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科学之父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也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2.
颜家骐 《湖南教育》2006,(10):12-13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爱因斯坦也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  相似文献   

3.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提出问题或者说质疑是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先导,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质疑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究竟应当怎样去培养和激发学生质疑的技能呢?  相似文献   

4.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巧而已,而提出新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能让学生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学生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让学生在质疑中建构知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背景与理念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古人言:“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无疑则不进。”有疑问是学习新知识、产生新思想、发现新观点的起点,正确的质疑往往还是成功的开始。纵观科学史,每一次重大发现几乎都是从质疑开始的。正如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科学家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而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深刻地去领会他的这句话使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在教与学中不断地提出问题是极其重要的。”下面是我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如何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爱因斯坦曾提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在接受新知的过程中始终让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境,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是教学中的顾问、导演。新课标实施以来,语文课堂不可缺少的一个教学环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探究。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探究问题。  相似文献   

9.
人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教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处于教学活动主导地位的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也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下课,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主要应采取以下几种做法:  相似文献   

10.
新的《语课程标准》比任何时候都突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建议”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基于此,笔认为,新课标下的语教案编写,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师的单独的创作过程,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一理念从内容上强调了过程,使学生的探索经历和得出新发现的体验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在这种情况下,新课标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更新旧观念,树立新观念,改革教学形式势在必行。过程教学是实施新课标的好形式,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好土壤,是发展学生潜能的源泉。  相似文献   

12.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教学策略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因斯坦曾指出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和科学上的技能而已 ,而提出新的问题 ,新的可能性 ,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 ,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 ,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指出 :“最精湛的教学艺术 ,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一个要求 ,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提出问题 ?本文就此作一些探讨 .1 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形成现代教学理念传统教学注重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功能 ,把学生当作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自主性非常有限 .德国教…  相似文献   

13.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的进步。”李政道教授也说过:“我们学习知识,目的是要做‘学问’,学习,就是学习问题,学习怎样问问题。”两位科学家无疑说明同一道理:在  相似文献   

14.
钱梦龙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指出:“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渡‘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钱梦龙先生的这句话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当前文言文教学的困境。如何改变现状,优化教学是每一个热心于此的教育工作者冥思苦想的问题,一些新的想法不断提出,  相似文献   

15.
加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人文品位和审美情趣。”新教材改革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强调语文教育所具有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通过经典文学作品了解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新的语文教材在选材上突出了人文性,这也对当前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必须从审美的角度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语文教学过程。本文试图就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新教材蕴涵的人文因素加强审美教育这一问题提出一点粗浅看法。一、利用课文中再现的“自然美…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指在前人已经发现、发明的成果的基础上,做出新的发现,提出新的见解,开拓新的领域,解决新的问题,创造新的事物的过程。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深刻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  相似文献   

17.
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会有所滑坡。”为此,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这是古人治学的要义。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时至今日,这种质疑的精神在教学改革中仍然备受关注。《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师应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和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将他们培养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本文就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谈谈笔者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微型课题研究活动是教师审视教育教学和能动地改革教育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微型课题研究的关键要素,正如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巴丁博士所说:“决定一个研究能否取得成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他所选择的科研课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需要有创造性,有想象力,  相似文献   

20.
李万江 《山东教育》2004,(28):41-42
学贵知疑。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爱因斯坦也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