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透镜成像实验中蜡烛的改进1.存在的问题(1)调节部分的问题.“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仪器由光具座、透镜组、光源、成像光屏等组成,而光源又由发光体和支座组成.实验中,以光具座为支座分别将成像光屏、透镜、光源依次安装在支座轨道上,调节光屏、透镜和光源的高度使三者保持在同一条水平线上.沿光具座轨道反复调节蜡烛到透镜的距离,观察光屏上每次成像的大小、正倒和  相似文献   

2.
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实验,不管是旧版教材,还是新版试验教材,均将它列为学生分组实验,足见其重要性。然而在很多学校,由于实验条件限制或学生具体情况不同,仍需教师在课堂上演示该实验。目前各学校配置的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仍为光具座及其配件,这样的装置学生做分组实验是不成问题的,但却不适合做演示实验。原因是:若将光具座面向学生横向摆,学生能看清蜡烛、光屏相对凸透镜的位置,却看不见光屏上的像,若纵向摆,学生能看清光屏上的像,但看不清蜡烛、光屏相对凸透镜的位置。虽然有的成套设…  相似文献   

3.
器材:J2507型光具座、蜡烛(2支)、火柴。方法:将3OcmX24cm的玻璃板插在屏插座上,在光具座轨道清块上依次固定蜡烛和玻璃板,并使玻璃板与轨道垂直。点燃玻璃板前面这支蜡烛,可使学生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在玻璃板后面的滑块上再固定一支同样的蜡烛,并移动它,用视差法判断它跟像完全重合,后一支蜡烛的位置便是前一支蜡烛的像的位置。改变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位置,重做一次。特点:1.蜡烛和玻璃板的稳定性高,且便于移动。2.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可以从光具座的刻度尺上直接读出。3.可转动,使不同座位上的学生都能观察…  相似文献   

4.
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学生实验是初二物理光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在这个实验中大多数采用蜡烛作为光源。但是实验后光具座上、实验桌上缀满了蜡烛凝结成的固体。要清除这些东西将花很多时间,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损坏仪器或课桌。如果用光具座零件中的烛架,会造成学生对光源位...  相似文献   

5.
在用蜡烛完成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测量凸透镜焦距的实验中,蜡烛固定一直是个难题。现有仪器是用一个蜡扦插进蜡根,如图一,然后将蜡扦固定在光具座的轨道滑块上。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蜡扦与蜡烛插接,蜡根极易裂开,即使成功却又难以保证蜡扦与蜡烛“中轴”在同一直线...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第99页有这样一道习题:“有一个不知焦距的凸透镜,你用什么办法可以粗略测出它的焦距?”这里介绍几种方法。a.会聚阳光法。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用刻度尺量出透镜到光斑的距离就近似为焦距。b.远物成像法。将光屏放在光具座一端,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靠近光屏,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另一端或更远处。将透镜左右移动,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倒立、很小的蜡烛像为止,从标尺上读出透镜与光屏的距离即近似为焦距。c.物像等大法。将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点燃的蜡烛…  相似文献   

7.
平面镜成像特点要从“像和物体的位置关系”、“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以及“像的虚实”三个方面来描述。怎样全面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呢?1演示实验提出探究课题首先从生活中的实例———照镜子,镜子里和你同样的面孔的“人”就是你的像。也就是说“平面镜能够成像”。接下来,演示实验“平面镜能够成像”。在“旋转光具座”中部安装上一块较大的玻璃板,作为平面镜。镜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镜后放一支没点燃的蜡烛,调节镜后蜡烛的位置,使得后面的蜡烛像点燃了似的。旋转“光具座”,让各个方位的同学先后都观察到现象。告诉学生,镜后的蜡烛正好记…  相似文献   

8.
2005年安徽省初中升学统一考试题,第20题如下:小华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时,将凸透镜和其它实验器材组装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1)要想知道凸透镜的焦距,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至少写出两种不同途径)(2)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和蜡烛,光屏上始终没有出现蜡烛火焰的像,  相似文献   

9.
1适合光具座上使用的蜡烛座1.剪一块直径为50mm的圆形铁皮(下文称大圆)。2.在圆形铁皮中用圆规画一个直径较蜡烛直径大2mm的同心圆(下文称小圆)。3.将大圆6等分后,剪去6个等面积的扇形,成齿轮形,如图1-(a)。4.将圆心O穿透,取光具座中插杆一根,用螺母固定在齿轮  相似文献   

10.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这一节,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如按书中实验操作方法,会发现蜡烛移动时很难保持竖直状态,而且容易倾倒,影响效果。而我们改用光具座做这个实验时,操作就会很简单,完全可以做学生实验。操作是这样的:如图(系数码相机所照),选取一块比蜡烛略高的薄玻璃板(用厚玻璃板做时会出现两个不重合的像)。  相似文献   

11.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这一节,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如按书中实验操作方法,会发现蜡烛移动时很难保持竖直状态,而且容易倾倒,影响效果。而我们改用光具座做这个  相似文献   

