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我是一位老年业余摄影爱好者,2006年"国庆"前夕,朋友邀我外出采风,被我婉言谢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莱钢要举行钓鱼比赛,看看钓鱼,拍几张片子也不错,也是一种精神享受。看钓鱼比赛,就是看钓技表演。请你们看看我拍的这张片子,钓者是不是在做技艺表演?他右手高高举起被鱼拉弯了的鱼竿,  相似文献   

2.
看了《中国钓鱼》2004年第十期46页刊登的安徽霍县钓友陈猛写的《也议“剩余浮力”》一文(以下简称“陈文”),又看了四川钓友张铨写的《“剩余浮力”不是浮力》(以下简称“张文”),(见《中国钓鱼》2004年第二期第47页)对于其中的观点也想谈一些粗浅见解,在这里再议一议。  相似文献   

3.
贾巍 《钓鱼》2009,(12):57-57
我是一名钓鱼爱好者,在我所居住的县城开了一间渔具店(同时也是钓鱼王合水俱乐部),2008年刚过完年不久,我就收到了钓鱼王公司寄给我们俱乐部的新产品鱼饵让我们试钓,里面还有几袋饵料“疯鲢鳙”(蒜臭味),但我们这里人钓的普遍是鲫、鲤、草、鳊,很少有人会钓鲢鳙。在一次去银川沙湖的时候,发现有人在钓鱼,我就跑过去看,只见他们用的都是海竿挂水怪用球漂在浮钓鲢鳙,  相似文献   

4.
华朝熙 《钓鱼》2005,(2):11-11
2004年作为“钓鱼推广年”,在这岁末年初,回顾一下这一年中国钓鱼活动是很有必要的了  相似文献   

5.
同钓友们一道说起钓鱼的事,一个个津津乐道,眉飞包舞。话题中自然少不了《中国钓鱼》杂志上的“经验之谈”和钓友们的切身体验。我虽然已有20余年的钓龄,但只是将垂钓作为一种业余消遣。过去与钓友们聚在一起侃钓鱼也只图个兴味,并未去用心。做个钓鱼的有心人还是近几年的事。这也是受了《中国钓鱼》的启迪和钓友们的感染。我除  相似文献   

6.
王善勇  范宁 《钓鱼》2004,(18):6-8
本着“我钓鱼,我快乐,我健康”的钓鱼理念,《钓鱼》杂志社发起了2004年为“钓鱼推广年”的倡议,并精心给《钓鱼》杂志读者和广大钓鱼爱好者精心策划了一个钓鱼盛会——“读者杯”全国钓鱼巡回赛,让遍布各地的读者都能一品这个钓鱼大餐的美妙滋味。这是我们《钓鱼》杂志读者自己的盛会,也是《钓鱼》杂志给关注杂志成长的广大读者最好的回报!3月底4月初.我们在江苏连云港举办的“读者杯”首战告捷.宜征读者大聚会也收效明显。炎热的夏季刚刚过去,秋意悄悄降临的时候.我们又连续在辽宁沈阳、内蒙古呼和浩特、吉林长春成功举办了这三场大型的比赛,而几乎每场比赛都吸引了当地及周边地区的许多热心的读者和钓鱼爱好者,点燃了他们钓鱼的激情。更推动了当地钓鱼活动的开展!笔者每参加一场比赛,都会感动于赛场上洋溢着的欢乐和激情。所有参赛者凭着对钓鱼活动的满腔热爱参与到这个赛事中来,其实最终的名次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互动,能够让编者读者面对面地交流,为共同喜爱的《钓鱼》杂志献计献策,更能有机会和文幸中的钓鱼高手直接交流,切磋技艺,畅谈垂钓感受。《钓鱼》杂志以自己的方式和广大读者见面,这是一种联系读者的积极方式.也是一种尝试。广大读者和竞技垂钓可以零距离接触.同时也是编读之间的互动,读者们在钓场角逐中把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检测,一方面提高了自己的钓技.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温馨的见面会中感受来自钓鱼的喜悦。我们衷心希望广大读者能够参与到咱们读者自己的钓鱼比赛中来,一起把我们的比赛办好.办大。九月到十月.又有多场比赛将会和北京、上海、天津、湖北、河南、浙江、安徽、陕西、山西、广西的读者见面。届时.我们将会把这些地区的比赛如实快速地报道给广大读者。我们不难想象这些赛事的宏大和读者的热情。读者朋友们,还等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参加《钓鱼》杂志读者自己的垂钓大赛吧!  相似文献   

