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舍在他的小说创作中,对中西两种文化进行了辩证的认识。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面对传统文化的丧失,他怀着复杂的心情,惋惜、无奈、但更多的是站在世界先进文化的高度,对传统文化负面因素的批判;另一方面,他也批判了西方文明中金钱、物欲对人的心灵的腐蚀。老舍小说中的文化批判远远大于文化认同,从而使老舍小说文化批判力量远远大于其他作家。  相似文献   

2.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卓著的文学大师。他用文化批判的眼光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和城市生态,在揭示、批判传统文化糟粕和市民自身弱质的同时,对社会的黑暗进行有力地控诉和批判。正是这种文化批判和社会批判双重批判的独特性构建起他特有的批判意识,体现了老舍小说创作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老舍的小说创作始终贯穿着一种独特的文化批判精神,在贫民视点下,他既坚持启蒙理性,又努力审视人性中潜藏的病态,建构起了多维度的批判话语体系,也彰显了他文化批判精神的独特和深邃。  相似文献   

4.
老舍小说既善于在中外文化冲突和碰撞中揭示人性普遍的弱点,又能全面描摹人性的善恶,更不忘关注现代文明对人性的异化。这深刻地反映了老舍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批判,也是他面对传统和现代的抉择时给出的答案。  相似文献   

5.
老舍小说中所刻画的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传统女性系列,二是知识女性系列,三是悍妇系列。老舍把这几类女性形象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思潮的碰撞中,歌颂她们勤劳、善良、坚韧的品性,批判她们虚荣、乖戾、堕落的行为,在时代风云的变幻中探究人物的价值并给予她们历史的定位。  相似文献   

6.
老舍的短篇小说《热包子》,用短短的篇幅讲述了一个简单的故事,真实地再现了处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存状态与生活方式。在本文中,作者撇开了道德批判、国民性批判及文化批判,肯定了社会底层小人物应有的追求生命幸福的权利与尊严,用平等、理解的眼光看待他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老舍和狄更斯的小说遵循批判现实主义原则,以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情怀展示了小人物的悲剧命运,体现了人道主义思想。后者充满了善与恶握手言欢的乐观场面,而前者往往弥漫着一种深沉的悲剧意识,幽默的外表下深藏着作家复杂而忧郁的感情,鲜有大团圆式的虚假场面。文章将具体分析老舍与狄更斯小说中人道主义思想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必须对它所处的社会存在进行能动的反映。由于中国历代资本主义经济及其相应的意识形态并未得到发展,漫长的亚洲式封建专制统治遗留的病毒,使生活在市镇的人们的灵魂在严重的残害中扭曲。于是,灰色的小市民们,被看作集国民劣根性和各种社会精神病态于一身的代表。因此,中国的文学就肩负着对小市民的愚味、落后、保守的精神进行表现和批判的责任,引起人民的深省,以唤起民众的注意和觉醒,推动社会的进步。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许多大家对小市民的精神世界进行了剖析和批判,旨在找出病因。其中鲁迅在此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老舍的小说中出现的爱情和婚姻的描写,作家对他们自身存在的不正常的爱情和婚姻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展示了他对爱情和婚姻的深刻思考,显示了他探索“两性问题”的深刻性,并透露出作家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0.
老舍和张爱玲从自己独特的生活环境出发,在小说中充分展示20世纪初期的北平和上海的市民特性.老舍从文化的视角出发重点表现封闭落后的北平文化空间导致的市民在文化人格上的保守、落后、懦弱,从而实现文化批判;张爱玲则以人性本身为视点努力挖掘现代商品经济冲击下的市民人性的异化和扭曲,揭示人性本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