全书荟要>本更好地保存了底本样貌,而<四库全书>本则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校改.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比对《文选》陈八郎本等的音注,分析《文选》五臣音注的现状,考证它的原貌,归纳它的流变状况,发现现有文献上的五臣音注来源复杂,版本较多,传承系统复杂。陈八郎本等五臣注刻本上的音注已非五臣音注的原貌;五臣音注在传播的过程中发生了位置的改变,由注文中变为正文中,然后形成整体,不再区分是谁作的;五臣音注数量亦愈来愈多。不宜以陈八郎本等的音注来作五臣音注的本体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以胡刻本、尤刻本李善注,影宋五臣注,明州本,奎章阁本六臣注等,对校比勘《唐钞文选集注》所收陆机诗注,可以发现:《唐钞文选集注》除所收《音决》重在陆机诗音训,公孙罗《钞》注与陆善经注具有重要价值,如较详介绍陆机赠诗对象,阐释陆诗本义及地理、天象、气候等与陆诗本义的关系;有些注或优于李善与五臣注等,或与李善注、五臣注等互为补充。《唐钞文选集注》还有助于确认、复原《文选》陆机诗、注原貌,对众家注也有所整理。  相似文献   

16.
南宋黄希、黄鹤父子的《黄氏补千家注纪年杜工部诗史》,是两宋时期一部很有特点的杜诗注本,并在当时以及后代受到很大的关注。《黄氏补千家注纪年杜工部诗史》的版本,从现存的文献资料来看主要有三种:宋版、元版、清版。  相似文献   

17.
《大戴礼记》传本源流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考述《大戴礼记》传本源流,兼论各本优劣异同,主要发现:卢辩注可能作干北魏之末,其原 本只有三十九篇、注二十四篇,实为《大戴礼记》原书之节选本;《隋书·经籍志》所著录即卢辩注原本,"十三 卷"亦卢氏自厘;世谓《大戴札记》之"佚",当自卢辩始;隋唐传本与今不异,惟尚未分出《明堂》篇;今本即卢 本之旧,惟误分《明堂》为篇;今《明堂》篇为北宋仁宗嘉祐以后人从《盛德》篇分出;今传本可考之最早者为宋 韩元吉本,元明以下传本基本上全是韩本的覆刻或重刻本,无大异同,惟武英殿聚珍本及《四库全书》本因戴 震校正而多异字,然于文则最善。  相似文献   

18.
日本宫内厅正仓院现存的古文书之中,存在一份“李善注拔萃”,内容出自《文选》李善注本卷五十二,抄写者是日本奈良时期宫廷写经所的写经生。该拔萃虽是一份非正式的抄物,但是抄写时间相当于中国唐朝时期,能够从正文与注文两个层面,呈现出李善注本《文选》在唐代的早期面貌,具有一定的校勘价值。此外,该拔萃直接展现了日本宫廷写经生的日常抄写工作和私下学习状态,并侧面反映日本宫廷贵族对《文选》的学习需求,证实了李善注本在日本早期的重要地位。这有助于理解《文选》李善注本传入日本之后的传播情况。  相似文献   

19.
南宋黄希、黄鹤父子的<黄氏补千家注纪年杜工部诗史>,是两宋时期一部很有特点的杜诗注本,并在当时以及后代受到很大的关注.<黄氏补千家注纪年杜工部诗史>的版本,从现存的文献资料来看主要有三种:宋版、元版、清版.  相似文献   

20.
宋人注宋诗的注者常参与原集的编纂。任渊的《后山诗注》与胡穉的《增广笺注简斋诗集》在别集的最初版本已失传的情况下,成为现存最早的版本。任渊的《山谷内集诗注》、史容的《山谷外集诗注》将原集由分体改为更佳的编年排列方式。这些注本都具有重要的版本价值。任渊的《山谷内集诗注》、施宿的《注东坡先生诗》题下注、李壁《王荆公诗注》所作校勘,用以参校的材料可信度高,且慎于改动原文。李壁《王荆公诗注》还进行了辨伪。宋人注宋诗所引佚书,亦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