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史为林 《钓鱼》2009,(22):18-19
钓友们钓鱼,都希望有一个好的浮标和以这个浮标为核心组成的钓组。钓组入水后标尾直立于水面,能够准确及时地反应鱼吃钩的信息。如果标尾倾斜着歪向一边,或者稍有风吹草动,标尾便东摇西晃,或者轻微的水流就能把标尾冲歪,那将是很讨厌的事。这就是浮标的不稳定现象。浮标的不稳定固然和外力的作用有关,但外力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我们要考虑的是浮标自身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史为林 《钓鱼》2011,(1):24-25
秋意渐浓,冷暖空气剧烈交锋,气温水温变化很大。从晚秋到早春大水面钓鱼,风平浪静天气少,走标现象令人讨厌。轻则标尾歪向一边,重则浮标漂移,拖着钩饵远离窝点,浮标还有灭顶之灾,你不得不频繁提竿拉线校正,影响钓获。许多钓友对走标尤其逆风走标现象不理解,解析这种现象,寻求抑制办法,对钓友们的垂钓活动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汤昕东 《垂钓》2009,(9):28-30
问:为什么有的浮标标尾部分从尾尖到尾根的粗细相同,请问它与上细下粗的标尾有何区别?像这种标尾上下一边粗的浮标,是调高钓高灵,还是调低钓低灵?  相似文献   

4.
王静  昕东 《垂钓》2007,7(2):44-44
时下已进入寒冬,按理说钓友们早该偃旗息鼓、刀枪入库了,可还有相当一部分钓友不肯罢休,纷纷投入到冬钓中。冬季垂钓,不论是在南方的户外还是在北方的大棚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钓点的水温非常低。我们都知道,一旦水温比较低,鱼的活动能力就会大大下降,鱼的吃口也会变得非常弱。因此,对于广大钓友来说,如何选用浮标可能是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在水温高、鱼吃口好时用什么样的浮标都可以将鱼钓上来,可在水温低、鱼口弱的条件下,选用浮标就很讲究了。下面,我仅就浮标的标尾(实、空心尾)来谈谈冬钓浮标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梁大伟  刘国存 《垂钓》2003,(2):66-67
在冬季,钓友们多使用长竿、细线、细尾标主钓鲫鱼,但对中老年或者视力不好的钓友来说,观察标讯非常吃力,而使用粗尾标又达不到效果。于是笔者对细尾标进行了一些改进,使用起来效果很好。下面就向钓友们介绍一下具体的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6.
粗释标象     
尚立和 《钓鱼》2006,(12):28-29
命题中用的是"标象"而不是"标相"。所谓"标象",就是钓组平衡时,或平衡与不平衡相互转化的过程中,标尾呈静态或动态的现象。如,静止不动、上下位移、黑标等;它所表述的是浮标在某段时刻的情况,是一个过程;因此,笔者认为用"标象"更确切些。笔者在学习钓友某些科学见解的基础上,结  相似文献   

7.
任志新 《钓鱼》2006,(9):13-14
凡喜欢参加竞技垂钓的钓友大都拥有许多浮标,本人虽极少参加比赛,但是同样喜爱浮标。尽管休闲野钓时经常使用的没有几支,但浮标情结却永远陪伴着钓鱼一生。我拥有的浮标一大把,但标型只有三种:碳脚的硬尾、中空长身的用于钓底、钓离底;碳脚软尾用于钓鲫及小杂鱼混杂的场合;竹脚短身长硬尾则用于钓浮,主攻对象鱼是翘嘴鲌鱼和白鲦。竹脚标重心偏下,翻身早,容易捕捉下沉过程中出现的鱼讯。钓鱼文章介绍的经验和自己几年来钓浮的实践的确是这样的情况。但此款标型能否用于钓底呢?与常规使用的瘦长身的硬尾标和软尾标相比,鱼讯的表现形式又是怎样…  相似文献   

8.
谷晓林 《垂钓》2005,5(11):45-45
浮标的标尾有软、硬之分,到底这两种标尾有什么不同?都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特意找来一支7目软尾浮标的标尾,又找到一支硬尾浮标,将其标尾也截成7日长短后再进行深加工,将其粗细规格、目数高低改成与软尾一致。做好准备工作之后,在自家鱼缸里开始做对比实验。最终以鱼三死数伤的代价,得到以下的统计结果:  相似文献   

9.
李玉民 《钓鱼》2005,(11):38-38
随着老龄钓友队伍的不断扩大,老花眼、轻度白内障为数越来越多。如何使浮标既醒目又有较高灵敏度,以适应弱视群体需要,很多老年朋友及浮标制作商都在努力地做着种种探索,然而效果显著者不多。笔者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成功地制作了一种高灵敏度的醒目浮标。此标已在我市老龄钓友中广泛推广,普遍反映很好,现借贵刊一角介绍给诸多老龄钓友。  相似文献   