7.
宋存颖 《垂钓》2007,7(12):16-18
我们决定对中国钓鱼活动的发展历程做一次回顾——这是一个大题目,设若从发现第一枚鱼钩的新石器时代说起,简直可以出部专著了,这个繁复浩大的工程容我们以后再做——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只是这几十年间的事儿。在煌煌几千年的历史面前,几十年也许太过单薄、短暂,但对于中国的钓鱼活动而言,大概没有哪个几十年可以承载如此丰富的历程:钓鱼得以正名,得以兴盛,得以堂而皇之地升级成为体育运动,并且发展成一个欣欣向荣的产业。而且,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不止是钓,还有水,还有鱼。我们希望通过讲述不同年代钓鱼人的历程,来记录这些变迁,在它们变得面目模糊之前——而事实上,对于现在的钓鱼人来说,很多东西已经面目模糊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华朝熙 《钓鱼》2005,(6):23-23
回眸2004中国钓坛,翻阅过去年《钓鱼》杂志,我以为除了十件大事七大要闻外,还应该大书特书一笔的是,《钓鱼》杂志为全国钓鱼人开辟了个很好的“争鸣”平台。诸多钓鱼人直抒已见,探讨中国钓鱼的发展、方向,对钓技钓法作了很好的交流、切磋、商榷。这在中国钓鱼史上,中国钓鱼媒体上,恐怕是史无前例绝无仅有的。如果有人撰写中国钓鱼运动年鉴,有人撰写中国钓鱼史,应该重重地大写一笔。  相似文献   

9.
张莉 《钓鱼》2004,(2):8-9
在2004年中国钓鱼推广年,调动全民参与钓鱼活动的积极性,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钓鱼的行列是“头等大事”,我们大家首要的任务是普及钓技,普及钓鱼活动,因为只有这样,中国钓鱼才会——  相似文献   

10.
郁文生 《钓鱼》2005,(6):22-22
《钓鱼》2004年第15期刊登的《让我们走出“标准池”》、第22期《给钓鱼大师们的封信》,笔者先后读了这两篇文章,既是呼声,又是企盼,皆是建议大师们走出精养鱼池,走进自然水域。从深层次看,文中还道出中国钓鱼如何改革,如何与国际接轨道,乃至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就一些问题发表浅见,供各位“钓王”、“大师”们及众钓友参考。错误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1.
钓鱼望远镜休闲帽是在休闲帽上装上一副望远镜。这样做的好处是在钓鱼时可清晰观察到水面浮漂的动静,提高中鱼的机率。我们都知道,在垂钓的时候如果我们使用钓竿比较长或者光照比较强烈的时候,那么我们长时间看漂就很困难,而如果采用钓鱼望远镜休闲帽就可以很方便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何川 《中国钓鱼》2005,(9):40-42
前不久,《中国钓鱼》杂志转来钓友王先生的来信,咨询偶然钓到的一条“怪鱼”究竟是何方神圣。笔者拿起照片仔细一看,初步断定此鱼乃水族爱好者们常说的“清道夫”是也!可能最让人疑惑的就是这条“清道夫”的个头与我们平常在朋友家、水族店中看到的相差太大,莫非出现了变异不成!此外,很多钓鱼爱好者都知道,清道夫是热带鱼种,  相似文献   

