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如何办好办活一张企业报,我们从实践中体会到,只有使报纸具备“多功能”,才能受到读者的欢迎。“多功能”,就是把报纸宣传的触角,伸向企业的各个方面,这是办好企业报至关重要的一条。创办合山工人报之初,由于我们思想上认识片面,认为合山工人报是企业报,它的任务就是促进生产,全力为生产服务,它所刊登的新闻、文章、图片都应反映生产。因此当时整张报纸从一版到四版,版版见煤,篇篇讲煤。结果,报纸在全局十几个单位里,很少有人看,甚至有的单位半个多月还没拆包。究其原因,主要是把报纸的“功能”只放在“攻”生产上,未能做到“多功能”,结果事与愿违,使大多数  相似文献   

2.
企业报有没有可读性?如何提高可读性?历来是人们的热门话题,也是新闻工作者的新的课题。企业报的报道范围窄,这是众所周知的客观事实。综合性报纸虽然报道面很宽,可是它不可能面面俱到地报道各大企业的状况,这个空档只能由企业报来弥补。企业报由于能充分地报道企业发展的状况,直接传达企业领导的工作意图和反映职工的呼声,因此在企业系统的读者中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是企业这种优势,并不能说明企业报的可读性已经解决了。如何解决企业报的可读性? 首先,办报人员要珍视企业领导人积极参与办报的意识。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企业领导越来越感到综合性报纸在信息交流和教育职工方面满足不了企业发展的需求,越来越想办一张围绕自己企业特点,较集中地反映企业情况的报纸,在企业内交流信息和教育职工,在企业外向社会显示企业的存在和发展,谋求社会的支持和合作。企业领导基于这种办报的目的,往往把企业报看成是企业的机关报,看作是企业党政  相似文献   

3.
《扬子报》是扬子石化公司所办的企业报.周三刊,期发13000份。该报社曾先后被评为南京市新闻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企业报先进集体和全国“百优”企业报,在长期的办报实践中,他们将自己的办报之道总结概括为“一、二、三、四”。“一”即“一个中心”,就是办好报纸,提高报纸质量。“二”即“两个基本点”,就是一方面增强报纸的思想性、指导性、权威性;另一方面增强报纸的贴近性、服务性、可读性。“三”即“三个有利于”:一要有利于企业的稳定,二要有利于增强报社人员的政治责任感,三是有利于出精品。“四”即处理好“四个关…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报面临着怎样把报纸办好办活,增强指导性、服务性、可读性,以适应企业改革新形势的问题。为此,我们按照新闻改革在宣传报道上要为发展生产力服务的根本要求,对企业报的版面改革作了一些探索。我们改版的宗旨是:解决报纸的内在质量——全方位、立体化地报道企业生产经营这一中心内容,不能简单地“机器加入”,不能就生产论生产;解决报纸的外在质量——从版面、标题、文体到语言,都要适合职工群众的需要。以职工群众乐见的形式,报道职工喜闻的内容,生动地体现  相似文献   

5.
魏莉 《青年记者》2004,(1):43-44
长期以来,企业报留给读者的印象是一副“专业、数字、呆板、枯燥、生硬、乏味”的面孔。那么,怎样才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处理好企业报经济版稿件的新闻严谨性和可读性的关系,找到经济版稿件的新闻宣传价值与可读性、趣味性之间的交叉点,提高经济版的可读性呢?笔者认为把握好以下几点是提高经济版可读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企业报发展至今,仍有不少报纸拿出来象是一张“工作简报”,为什么有些报纸仍改不掉领导发号施令的老面孔?原因就在于指导思想上忽略了企业的主人——职工群众,而且在工作方针、组织措施上都缺乏群众办报的准备。近年来,我们着力在这方面下了功夫,使报纸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成为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怎样保证党委领导下的群众办报,引导职工参与呢?我们的做法是:首先,建立三支队伍,上下结成网络。三支队伍即通讯员队伍、特约记者队伍、评报  相似文献   