12.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用烛焰作光源,成像的亮度不够,不稳定,不便于观察和测量,不但演示效果不好,而且蜡烛燃烧时放出浓烈的气味,存在安全隐患。此外,该实验用的光具座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光具座上的标尺刻度从左边"0"刻度开始,依次增大到90cm。当凸透镜放在光具座的中间时,一方面物距和像距不易读数,要进行一次减法才能得出数据。另一方面,如果要测量较大实像的像距时,往往超出它的测量范围。如果使用焦距大于10cm的凸透镜,更难以测量。  相似文献   

13.
1 实验材料要准备吸水纸  这个实验除了教材上应准备的材料外 ,还要准备吸水纸。实验开始时 ,学生把点燃的蜡烛粘在玻璃片上 ,放进水槽里 ,盖上有底烧杯 ,蜡烛熄灭了 ,杯子里的水上升了 ,说明燃烧了一部分空气。为了证明剩下的气体不能支持燃烧 ,坚接着把水槽中的器材翻起来 ,把玻璃片移开一条小缝 ,擦燃火柴放在小缝里 ,火柴会熄灭。由于学生的手是湿的 ,很不易点燃火柴 ,这时就要用吸水纸擦干手 ,再进行实验。2 水槽中水的多少和蜡烛的长短要适宜  学生实验时 ,水槽中的水太多会淹没蜡烛 ,太少进入杯子里的水有时不明显 ;蜡烛太长烧…  相似文献   

14.
小孔成像     
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种新的小孔成像实验方法:一、实验材料:硬白纸板、黑纸、半透明白纸、剪刀、针、蜡烛、胶水。二、实验过程⒈用硬白纸板按图1和图2尺寸剪好,并把图2中的白纸板用黑纸粘上。⒉用白硬纸板粘成四框,将半透明白纸粘上,做成一小屏幕。⒊把图1和图2中的白纸板按虚线折成直角,并用胶水粘牢做成两个大小不同的纸盒。大盒底扎一小孔,小盒底挖出一个小正方形。⒋把小盒套入大盒内。⒌在盒外放上蜡烛并点燃,调整好距离,在半透明白纸屏幕上就会出现蜡烛的倒影图3。小孔成像!黑龙江@陈艳丽  相似文献   

15.
1 实验材料要准备吸水纸 这个实验除了教材上应准备的材料外,还要准备吸水纸.实验开始时,学生把点燃的蜡烛粘在玻璃片上,放进水槽里,盖上有底烧杯,蜡烛熄灭了,杯子里的水上升了,说明燃烧了一部分空气.为了证明剩下的气体不能支持燃烧,坚接着把水槽中的器材翻起来,把玻璃片移开一条小缝,擦燃火柴放在小缝里,火柴会熄灭.由于学生的手是湿的,很不易点燃火柴,这时就要用吸水纸擦干手,再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器材都是采用蜡烛,光具座及其配件来做实验.由于该实验装置本身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采用这种装置来做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效果不是很理想,实验结果也不够精确.本文利用改装后的实验装置能够让学生准确地探究出各种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1 教学目标a .知识目标 :①知道什么是实像 ,理解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规律 ;②知道照相机的原理 ,了解调焦环、光圈、快门的作用。b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实验、观察、推理的能力。c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进行科学实践和探索的兴趣。2 教学重点当物距大于 2倍焦距时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3 教学难点当物距变化时 ,凸透镜所成像的变化规律。4 教学器材a .演示器材 :照相机、幻灯机、自制幻灯片、光具座、凸透镜 (f =10 0mm)、蜡烛、火柴、标记板。b .分组实验器材 :光具座、凸透镜 (f=10 0mm)、蜡烛、火柴、光屏、粉…  相似文献   

18.
有这样一艘小“潜艇”会隐形,原来是黑色的,一入水就变成银白色的了,不注意你还真发现不了它呢!不信,请你来试试。一、实验材料圆柱体有盖小铁罐1只,蜡烛1枝,  相似文献   

19.
实验用品 :长、短小蜡烛各一支 ,大口塑料瓶一个 (可将大可乐瓶去掉瓶口后使用 )  实验操作 :在桌面上分别点燃两支长短不同的小蜡烛 ,然后将大口瓶罩在蜡烛上 (如右图 ) .观察哪一支蜡烛先熄灭 ?想一想 ,为什么 ?家庭小实验哪一支蜡烛先灭?  相似文献   

20.
陈利民 《物理教师》2003,24(1):47-47
高二物理有一个光学实验———“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对这个实验学生们很感兴趣 ,实验所需仪器是光具座和一盒附件 .按照课本提供的方法 ,学生们很快就把实验做完了 ,有的人便开始嘻戏 .其实我们可以利用剩余的时间设计一些趣味实验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展实验内容 ,还充分利用了现有仪器 .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平时的练习题 ,我们提出了以下几个探究性的问题 :(1 )蜡烛成像在光屏上后 ,把透镜的一部分遮住 ,光屏上的像怎样变化 ?(仍有完整的像 ,只是变暗 )(2 )把蜡烛上下左右移动 (物距不变 ) ,观察实像移动的方向及速度 .(3)用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