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某一工程实例,介绍了如何鉴定和评估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结构安全性及抗震性能;并对该工程实例的加层及结构加固处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相仁 《考试周刊》2011,(69):239-240
作者讨论了影响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的十四个因素,以供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震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3.
刚接框架与铰接框架结构厂房在抗震加固中应各有所侧重.本文选取一工程实例进行内力计算,比较分析,结合结构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得出结论,以指导抗震加固的概念设计.  相似文献   

4.
为了掌握内蒙古地区城市建筑群抗震韧性水平和抗震韧性提升效益,本文以呼和浩特市区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群为例,从建筑物受损面积、经济损失、修复时间与费用和人员伤亡等方面进行抗震韧性评估,并分析易损性建筑加固所需要的加固费用及其加固前后的抗震韧性提升效益.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地震引起建筑群受损面积为1621万m2、直接经济损失为1...  相似文献   

5.
由于芳纶纤维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等优点,它适用于钢筋混凝土柱的抗震加固。该项目通过Open Sees有限元软件进行芳纶纤维加固短柱的抗震性能研究,并考虑剪跨比、轴压比、加固量等因素对加固短柱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芳纶纤维加固能有效提高短柱的耗能能力和延性,特别是在加固低轴压比和低剪跨比短柱时表现更佳;然而,芳纶纤维加固对试件极限承载能力提高有限。  相似文献   

6.
由于砖混结构建筑主要以脆性材料为主,不具有延性,在地震作用下极易破坏,因此,要对不满足抗震设防要求的砖混结构房屋进行加固,提高结构安全性、满足使用功能要求.本文针对多层砖混结构建筑的震害表现,提出抗震加固方法,并以某学校的抗震加固工程为例进行探讨.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使我们在日后的工程实践中,能够在抗震鉴定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经济和安全的因素,采取不同的加固措施,使其达到相应的抗震设防要求,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  相似文献   

7.
天津大学游泳馆屋顶采用波浪形网架结构 ,造型新颖、独特 ,很好地体现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采用波浪形网架与下部钢筋混凝土框架相互作用的整体计算模型 ,对该网架进行了分析和设计 ,同时 ,对该类波浪形网架的抗震性能进行了研究 .  相似文献   

8.
结合汶川地震震害调查报告会及对汶川地震中建筑物震害的资料研究,分析汶川地震中砌体、框架、砌体——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3种结构体系的震害特点和震害原因,探讨这3种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改进建议,供实际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9.
桥面补强层加固法就是先对桥面进行一定的处理,重新浇筑一层钢筋混凝土补强层,使其与原桥跨结构形成组合结构.文章根据作者自身的经验,就桥面补强层加固法的施工、设计要点进行详细的阐述并对此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作了比较分析,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改善锈蚀钢筋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 利用碳纤维布与角钢对锈蚀柱进行复合抗震加固. 试验共对12根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 研究参量包括钢筋锈蚀程度、轴向荷载、碳纤维布层数和角钢用量. 试验结果表明, 利用碳纤维布和角钢复合加固锈蚀柱可以显著改善锈蚀柱的承载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 复合加固后, 加固柱的强度和延性与锈蚀柱相比, 可分别提高0.9倍和1倍以上. 基于试验结果, 提出了计算加固构件屈服荷载、最大荷载和位移延性系数的简化公式, 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极为吻合.  相似文献   

11.
以黄桷湾特大桥为工程背景,选取轴压比、梁墩刚度比、系梁布置形式及柱肢混凝土强度等级为设计参数,应用Midas Civil有限元软件构造了20座三跨对称桥梁计算模型。研究E1地震作用下钢管混凝土双肢格构墩连续梁桥主要控制截面参数地震响应,探讨各设计参数对钢管混凝土双肢格构墩连续梁桥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全桥进行优化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轴压比对地震作用下结构内力和位移有一定影响,建议控制在0.15~0.25;梁墩刚度比对结构的抗震性能影响较大,控制在4.08~10.90时结构的内力分布更加合理;核心混凝土的强度在C40~C50时取值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2.
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s of a type of diaphragm-through connection between concrete-filled square steel tubular columns (CFSSTCs) and H-shaped steel beams,a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the connection is developed and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seismic behavior of the connection.The results of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are validated by a set of cyclic loading tests.The cyclic loading tests and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es indicate that the failure mode of the suggested connections is plastic hinge at the beam with inelastic rotation angle exceeding 0.04 rad.The suggested connections have sufficient strength,plastic deformation and energy dissipation capacity to be used in composite moment frames as beam-to-column rigid connections.  相似文献   

13.
木结构房屋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结构房屋在我国某些地区仍有着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材料的短缺目前我国对于木结构所做的研究不多。本试验通过拟静力试验的方法,对两榀无填充墙和有填充墙的木框架分别进行了在低周期反复荷载作用下受力性能的研究,观测了框架的整个破坏过程,分析了木框架的强度、变形和抗震性能。试验及分析表明,木框架本身具有很好的韧性,能够产生较大的位移而不破坏,填充墙在框架中相当于两个斜支撑,充分利用墙体的抗侧刚度能够显著增大框架的抗震能力。木结构房屋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能满足地震区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抗震支架可在地震中对建筑机电工程设施给予有效保护,降低震后二次灾害的破环。为探究吊杆对抗震支架抗震性能的影响程度,基于螺杆式抗震支架模型,运用ANSYS Workbench与高性能计算(HPC)技术进行模态分析及反应谱分析。通过研究吊杆直径、吊杆安装长度、吊杆有无紧固C槽钢及紧固C槽钢的安装尺寸4个因素,探究悬吊部分对抗震支架抗震性能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吊杆直径与吊杆安装长度对螺杆式抗震支架悬吊部分性能有较大影响,吊杆处增加紧固C型槽钢可提高吊杆的抗震性能。运用HPC技术进行抗震仿真运算,为ANSYS Workbench与HPC技术在抗震工程中的应用提供范例,也为螺杆式抗震支架的实践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通用有限元程序MSC.MARC中加入基于纤维模型编制的THUFIBER程序和三维实体单元模型分别模拟钢筋混凝土桥墩和桥梁上部结构,建立了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的有限元模型。采用汶川地震记录,针对四川境内某一实际桥梁,分析了行波效应对其地震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波速较小时,行波效应对墩顶的位移有利。墩底是地震分析时的危险截面,行波效应对结构反应较为复杂,在某些截面上可能加大,也可能降低,在抗震设计时,应考虑行波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世界不同地方的高层建筑蓬勃发展,逐渐成为城市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之一。建筑的高度越来越高,结构形式上也越来越复杂,已不再是平面布置简单、对称、规则,竖向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均匀分布,而是形成了各种高度超限、竖向和平面不规则的复杂结构。我们可以看到高层建筑在地震灾害中会受到巨大的损失。而地震区建筑结构设防与不设防,震后结果大不一样。想要在地震中减少地震灾害,就要做好工程建设的抗震设计,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减轻以至避免地震造成的损失。文章依据有关资料和相关实践经验,对高层房屋结构抗震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7.
空间耦合效应对钢框架结构性能有显著影响,随着计算理论的深入和试验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何对钢框架进行空间效应的高等分析受到普遍关注.简要回顾了空间钢框架结构的研究历史,论述了近年来在分析方法、分析软件、抗火研究和结构试验等方面的主要进展,提出了空间钢框架研究尚存在的问题和将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结合实际震害,从利弊两方面详细分析了填充墙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与其相关的规范。目前,关于填充墙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我国规范没有给出具体的、量化的设计方法,文章针对填充墙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不利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供实际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的特点入手,分析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作者多年从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教学的经验,对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