7.
《开滦矿工报》于一九四九年创刊,四开四版,周四刊(含《星期天》专刊)。我们从一九八三年四月开始,围绕如何按照新闻规律办好企业报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改革带来的初步成效是:观念新了,文章短了,报道面宽了,版面也活了,报纸的发行量大幅度增长,达到三万八千份。打破生产报的旧观念正确把握企业报的功能企业报究竟具有什么样的功能?按传统的观念,人们习惯于把企业报看成是企业的机关报、工作报、生产报。这种办报观念,反映在报纸上,则往往是:①领导活动多,领导的讲话、指示都要登在报纸上;  相似文献   

8.
企业报作为一张主要刊载本企业新闻,读者主要是本企业职工、家属的报纸,要办得有声有色,让职工群众喜爱,必须不断增强可读性。目前,全国已有近千家企业报,这些报纸鼓舞了职工队伍士气,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报纸的接近性,是指报纸输出的信息与读者心理感应之间的距离,受版面内容和编排手段的制约。因此,丰富的信息内涵和合理的编排布局,对于增强报纸的接近性与可读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运用这两种手段来办活报纸,以增强企业报的接近性?笔者认为,从企业报的特点出发,有这样两点需要考虑: 一、信息。报纸传播的信息量如何? 二、特色。是否有别于其它报纸,反映了本地区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 看了《新闻记者》第五期上刊登的《怎样办好地、市、县报的副刊?》一文,很受启发。但我们是专业性的小报,专业性报纸的副刊怎样才能办出自己的特色呢? 广东李斯李斯同志提出的问题,确实值得探讨、研究。象《上海副食品信息报》这样一张专业性的报纸,如何办好自己的副刊,这也是本报从创刊以来一直在探索的问题。编辑部曾有这么一种想法:一份报纸的三个版面讲的都是猪、禽、蛋、菜,货源预测,市场动  相似文献   

11.
增强企业报指导性与可读性是一个老话题。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媒体之间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报如何在众多的新闻传媒中对读者有较强的吸引力,以强化其指导功能,仍然值得探讨。把握特殊性企业报具有党报性质,同时又具有专业报性质,这一特点是其他报纸所不具备的。报纸的党性原则要求企业报必须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联系职工群众的思想和实际工作中的  相似文献   

12.
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李锡铭为北京齿轮总厂《北齿职工报》创刊五周年题词:“联系群众好,小报作用大。”北京齿轮总厂是全国生产轻型汽车变速器、分动器以及前后桥齿轮的专业厂。由北齿党委主办的《北齿职工报》自1985年创刊以来,厂党委把办好厂报当作加强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不断提高办报人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与此同时他们还注重发动职工群众写稿,使报纸的质量不断提高,增强了厂报的群众性,可读性。五年来,《北齿职工报》弘扬企业在两个文明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就,热情讴歌了战斗在生产岗位上的广大工人、技术人员的先进事迹,受到了职工们的欢迎。  相似文献   

13.
科技版是各家农民报的当家版,因实用价值大、服务性强,很讨读者喜欢。因此,它在农民报所占份额较重,对开四版报纸一般占四分之一,四开八版报纸占八分之一强。但科技版几乎都存在一个“通病”——枯燥乏味,形式呆版,死气沉沉。进一步办好办活农民报的科技版,对于提高报纸质量,扩大发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究其原因,首先是“新”的、“抓”人的东西不多。翻开科技版,老气横秋,有些内容年年登,月月登,跳不出粮棉油的框框,传统农业的框框,这样登来登去,怎能不倒读者味口?其次是形式死板,没有波澜。概括为“三多”:数字多,专业名词多,平铺直叙多。加之缺乏参与性,整个版一潭死水,激不起浪花。  相似文献   

14.
和综合性日报相比,产业报在时效性、可读性和社会性诸方面,无疑处于劣势。但产业报也有其独特的优势,其中一条明显的优势就是,在本行业及相关行业范围内,它的新闻报道,比起综合性报纸具有更强的服务功能。办出特色一张报纸要满足读者的新闻、消遣和释疑需要,这是各报共有的功能,产业报也不例外。而唯有服务功能,则因报纸服务对象不同、需求不同,而显示其特有的个性,这正是办出报纸特色的重要手段。中国化工报自今年改版以来,所确定的读者群和各版的特色是:一版是综合要闻版,突出一个“重”字,做到化工系统重大新闻不漏报。主要面向化工系统各级领导  相似文献   

