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美国作家厄内斯特·海明威一直以其"电报式"的简洁文风而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而若细读其作品,亦不难发现其中存在少数偏离自身文风的现象——在遣词造句上的避简就繁、刻意重复。本文选取了其短篇小说中的几例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说明这种重复并非啰嗦赘言,反而是作者高超技巧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在文学教学中,海明威作品中的男性"硬汉"形象被认为是作者的标签,通常作为教学关注的重点,因此海明威也被批评在作品中带有很强的男性意识,其笔下的女性形象常在教学中被忽略.但是从作品外部的文化语用信息中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创作背景出发,对作品中的理想女性和非理想女性进行分析,透过现象揭示作者对两性和谐关系的渴望及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可以还原海明威对作品中女性人物塑造的创作根源.  相似文献   

3.
从海明威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海明威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陷入了二元对立的悖论中,在与自然的接触中,其自然观呈现出一种矛盾性亦或双重性。他一方面热爱自然,谴责人类征服自然的行径;另一方面却宣扬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热衷于对自然进行精神征服。笔者结合海明威的作品分析了海明威作品中的自然生态主义及其表现。  相似文献   

4.
本论文通过对海明威的作品的分析和研究,指出海明威的作品之所以内涵深刻、意蕴丰富,写实主义的象征手法的运用是海明威的作品产生如此艺术效果的原因所在。海明威的作品具有丰富的思想容量,他的思想中存在着浓重的虚无因素和存在主义倾向,他的作品驾轻就熟的主题是“虚空”,他在自己的创作生涯中吸取了各种思想和种种手法,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本文还通过解析海明威作品中的象征主义,揭示其真正的人生意义。  相似文献   

5.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最重要代表作。生命意识和死亡情结,是海明威人生观的核心和作品的诗意所在,构成其全部小说的基本主题和精神底蕴。在海明威的死亡观中,他认为死亡是人类永远也无法逃避的事实以及死亡是人类逃避各种不幸的手段。海明威的作品和作品中的人物不断地表述了他的这两个观点。本文着重探讨的是海明威的“死亡”情结在其作品《老人与海》中的映射。  相似文献   

6.
海明威以他笔下的一系列"硬汉形象"和独特的文体风格而为人称道,他对现当代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是不争的事实。但评论界对其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却一直争议不断,众说纷纭。近年来,许多学者重新审视了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认为海明威是一个具有双性视角的作家。本文试分析《雨中的猫》(1920年)、《弗朗西斯·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1936年)与《老人与海》(1952年)三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由此来透视海明威对于女性的关注与思考,探究海明威从同情女性—支持女性—尊重女性的转变,从而解读海明威的女性意识与两性观。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保罗.格莱斯(Paul 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分析美国作家海明威小说《永别了,武器》中两位主人翁对话遵循或违反"合作原则"的现象,从而寻找对话中的隐含意义,并认为这些隐含意义对构成人物性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二元对立价值体系已广泛用于文学文本的解析,成为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指导。它注重对作品文本内在结构的分析,即找出作品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把目光集中在作品构成和规律的整体把握上,以便更好地抓住作品的本质及深层意义。在《永别了,武器》这部小说中,海明威将叙事结构二元化,通过特定的对立和矛盾冲突,在二元对立的叙事框架中逐步展开了主人公"勇气——迷茫——勇气"的心路历程的变化,即迷茫的思想与压力下的勇气并存,交替出现于作品中。这种交替出现的双重主题,巧妙地表达了"迷茫中的勇气"这一鲜明的主题思想,展示了海明威精湛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9.
对于海明威的作品,评论界多从其"现代叙事艺术"、"冰山"原则、硬汉精神、虚无主义、女性形象等方面进行研究,对于散见于其作品中的"老人"形象研究甚少。但系统研读海明威的作品,不难发现,海明威是有"老人"情结的,他的很多作品都涉及到老年人物形象。笔者拟以《一个干净明亮地方》《桥边老人》和《老人与海》为切入点,阐释海明威作品中的"老人"形象及其所传递的价值找寻与心灵救赎。  相似文献   

10.
海明威在其作品中构筑了以男性为中心的世界。但评论家对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描写却颇具争议。仔细阅读他的作品,会发现海明威是个有着鲜明的女性意识的作家。尽管他作品中女性的地位显得不太重要,却个性鲜明。本文通过分析海明威早期创作的短篇小说的代表作里的女性形象,解读海明威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1.
海明威短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作品以塑造了众多硬汉子形象而闻名。同时,海明威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也不容忽视。海明威在其短篇小说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在这些女性形象中,流露出海明威对女性矛盾复杂的情感,体现了海明威矛盾复杂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2.
对于海明威的硬汉神话与死亡情结,已从众多读与研究的共识,,但对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却众说纷纭。本从本入手,以历史观点剖析海明威主要作品中的主要女性形象,指出海明威在其男性主体意识的观照下,既塑造了父权化中完美的女性形象,也创造了现代明社会中一些逾越父权化的道德规范,有自我意识的新女性形象,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认识和欣赏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以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中的“作为意象的象征”的象征理论为基础,从研究海明威的象征运用出发,分析了《永剐了,武器》中的雨和动物的意象,挖掘隐藏于作品当中的丰富宗教内涵。通过研究海明威的象征手法的运用,我们可以了解基督教和《圣经》对海明威的影响,理解作品中更深层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海明威是美国著名小说家,是美国迷惘文学的代表,1954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其最著名的作品是《老人与海》,关于海明威和其作品《老人与海》的研究有很多,笔者主要对《老人与海》中所表达出的英雄主义进行探讨解读,以期能够引起读者关于作品英雄主义的共鸣。  相似文献   

15.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文章在梳理近百年以来学界对《孔乙己》主题归纳的基础上,将其主题的探讨纳入鲁迅作品反"看客"母题系统来加以解读,通过揭示《孔乙己》的主旨在于揭露抨击"看客吃人"的现象,得出"看客"扮演着悲情刽子手的角色,进而深入探讨其作品中的"看客"形象,并具体分析其"看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一代文豪海明威是美国文学中的神话,创作了无数经典的作品。本文运用比较对比的方法来分析探讨海明威主要作品与《圣经》在主题上的互文关联。通过对海明威作品和《圣经》的互文性解读可以加深了我们对海明威主要小说人物的理解,加深了对小说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的鉴赏,同时对海明威作品的互文性解读也展示其作品的非凡艺术魅力,并为欣赏他的作品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17.
海明威作品中的人物是动态的,呈现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从尼采的哲学理论视角下重读海明威作品,不难发现其作品中的人物呈现从坚忍到觉醒的过程,从而为海明威作品的赏析和研读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18.
海明威作为上个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其作品对世界文学史具有重要影响力。其中,《太阳照常升起》是海明威的首部长篇小说,深刻地体现了女权主义思想,本文围绕《太阳照常升起》作品进行阐述,分析了其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9.
海明威小说的创作从叙述语言与人物话语方面表现了其所精通的“现代叙事艺术”。海明威小说叙述语言的特点体现在四个方面:运用语言提示;用动、名词写作;使用情绪语言,让作品情景诗化;对叙述语言进行选择与限制等。而在人物话语(包括对话与独白)方面,海明威用人物话语替代传统小说中的描写、叙述、议论和说明,创造了新的风格。  相似文献   

20.
作家创作时会深透自己的经历或价值观、世界观,然关于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以及他的妇女观、他对女性的态度却一直是评论界争论不休的焦点.文章从上从文本入手,剖析海明威主要作品中的主要女性因素,可以看出海明威同样是一位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作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