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社会学在诞生伊始,就与"实证主义"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了与思辨哲学相区别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孔德提出作为实证科学的社会学.在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中,实证主义社会学经历了发展、顶峰、甚至被怀疑批判,今天在社会学发展中如何科学的看待实证主义社会学,要怎样辩证的看待它在社会学研究中的位置,本文主要从实证主义的产生、社会学家的发展、以及它与其他社会学研究的冲突与融合关系来探析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2.
孔德作为社会学的创始人,开创了实证主义社会学传统,其实证主义社会学思想对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简要概述了孔德的实证主义与其社会学思想的结合过程,并对其实证主义社会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渊源进行了回溯,探讨分析了孔德的社会学是如何形成其实证主义传统的。  相似文献   

3.
在钱钟书看来,文学是一个心理事实,也是一个审美存在,是心理性与审美性的合一,这是其关于文学本质的最核心观点。这一理念与马克思主义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既可以沟通,也存在差别。某种程度上,它是对20世纪以实证主义为代表的社会学文艺思想的"负"模仿,与韦勒克所言西方现当代以来反实证主义的文艺潮流与趋向高度合拍,体现出世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4.
八十年代以来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基本线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在回顾帕森斯时代的西方社会学理论特点的基础上,梳理了8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基本线索,提出近20年来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趋势是微观与宏观,行动与结构,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的整合  相似文献   

5.
实证主义与社会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追溯了实证主义社会学的由来与演变,及其在基本原则、认识论、方法论方面所遭遇的批评.通过介绍实证主义社会学与反实证主义社会学之间的冲突与融合,以求社会学能超越实证主义与反实证主义,成为一门更加科学,完善的学科.  相似文献   

6.
自社会学诞生以来,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对立与斗争就无休无止地进行着。实证主义作为社会学研究方式的取向之一,就是坚持“实证的”精神,就像研究自然现象那样来研究社会现象,这种研究取向自社会学诞生以来曾长期占据主流地位。来自人文主义的对人的自由意志的追求,对实证主义的主流地位形成了难以避免的冲击。在二者长时间的对立和争论中,社会学家对社会学危机和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入,从而使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呈现融合走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实证主义的内涵、实证主义在社会学中的发展、以及社会学历史中关于实证主义的论争作一简要的探讨,拟理出一条实证主义在社会学中的应用与发展的主线。指出实证主义自社会学创立至今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学思潮之一。  相似文献   

8.
实证研究在我国教育社会学界的境遇并不乐观,其受困于对教育社会学学科性质的争论,实证主义方法论一直难以获得其在社会学中那样尊崇的地位。教育社会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其作为"事实学科"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这门学科的价值,而作为"规范学科"则可能被其他学科所湮没。要确保教育社会学这门学科的独立地位,建构教育社会学的本土理论,实证主义显然是我们所不能弃守的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清朝末年中国社会发生巨变,大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探求救亡图存之法,恰逢西方社会学传入中国,中西社会思想杂糅而产生一门新的学说——群学。这是中国传统社会思想与西方社会学原理的一次融合。通过对"群学"产生的背景,康有为等人提出"群学"之说,严复等学者翻译、介绍西方社会学原理的阐述,论析"群学"最终退出学术舞台的原因,借以理清"群学"发展之脉络,还原"群学"流变之面目。  相似文献   

10.
实证主义具有重视事实并以此为基础探寻其发展规律的精神。在特定的历史时代,这种精神首先作为一种社会思潮被引入中国,对于中国近代社会的改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并推动了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对实证主义利用和改造成为法学史发展的主要线索,实证主义成为中国管理学中情感逻辑的有效补充,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主流方法,与史学的融合与排异,都体现着实证主义与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关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与中国社会科学当前仍需要积累经验的角度分析,实证主义对于中国社会的改造与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将仍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1.
在20世纪中国现代思想的探索发展进程中,1923年的科学与玄学论战是继五四之后又一场关涉对中西方文化不同认识和抉择的学术思想论战。笔者认为在学术层次上科学派虽然取得优势,但在哲学层面上科学与玄学的认识论相互对峙,不容相互代替;科玄论战的实质依然是中国学术思想界面对西学东渐问题所产生的意识形态分歧,这场论战展现的是东西方不同人生信仰的操持及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12.
The market as educator has become firmly lodged at the centre of popular and scholarly debate commenting on the nexus between children, consumption and education/learning. In this paper, I appreciate this scholarly debat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sociology of consumption. The latter has been relatively silent on children’s consumption and education, focusing instead on adult learning. Nevertheless, I here draw on that sociology to forward an argument that favours consideration of a broader range of social relationships and cultural and contextual influences. I outline two models on the network of relationships that inform children’s consumption, and illustrate, through a discussion of Chin’s Purchasing Power, how children’s consumption‐related learning may originate from outside the market. The paper finishes with a plea for more research that focuses on children and the domestic contexts of consumption.  相似文献   

