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010年11月6日,以和合共生:中国与世界融合之道为主题的第四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开幕。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家孔飞力,俄罗斯著名汉学家、前驻华大使罗高寿,日本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毛里和子,荣获首次颁发的中国学研究贡献奖。中国学研究贡献奖奖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指导,论坛学术委员会推荐和遴选,论坛组委会颁发,是中国学术机构首次对中国学领域的国际学者颁发的奖项。该奖项将长期设立,于每两年一届的论坛向3~5位国际学者颁发。本刊将分期刊登首次获此殊荣者在中国学领域取得卓越建树的相关评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2010年11月6日,以和合共生:中国与世界融合之道为主题的第四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开幕。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家孔飞力,俄罗斯著名汉学家、前驻华大使罗高寿,日本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毛里和子,荣获首次颁发的中国学研究贡献奖。中国学研究贡献奖奖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指导,论坛学术委员会推荐和遴选,论坛组委会颁发,是中国学术机构首次对中国学领域的国际学者颁发的奖项。该奖项将长期设立,于每两年一届的论坛向3~5位国际学者颁发。本刊将分期刊登首次获此殊荣者在中国学领域卓越建树的相关评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伟大的学家肖洛霍夫因在描绘顿河史诗性作品中,以艺术家的力量和正直,表现出了俄罗斯人民生活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面貌,而获得了1965年诺贝尔学奖。他是唯一以俄罗斯公民身份得到诺贝尔学奖的俄罗斯作家(其他四位获此殊荣的俄罗斯作家都是侨民)。  相似文献   

4.
<正>2023年是俄罗斯著名作家、文艺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1893—1984)诞辰130周年。什克洛夫斯基这个名字早已为国内文学界及文艺理论界所熟知,但无论是在俄罗斯还是在中国,我们似乎都更关注他人生的前40年,对他晚年的生活和创作却鲜少了解。  相似文献   

5.
2010年11月6日,以"和合共生:中国与世界融合之道"为主题的第四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开幕。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家孔飞力,俄罗斯著名汉学家、前驻华大使罗高寿,日本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毛里和子,荣获首次颁发的"中国学研究贡献奖"。"中国学研究贡献奖"奖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指导,论坛学术委员会推荐和遴选,论坛组委会颁发,是中国学术机构首次对"中国学"领域的国际学者颁发的奖项。该奖项将长期设立,于每两年一届的论坛向3~5位国际学者颁发。本刊将分期刊登首次获此殊荣者在"中国学"领域卓越建树的相关评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2010年11月6日,以"和合共生:中国与世界融合之道"为主题的第四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开幕。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家孔飞力,俄罗斯著名汉学家、前驻华大使罗高寿,日本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毛里和子,荣获首次颁发的"中国学研究贡献奖"。"中国学研究贡献奖"奖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指导,论坛学术委员会推荐和遴选,论坛组委会颁发,是中国学术机构首次对"中国学"领域的国际学者颁发的奖项。该奖项将长期设立,于每两年一届的论坛向3~5位国际学者颁发。本刊将分期刊登首次获此殊荣者在"中国学"领域卓越建树的相关评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德米特里·谢尔盖维奇·利哈乔夫,1906年出生于圣彼得堡。在这个文化氛围十分浓厚的大都市,利哈乔夫度过了自己幸福快乐的童年。利哈乔夫的童年正值俄国文化史上著名的“白银时代”。“白银时代”是特指1890年至1917年,即俄国政权与苏维埃政权交接的混乱时期,俄罗斯自由知识分子的文化复兴运动时代。在这短短的近三十年间里,在俄国哲学、  相似文献   

8.
正"千百年来的古代社会,中日两国的学者都极力提倡上下贵贱名分之说,归根到底,无非是想把别人的灵魂移入我的身上。"一看到一万日元(日本纸币最大面额)上那个日本人的头像,许多中国人的第一反应可能以为是哪位天皇。其实他不但不是天皇,甚至连官也没当过,只是一个没有任何"级别"的学者而已。能够登上这样大面额的纸币,足以证明他的重要性。确实,他是近代日本最著名的思想家福泽谕吉。很多读者应该都听说过这个名字,不过可能很多人不会知道,他的名字和中国有关。  相似文献   

9.
现在,在中国的舞台上,听外国人说相声已不是新鲜事儿了;但是,听外国研究相声的学者聊相声还是希奇。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东方语言系教授斯别什涅夫有个中文名字——司格林。司格林的发言,成为“侯宝林相声艺术国际研讨会”上的一大亮点。作为大学校园里的语言博士、汉语教授,他多年来对中国相声情有独钟并专有研究。司格林曾做客侯宝林先生北京的家中,他与侯先生的合影成为其珍藏,“视为瑰宝”。他认为,对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来说,相声是非常好的教材,尤其是传统的经典相声段子,其语言精练、生动、诙谐、幽默,让人百听不厌,非常…  相似文献   

10.
初次相识,要特别注意您新朋友的自我介绍。这很重要,因为他显然是在告诉您,希望怎样称呼他:是称姓氏,还是直呼其名.或是名字加父称,或是唤之以小称。俄罗斯人不习惯别人只称自己的姓。许多外国人——不论英国人、法国人还是西班牙人在这种情况下都会加上礼貌用语。以本国语或俄语“先生”相称。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的周易研究史为时不很长,可分为两阶段,即从1928年到70年代中,和从70年代中至今。 第一阶段主要关涉杰出的俄罗斯学者朱利安·舒茨基,他在1938年斯大林镇压顶峰时被处决。 舒茨基,在研究中国哲学和文字学时常碰到提到或直接引用《易经》之处。为此在俄罗斯汉学史中他最先决定研究周易本身。在作出这一决定时,  相似文献   

