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0 毫秒
1.
2005年是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归国五十周年纪念.为了纪念,更是为了学习,2005年3月我们在高中各年级命名"钱学森班",组织"钱学森班"的全体师生参观了航天城,会见了航天英雄杨利伟,观看了正在组装和调试的神舟六号飞船,钱学森亲属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专家为师生们做了关于钱学森和中国航天的生动报告.  相似文献   

2.
钱学森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人民教育家.他在临终时对中国教育前景的担忧被提炼为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它与“李约瑟难题”一样,对中国的科技和教育工作者都有深刻的启发意义.钱学森以他的求学和教育科研经历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发展中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才能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近年来,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同志非常重视思维科学的研究。一九八一年三月,淮南师专中文科青年教师杨春鼎同志,写信并将自己写的关于形象思维的文章寄给钱学森同志,希望得到帮助和指导.钱学森同志很快写了回信。在此后约一年的时间内,钱学森同志又给他写了七封信.在这些信中,不仅体现了老一辈科学家对青年同志的热情关怀,而且提出了有关思维科学的一些重要问题.杨春鼎同志将信抄寄给我们,现征得钱学森同志的同意,发表其中的两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钱学森书信》是钱学森科学思想和观点乃至他对做事、做人、做学问态度的生动体现。它不仅是我们学习钱学森为人治学的好书,而且是一部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灵魂的百科全书,里面蕴涵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深入学习和研究钱学森的学术思想,对当今我们进行科学实践,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极具重要的意义和启迪。  相似文献   

5.
以"爱国、奉献、求真、创新"为标志的钱学森精神,体现了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对祖国、对事业、对科学、对时代深沉的爱。爱国是钱学森精神的基石,奉献是钱学森精神的核心,求真是钱学森精神的本质,创新是钱学森精神的灵魂。钱学森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高度统一,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高度统一。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科教兴国的历程中,大力学习、宣传和弘扬钱学森精神,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恒久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根据对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实验班学生及其近似配对样本的问卷调查,分析了钱学森实验班学生课程学习经历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对钱学森实验班教改实验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今天,我很高兴参加授予钱学森同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的仪式.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钱学森同志表示祝贺.并借此机会,向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亲切慰问和衷心感谢.钱学森同志获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是当之无愧的.这不仅是钱学森同志个人的光荣,也是全国科技工作者的光荣.同时,也是我们党、国家  相似文献   

8.
刘立毅 《物理教师》2002,23(7):48-50,52
钱学森 ,1 91 1年 1 2月 1 1日生于上海 ,著名航空火箭专家、空气动力学家、应用力学和系统工程学家 ,是我国近代力学和航天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是我国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倡导人 .1 技术科学的强国之道钱学森 3岁时随父母到了北京 ,先后就读于女师大附小、师大附小和师大附中 .1 92 9年中学毕业后 ,钱学森为复兴祖国 ,决心学工科 ,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 .1 93 4年夏 ,2 3岁的钱学森大学毕业 ,以优异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公费预备班 .1 93 5年 8月钱学森从上海坐美国邮船离国赴美 ,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 .不到一年时间就取得了硕…  相似文献   

9.
钱学森是享誉世界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在《钱学森书信》中,无论是对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系统科学、思维科学还是对行为科学、人体科学、地理科学等领域的研究,钱学森无不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可以说,《钱学森书信》的焦点和制高点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即辩证唯物主义。学习和研究《钱学森书信》中的哲学思想可以为我们今后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提供坚实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感受钱学森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教学难点体会钱学森真挚的爱国情怀。能根据文章对人物的细节描写感悟人物形象。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激发爱国情1.投影出示钱学森被评为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为了将纪念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归国50周年的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在钱学森亲属的支持下,编写了校本教材<学习钱学森的爱国主义和科学精神>一书.  相似文献   

12.
许国志(1919年-),1943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系.1946年去美国堪萨斯大学学习,1949年夏获硕士学位后去芝加哥大学数学系进修.1955年秋与钱学森同船回国.1956年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力学研究所,钱学森任所长,许国志被分配至力学所工作.钱学森要求他开展运筹学  相似文献   

13.
系统工程学科专业是在钱学森的倡导下创建的,国防科技大学是国内首办系统工程专业的两所大学之一.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专业遵照钱老的专业建设思想和规划,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结合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学科专业建设实践,探索分析钱学森的系统工程学科专业教育思想,为加强系统工程学科专业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冽玮 《教师》2009,(24)
12月11日下午,高2.1米的钱学森塑像在西安交通大学(以下简称"西安交大"钱学森图书馆正式揭幕.记者从塑像揭幕仪式上获悉,西安交通大学决定成立钱学森学院,以践行钱学森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5.
2009年10月31日,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溘然离世,举国悲痛。钱学森对科学的求真精神,对祖国和人民的真挚热爱,淡泊名利的崇高品格,引领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他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高尚品质,是我们进行德育的最好教材。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我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生前不止一次地向国人发出的拷问.“钱学森之问对我们是个很大的刺痛,也是很大的鞭策.”(温家宝总理语)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三十年来有关钱学森研究的论文类成果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有关钱学森研究的主要研究领域。以论文的学科门类划分、学术期刊发文测评,以及研究成果的学术反应(被引频次和下载频次两个维度)为量化参照,推导出钱学森研究的基本走势和未来走向,从而梳理出"钱学"的主要研究亮点、热点和难点,为研究者提供背景性资料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论文以钱学森为例,以中西文化融合为视角诠释形成钱学森良好的思维方式、高尚的人格品质以及爱国统一的伟大精神。中西文化融合对钱学森的影响不仅是潜移默化的,而且也是非常重大的,因此在他身上体现了中西文化融合的特点。钱学森身上的这种特点启发当代学校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中西融合的价值取向、中西融合的思维方式以及中西融合的集体心理。  相似文献   

19.
从钱学森的经历、性格和思想观点来看,“钱学森之问”是钱学森内心困惑的真实表现。那种认为钱学森在提出“钱学森之问”时,他的胸中早有现成答案的观点,是没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20.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是钱学森先生生前的疑问.这就是"钱学森之问".钱老辞世后,"钱学森之问"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