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我国高校"学生评教"研究综述   总被引:58,自引:1,他引:58  
我国学生评教的发展经历了定性评教为主、定量评教为主等阶段,本文对我国高校“学生评教”的目的和作用 、具体实施以及影响结果的因素进行了综述,指出了学生评教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 今后我国高校应根据目的而选择学生评教的形式和方法,以实证研究方法探讨解决学生评教存在的争议和问题,提倡学生评教与其他评估方法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高校学生评教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对高校学生评教中存在的分歧与解决分歧的方法进行了讨论,指出:为使学生评教更好地反映课堂教学效果,必须放弃学生评教的因素分析模式;充分考虑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实行工约式学生评教;引入社会文化的解释机制。  相似文献   

3.
产教融合能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有助于解决产业与教育失衡以及人才培养质量问题。阐述了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进行产教融合的必要性,基于培养目标导向的特色化建设思路,提出构建多立体协同的产教融合体系:促进研究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产教融合;探索产教融合模式,凝练特色;突出应用性评价,引导特色创建;构建多主体协同的特色化产教融合系统。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论述我校期中教学检查学生评教的优点与不足。我认为评教工作必须采用:自评;教研室评估;专家复评;学生评估等四种方式进行,以便更完善教师评估的方案,从而达到最合理、最佳的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5.
“用学生教”是对学生历史性、现实性的正确认识基础上的必然选择,它带来的是全新的教学资源观、教与学统一的师生观和教学公平观.“用学生教”是基于学生信条的学生活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倾听者、合作者、组织者,教学的组织形式、机制与方法依附于学生追求自我完善的自主探究、人际交往和问题解决等学习行为.  相似文献   

6.
教考分离的负面效应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就是实行教考分离。其目的是欲通过教考分离这种考试方法的改革,督促教师认真教,激励学生努力学,提高教学质量。对此,无疑应当给予肯定。但是,唯物辩证法的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在实行教考分离时,要注意到可能出现的负面效应,并从实际出发,采取解决的对策。实施教考分离可能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负面问题:第一,以考试成绩衡量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容易助长“应试”倾向。实施教考分离的方法主要有:①任课教师不命题,而由其他教师组成命题小组对考试进行统一命题;②任课教师…  相似文献   

7.
提高学生评教质量的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研究表明,学生评教的指标体系科学、评教组织过程严密、参与评教的各方严肃认真,学生评教就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学生评教才是可靠的,有效的。笔者认为,可以尝试通过以下方法与策略解决学生评教中的问题,以保证学生评教质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文献检索、问卷调查等方法,借鉴国外评教系统的经验,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了评教指标体系、设计了评教问卷,并给出了评教的具体实施方案和建议。实践证明,改进后的评教系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并在信度和效度上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9.
”教是为了不教”、“教材无非是例子”,是叶圣陶先生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反三”,是“不再教”的主要标志;如何促使“反三”,是“不再教”的基本手段和基本方法。从阅读的角度上说,如何通过“举”教材之“一”的例而达到“反”阅读其它文章之“三”的目的,是施教前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教学》2006,(7):F0002-F0002
新疆教学研究室,坚持服务教师的基本理念;通过深入课堂、组织教学研讨等途径,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指导;通过组织送教下乡、开展教学能手评选及各类教学竞赛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选拔培养优秀教师;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汇集推广教师的教科研成果等方法,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海鹏先生的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是中国近代史。他的各种研究论著,虽不乏具体而微的史实考辨,但更多的是有关中国近代史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宏观思考与评论。事实上,他的主要学术旨趣正在于探索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建构中国近代史的学科体系。他不是一位纯粹书斋式的学者,既有传统士人的入世精神,又有现代知识分子的参与意识。作为历史学家,他研究历史,不是为学术而学术,而是立足现实,既从现实社会中发现历史研究的问题意识,又力图从历史研究中寻求解决现实社会政治问题的思想资源。研究历史,观照现实,是其基本的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12.
郭预衡先生一生专攻中国文学史研究,是当代著名的文学史家,兼具史家之心、智者之思和文人之志。他拥有"史家之心",在他的中国文学史著述中,呈现出由浅而深三层内涵:一是走进历史现场,二是寻绎历史脉络,三是重构历史空间。他具有"智者之思",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审视社会的演变,洞察人性的精微,揭橥作家的心态;其著述堪称"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大学问、大文章。他肩负"文人之志",称许古代作家的"文采"、"才情"、"情致",其中国文学史著述极富文采和情感,据事以类义,援古而证今,字里行间流淌着一股堂堂正正的"浩然之气"。郭预衡先生彰扬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以丰厚的中国文学史著述,肩负人文学者的历史责任,形成独具风标的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被中国历代史家尊为史圣,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他对中国史学有开创性的贡献:一是创立了以纪传体为主要标志的五体体制;二是究天人之际,构建了他的历史哲学思想体系;三是通古今之变,阐发了他对治乱兴亡历史规律的卓越见解;四是成一家之言,完成了体大思精、彪炳千秋的名山事业,无愧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相似文献   