12.
顿河畔上哥萨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丽的顿河,浇灌两岸肥沃土地的同时,也孕育出了俄罗斯哥萨克人热情好客、骁勇善战的性格。7月中旬,正值俄罗斯南部的收割季节,记者一行来到素有“俄罗斯粮仓”之称的南方联邦区采访。也许因距中国十分遥远,来此经商和旅游的中国人很少。所以,我们的到来受到当地的热情接待。位于顿河罗斯托夫以东约20公里处的诺沃切尔卡斯克是顿河哥萨克人的旧都,从1805年到十月革命胜利前的100多年间,这里一直是顿河哥萨克的军事、行政、教育与文化中心,目前,人口约20万。我们系赴此城采访的第一批中国记者,故引起当地媒体的广泛关注。首先,我们参观了市政…  相似文献   

13.
A1996年10月13日至11月10日,中国5名选手参加了在日本的滨松市举办的首届静冈国际歌剧比赛。来自16个国家的84名选手经过9天的激烈角逐,共产生6位获奖者,其中中国选手占了4位。该赛事设两奖项:名次奖和优胜奖。名次奖为中国总政歌舞团男高音戴玉强和日本女高音千穗并列第二名(第一名、第三名空缺)。获优胜奖者为:中国中央音乐学院女中音杨光,中央歌剧院女中音王蕾和俄罗斯男中音巴托金并列,西安音乐学院男高音丁毅。日本报界评谕:“中国选手成绩显著,是此赛特征之一”。评委主席伊藤京子高度评价中国选手素质。俄罗斯评委奥布拉…  相似文献   

14.
徐华荣 《世界文化》2014,(11):39-41
1988年,经全俄罗斯普希金博物馆馆长С.М.涅克拉索夫倡议,并在Д.С.利哈乔夫院士的全力支持下,人们开始在圣彼得堡市丰坦卡河边杰尔查文故居的基础上,修建"杰尔查文及杰尔查文时期俄罗斯文学博物馆"。2003年圣彼得堡建城300周年之际,新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截止到2011年9月,杰尔查文庄园的修建工作全部竣工。该庄园现已成为全俄普希金博物院最受欢迎的分院之一,也是这座涅瓦河上之城的一份新的标志性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5.
一见如故1992年11月14日,一位满头银发的俄罗斯长者登上莫斯科飞往北京的班机,专程前来参加郭沫若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他是俄罗斯著名汉学家费德林博士,时年80岁。当飞机进入中国境内时,他依窗深情地俯览神州大地,眼前浮现出50年前在重庆第一次见到中国著名学者郭沫若先生的情景。那是1942年的一天,苏联驻重庆大使馆传达室工作人员告诉年轻的外交官费德林,有位中国先生来访。他走进传达室,只见一位50岁左右戴眼镜的中国人坐在沙发上。那人站起来说:“我想与使馆内懂中文的任何一位同志谈谈。”“好的,我马上去向大使通报。”“…  相似文献   

16.
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坛上一座无可争议的高峰。他的作品全世界耳熟能详,他的名字也早巳被铸成一个难以企及的精神坐标。他作为享誉世界的文学泰斗之一,是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代表着俄罗斯文学的宽度。透过他的文学作品探究他的内心世界,我们看到了一个深受思想危机折磨,直至临终前还在执著践行自己人生理想的托尔斯泰。  相似文献   

17.
正米哈伊尔·尼克拉耶维奇·扎多尔诺夫(1948—2017)的名字在俄罗斯可谓家喻户晓,他是一位深受读者喜爱的讽刺文学作家,同时也是广受观众欢迎的剧作家、电影演员、编剧和脱口秀演员。米哈伊尔·扎多尔诺夫1948年7月出生在拉脱维亚风景如画的海滨城市尤尔马拉,其父尼古拉·巴甫洛维奇·扎多尔诺夫是苏联时期著名的历史小说作家,曾经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剧院担任导演和演员,获得过斯大林奖;母亲叶琳娜·梅利希奥罗芙娜·波科尔诺–马图谢维奇出身贵族,是波兰国王斯捷潘·潘多利的后裔。  相似文献   

18.
亚历山大·韦尔京斯基的名字曾显赫一时。作为表演家、音乐家、诗人、独特风格的创造者,他在革命前的俄罗斯家喻户晓。他的歌声使人如痴如醉,音乐会场场暴满。韦尔京斯基一生困苦,命运象所有1917年后离开祖国,流落异乡的人一样悲惨。女作家纳塔利亚·伊利英娜在回忆文中描述了这个俄国歌手侨居国外时,那种无家可归、郁郁寡欢、顾虑重重和最终回到祖国的苦难历程。  相似文献   

19.
墨西哥人夏伯阳来中国好几年了。夏伯阳是我的学生,跟我学汉语。他说,“夏伯阳”这个名字是他的同事取的,因为和他的姓Chabolla发音相近。我告诉他,“夏伯阳”是一本俄国小说主人公的名字。他吃惊地连连“NO”,然后郑重其事地说:“我不是俄国人,我是墨西哥人。”  相似文献   

20.
如今在电影圈,特别是在北京,“罗异”这个名字叫得很响。他的另一个名字“彼特”知道的人更多。而最为人所瞩目的是他作为制片人接连两年推出的三部影片《爱情麻辣烫》、《美丽新世界》和《洗澡》。这一股中国影坛的清风是打哪儿吹来的?罗异来自美国,他的英文名字叫PeterLoehr。中文名字是一个台湾朋友起的,翻译得贴切而地道。三年前我们见面是他来西安考察。之前他来过电话,特别的语速,让我感觉他是个外国人。见面后才知道他的中文讲得非常好。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是,在他的中国话里,“好玩儿”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很高。那年他28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