13.
社会学本土化是中国社会学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一般认为中国本土社会学之所以产生,西方社会学功不可没。本文指出西方社会学只是中国社会学发展的助推剂,建立中国研究模式才是社会学本土化的核心所在,中国的社会学本土化机制必须选择兼容并取的中国创造。  相似文献   

14.
现代西方哲学的理论转向与当代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之间正在出现一种引人注目的理论趋同 :现代西方哲学的经验主义转向与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事求是精神都走向了科学的经验实证 ,现代西方哲学的中立主义转向与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精神都体现了对取其中道原则的认同 ,现代西方哲学的主体间性转向与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正义精神都是对哲学的社会学维度的肯定 ,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与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本批判精神都把对语言与哲学之间关系的批判提到了议事日程。这种二者之间的理论趋同不仅验证了人类哲学的普遍规定性 ,而且也使在二者之间展开积极的对话成为可能 ;而这种对话最终必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创新和理论繁荣  相似文献   

15.
西方社会学理论是社会学学科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学习西方社会学的经典理论,我们能有对比、有参照地理解、分析和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诠释中国的社会变迁,进而结合中国国情建构中国特色的社会学本土理论。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从这门课程的特点入手,试图探索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更好地完成教学培养目标和任务,发挥社会学的学科作用,服务于中国的现实社会。  相似文献   

16.
马勒伯朗士是17世纪西方著名的哲学家.他的著作《有关神的存在与性质的对话》研究了中西方哲学的矛盾与冲突,并对中国哲学与斯宾诺莎主义进行了批判.从介绍马勒伯朗士的生平与哲学思想入手,解析他在《有关神的存在与性质的对话》一书中体现出的对“中国哲学家”的认识、关于神的存在与性质的论证及其认识论思想.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中国教育社会学研究中过度依赖西方理论,将中国教育社会学研究中的实践问题,以西方国家的教育现实为参照,进行同质化处理的偏差,具体分析我国教育社会学研究漠视本土化的几种表现;提出中国教育社会学本土化的理论依据及其路径选择,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尝试解决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中国方向及其特色问题。[关键词]教育社会学;本土化;有限论;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18.
浅析严复对近代中国社会问题之论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复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同时也是将西方社会学传入中国的先驱者,他在介绍西方社会学的同时,能够针对近代中国社会面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及种种弊端,试图用社会学的原理及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严复对中国社会学的研究从一开始便树立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典范,这对于中国近代社会学理论的研究与发展,对于后来中国社会学学者研究并寻找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途径,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绘画是一门独特的人文学科,它的发展有一整套完善的美学理念,这种美学理念影响并指导着中西传统绘画的发展与创新.而中西传统绘画美学由于中西方在思想源流、文化内涵、技巧方法上的不同又存在一定的差异.中西方绘画美学客观的比较分析,对加强绘画美学理论体系的建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西方绘画美学比较体系的建构也有利于互相取长补短,更好地丰富和发展中西方民族绘画艺术.  相似文献   

20.
胡金平 《教育学报》2007,3(5):71-76
雷通群是中国教育社会学领域中最早提出"中国化"且加以实践的学者。考察其教育社会学方面的著作及其相关论述,他对教育社会学中国化的诉求,与其孜孜追求的科学化、规范化并行不悖。他所理解的"中国化",并非以争夺学术话语权为动机,而以改造中国教育为最终目标。他强调中国化的教育社会学,应以中国教育的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以科学化或规范化为实现中国化的必要前提,同时并不排斥对某些西方理论进行中国化改造,且以建构科学化和规范化的中国教育社会学学科体系为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