14.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杰出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作家和诗人 ,他在先秦史研究中取得了前人无法与之相比的成就。这是因为他是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研究先秦史的第一个典范。同时 ,他还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研究历史的许多科学方法 ,诸如乾嘉学派的归纳法、古史辨派的层次性归纳法、乾嘉学派和今文学派都曾使用过的内外线结合法以及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为了有助于史学研究方面的继承和创新 ,今天探讨郭沫若在先秦史研究中使用的科学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范文澜在创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过程中,为形成中国特色的历史评价体系作出了贡献。其中,对历史人物、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中国历史演进中对外关系的格局以及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等问题的论述,深刻揭示出历史问题的本质,具有突出的警策力量和启发意义,是一笔很有价值的史学理论遗产。  相似文献   

16.
《纽约客》对社会化生态的悲悯情怀,也是出国留学人精神的表现。白先勇通过创作,试图把人类心灵中的痛楚变成字,原因在于他对中国现代历史的不幸感,于是他关心整个中国人历史,并且赋予作品形象以“时光隧道”般的穿透力。可,白先勇小说也是书写中国化现象和人忧郁史的有机素材。  相似文献   

17.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以文运事,用文学之笔塑造历史人物成为典型形象,从而创造了中国传记文学,因此,司马迁又是一位文学家。司马迁是创立中国文学理论的先驱者,语言巨匠,散文大家,他所写的史传人物是实录而不是虚构,但他做到了史笔与文笔的交融,对史传人物生活细节的遥情想象,高于生活,仿佛虚构,而合于实录之度,因此《史记》人物不是小说人物。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里,月份牌曾经走过灿烂的岁月,也曾经令人炫目不已。在月份牌隐藏于历史舞台约一个世纪之后,其模糊的历史轮廓和发展脉络在中国艺术史、商业广告史上的艺术价值是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的。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创作了大量的中国题材历史小说,通过对作品中中国的描写和中国人形象的塑造,表现出他对中国与中国历史文化的认识与看法。文章拟通过对其中国题材历史小说的分析,指出他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的特点,以及这一形象与文本所处的历史、文化语境的关系,并进一步运用形象学理论来分析这一形象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滕大春先生是新中国外国教育史学科的主要奠基者之一,改革开放时期外国教育史领域公认的领军人物.他自觉地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运用到我国外国教育史的教学和研究中,创造性地对外国教育史的含义、学习外国教育史的意义以及学习和研究外国教育史应坚持的基本原则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并把它用来指导河北大学的外国教育史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了解和把握其在外国教育史研究中的杰出贡献,对于建立我国的外国教育史学科,加快我国外国教育史研究的步伐,丰富和完善我国教育理论宝库,对我国当前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