15.
杨峰 《新闻窗》2014,(6):30-31
一版是报纸的"门面"。提高一版质量,让其更有可读性、吸引力,对报纸来说至关重要。一版又是要闻版,对行业报来说,一版是集中报道业界新闻的板块。不同于时政类、都市类等综合性报纸,行业报具有一定专业性,如果内容不够活、形式不够美,很容易枯燥乏味,跟读者拉开距离。推进一版改进创新,用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报道本行业新闻,是行业报必须啃下的一块"硬骨头"。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劳动保障报》积极推动一版内容和形式的改进,力求更活、更实、更新、更美,为行业报一版的改进创新积累了一定经验。  相似文献   

16.
如何办好企业报,许多单位都感到首先要有领导支持。对此,我们深有体会。我局是一个有七千多名职工的石油地质单位,点多线长,流动分散,绝大部分职工常年在野外作业,基层分队不仅遍布江苏全省,而且经常涉足于全国各地。办报初期,局党委就明确提出了办报思想:“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进队伍的精神文明建设”。四年来,我们的领导是怎样支持我们办报的呢? 一、热情支持,放手使用。为了办好《尖兵报》,局党委、政治部不仅多次下达文件要求各单位加强通讯报道工作,而且每年把办好报纸的要求写进党委的工作报告;局领导利用开  相似文献   

17.
蔡虹 《新闻界》2000,(5):53-54
舆论监督作为一种重要的新闻竞争手段,成为报纸竞争的有力武器。作为工人报,一张以职工群众和工会干部为读者对象的报纸,它的舆论监督特色是什么呢 ?在新千年它的舆论监督该如何定位呢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九十年代工人报舆论监督所走过的道路。 九十年代的工人报舆论监督   九十年代初期,报纸的种类很少,但报纸所报道的新闻面具有相当一致性。他们的共性是报道内容比八十年代更为广阔。这段时期,党报以指导工作的党政新闻为重。工人报则根据报纸面向企业,面向职工的特点,以对经济工作的报道和反映工会各项工作的报道为重点,以此来…  相似文献   

18.
企业报是企业自己办的报纸,有贴近读者、信息反馈快等优势,理应受到职工群众的欢迎。但从实际情况看,真正在企业中发挥了重要舆论作用,受职工欢迎的企业报并不多见。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何在?原因很多,其中免费赠阅是一重要原因。如果把企业报的免费赠阅改为收费订阅,企业报就有可能从被职工群众冷落的困境走出来。  相似文献   

19.
石油物探报是石油部物探局党委主办的一张4开4版、面向全国石油物探系统的小报。去年初,我们为了提高通讯员的素质,进一步办好物探报,针对石油物探队伍战线拉得长、流动性大,地址经常变动等特点,首先从办好通讯刊物入手,将原32开本的《石油物探报通讯》改为4开4版报纸型的《物探报之友》,逢单月出版,并挑选了一名有一定编采经验的同志专门负责这一工作,由总编辑命题,刻意突出每期重点。在这张报纸上开辟了《让我们相识》《工作研究》《新闻写作》《通讯员信箱》《摄影漫步》《读者评报》《编余短论》等十几个栏目,在提高思想性、可读性方面不断出新,密切了报社与通讯员的联系。我们还在  相似文献   

20.
企业报总编辑是报纸的总设计师、总调度长,对报纸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是个责任重,压力大,政治上要求严,业务上要求高,既要向企业领导机关负责,又要面向职工,时刻受读者监督的岗位;是个不易出成绩、却易出差错的“苦差事”。我感到,要在这个岗位上干好这份差事,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到企业领导和职工群众“两头”满意,企业报与企业领导层和职工群众的距离都很近,这是其他部门所不能比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