10.
王怀斌 《垂钓》2006,6(1):47-48
浮标的标尾就象微机的显示屏一样重要,观察标尾动作是我们判断鱼讯、采取应变措施的重要依据。高手通过标尾的运动变化过程就能找出哪口是入口讯号、哪口是撞线、哪些是鱼的吐口或吞钩过浅,进而知晓浮标的调目、钓目是否合适,浮标的选择是否正确,更能知晓钩饵在水底状态,从而为钓手的应变提供第一手信息资料。因此说:认识标尾不光是认识标尾的具体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市面上购买的浮标中一般分为“空心尾”(软尾),“实心尾”(硬尾)二大类,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是前段“实心尾”后接“空心尾”的浮标,我们俗称“龙凤尾”浮标。由于这类浮标的使用率较低,在这里我着重与钓友们讨论一下“空心尾”与“实心尾”这两个问题。弄清了这个问题之后,“龙凤尾”的问题自然也就明白了。关于浮标“空心尾”、“实心尾”之分的话题讨论了十多年,哪个稳定?哪个灵敏?众说纷纭。我翻查了很多资料、杂志,还未发现有人发表的文章能确切地剖析里面的正确分别。更可笑的是一些大师级的钓手据称一辈子只会用“空心尾”,换了一支…  相似文献   

12.
二摆调校法     
谷晓林 《垂钓》2006,6(5):6-6
在调标的过程中.初始离底调目的确定,多是根据钓友自己的判断和习惯使然。但大多钓友又对自己初设的调目没有信心:本人经过多番实践发现.其实这个调目也可以由浮标和线组来帮您校正.而且比较准确,展开之前.有必要先唠叨几句“浮标的自身语言”大多数钓友都知道,  相似文献   

13.
每一位钓友在垂钓中,都满怀希望地期待着浮标在瞬间发生有力地一扌屯(上送情况在本文不做讨论)。但是在很多情况下那有力的一扌屯却很难显现出来,尤其是在放了又钓,钓了又放反复比赛的鱼塘中,鱼已十分“狡猾”,警觉性极高,这种鱼钓友称之为“猾鱼”。还有一种吃食时吃口很轻的鱼,北方钓友称为“轻口鱼”。“猾鱼”、“轻口鱼”吃食时,鱼饵刚进口中稍感异常马上就会吐出去,有时要经过反复试探多次才将鱼饵小心翼翼地吃入口中。在试探过程中,发生在浮标上的反应常常是标尾在很小的范围内(大约几毫米之间)上升下沉缓慢动作,信号很微弱,处于一种…  相似文献   

14.
尚立和 《垂钓》2006,6(9):4-5
《垂钓》2005年第八期刊登了《一个野钓者的浮标观》(以下简称“观”),笔者拜读了多遍。文中对“渔翁”5号实心尾浮标做了详细介绍,对在有风天和走水环境下如何调标、如何观标以及鲤鱼咬钩的鱼讯都做了精辟的讲解,笔者很受启发。但对文中的某些论述笔者持否定态度,今提出来与“观”商榷,也与广大钓友探讨。  相似文献   

15.
浮标是钓鱼人的眼睛,可以帮助钓鱼人了解水下鱼儿的一举一动。正确地理解浮标原理,读懂浮标语言并找到对浮标的感觉,是垂钓取胜的关键所在。浮标有多种多样,按材质来区分可分为木质浮标、胶质浮标、芦苇浮标和孔雀翎浮标等;按形态形状来区分可分为直线形浮标、水滴形浮标(急收肩浮标)等,另外还有长标尾浮标、短标尾浮标、竹脚浮标、碳脚浮标、玻璃钢纤维脚浮标等。某些钓鱼人坚信某一支浮标并用一支浮标“打天下”,例如一次垂钓因为使用某一浮标而获得大丰收后,就盲目地相信这支浮标,但本身却弄不明白这支浮标的性能、原理和适用性,换到另一…  相似文献   

16.
刘定龙 《钓鱼》2010,(13):24-25
高与低 信号异 时常在鱼塘或水库边听钓友问:“你的浮标是送标还是向下拖的?”这个问题经常让我感到难以回答。  相似文献   

17.
达奇  昕东图 《垂钓》2014,(4):34-35
最近,常有一些钓友问关于浮标“变目”的问题。今天,我就简单结合成因给大家解释和说明—下。首先,浮标的变目与材质息息相关。由于要追求浮力,所以制标的所有材质都属于热的不良导体。  相似文献   

18.
蓝水 《垂钓》2009,(12):18-19
刘利,一位普通的钓友,因为喜欢悬坠钓鱼,进而对浮标产生了浓厚的钻研兴趣。2002年,他尝试自己动手制作浮标,为深入钻研技术,他甚至在2004年特意去湖南浮标厂,学习制标理念和先进技术。他喜欢用自己制作的浮标钓鱼并享受其中的成就感,更喜欢与人分享他积累多年的DIY经验。  相似文献   

19.
程宁 《钓鱼》2004,(3):47-47
有钓友看了《浮标篇》之后,问浮标动作和鱼吃饵的姿势是否有关。我认为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有些钓友在研究调标用标这个问题时,千算万算什么都考虑到了,却把问题的主要因素——“鱼“这个活物给忽略了。而恰恰是鱼,在吃饵时,由于姿势不同,吃的上下钩不同,会把所有的公式和人们费尽心机推算出来的结果全部打乱,所以说我们必须了解鱼用不同的姿势吸动饵球时,会导致浮标出现不同的鱼讯语言这一重要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大海 《垂钓》2008,8(3):30-30
鲫鱼是广大钓友非常喜爱垂钓的对象。但在垂钓中,因为调与钓的习惯不同,以及用钩用饵的不同,浮标常会产生多种标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