13.
张莉 《钓鱼》2005,(1):6-7
时光荏苒,中国钓鱼走过了令人振奋的2004年。盘点收获,让热爱钓鱼和关注中国钓鱼运动发展的人们豪情满怀,激情荡漾——2004年,钓鱼比赛登上了全国农民运动会的大雅之堂,首次亮相国家级体育运动会,成为正式的体育竞赛项目,揭开了中国竞技钓鱼的新篇章。这让中国9000万钓鱼人欢欣鼓舞,倍感骄傲与自豪。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钓具分会和《钓鱼》杂志社日前共同倡议,把2004年作为中国钓鱼运动的推广年。其倡议书如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是党的十六大的主题。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全民开展钓鱼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用多样而高超的钓鱼技术来带动中国钓鱼活动的开展,成效必将显著。而高超的钓鱼技术要靠多种优良的钓具、辅助钓具装备,靠适用的饵料来发挥。为此,我们倡议,2004年作为中国钓鱼推广年。中国钓鱼推广年要广泛推广新颖的钓鱼技术和多种钓具装备,武装9000万钓鱼爱好者,鼓励他们亲近自然,走向…  相似文献   

15.
刘月樵 《垂钓》2005,5(5):53-54
对剩余浮力的探讨,在当今钓坛是一个热门话题。众多名家各抒己见,颇有些百家争鸣的阵势。现在这个话题不光是研究垂钓理论的高手们关注,连一些平常不注重理论,只知埋头钓鱼的休闲钓友们,也都参与了讨论。下面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一位《垂钓》杂志的多年忠实退休老读者,看了本刊关于剩余浮力的诸多文章后,颇有感触和疑惑,来到编辑部问能不能也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当然能了!我们非常希望这些常年钓鱼的普通钓友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要知道这类纯理论问题并不是钓鱼高手名家发表观点的专利,我们广大经验丰富的普通钓友一样有这个权利。  相似文献   

16.
新春畅想     
张莉 《钓鱼》2006,(3):4-7
爆竹声声辞旧岁。蓦然回首,不经意间我们又迎来了2006年新春佳节。在过去的岁月里,为了让《钓鱼》更精彩,我们一刻也不敢懈怠,奔波的脚步一刻也不敢停歇,钓坛的大事小情、钓鱼人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时刻牵动着我们的心。《钓鱼》在力求内容丰富多彩的同时,也热忱关注、投身中国钓鱼事业的发展,比如举办“海狮杯”全国钓鱼俱乐部比赛、倡议发起保护鱼水资源的“为爱行动”,特别是2004 ̄2005年成功举办“读者杯”全国钓鱼巡回赛……这些虽不敢说惊天动地,但拳拳之心起码让钓鱼人感动,使《钓鱼》在全国9000万钓鱼人中有了点小名气。这些年来,…  相似文献   

17.
华朝熙  朱广宇 《垂钓》2009,(2):32-33
钓鱼大师王永贵有句名言不咬钩,蘸点“药”。其实,王永贵所蘸之“药”,乃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水。初学钓鱼者听了感到这是个笑话,不以为然。其实这点水,暗藏了大师多上鱼的深意,也是王大师屡屡制胜的原因之一。钓鱼时感觉饵料发硬了,搓饵那三只手指时时在水盆里醮点儿水,使搓出来的饵保持柔软度,这是常人不会去注意的小事,可是王永贵这样做了。别看这点水,情况立马改变。我的理解是,大师在告诉我们,要时时注意钓的状态,保证饵料的适口性。  相似文献   

18.
油泼鲤鱼     
边疆 《中国钓鱼》2005,(6):67-67
我是个忠实的钓鱼迷,钓龄算起来已有30年了。但是说起吃鱼来,我还是个新人。因为过去是钓回来鱼就不管了,谁要谁拿,也不做,也不吃。  相似文献   

19.
毛一原 《钓鱼》2005,(6):22-22
所谓“标准池”,实际上是竞技钓鱼比赛及练习用池,我们称之为竞技池也许更加确切些。看了四川王钓友发表在2004。15期《钓鱼》杂志上的“让我们走出‘标准池’”的文章后,深感有部分钓友对真正的竞技钓缺乏正确认识,有必要指正下。  相似文献   

20.
文四清 《钓鱼》2005,(4):6-7
2004年,在《钓鱼》杂志“我钓鱼,我快乐,我健康”的钓鱼理念的熏陶下,在“2004年为钓鱼推广年”这个伟大倡议的推动下,中国钓鱼运动走过了充满激情和进步的一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