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建辉 《出版科学》1999,(2):9-14,8
“五四”是中国所史的一个重要的界碑.也是中国出版的一个重要的年代线。也许“五四”并没有从机器生产力上产生时代性的变革,它却从“人”这个生产力要素上开创了出版的新时代。“五四”在中国出版史上的重要意叉,在于它开辟了一个新时代,开辟了新出版的未来的方向?在中国,新出版是相对封建时代出版而言的,是资本主叉出版的别称,它是与新文化一起而采的。新文化与新出版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而又研究无多的历史课题,新出版对于新文化的贡献不是奉文的研究重点.这里侧重于“五四”新文化对新出版的推动作用的阐连。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期(1915—1923)的主要传播媒体是出版物。“五四”新文化借助出版这一物质形式而传播思想,繁衍壮大。而新出版也是在新文化的生长中开辟自己的前进道路的。本文从出版格局的重造、思想和出版的会合、编辑生产力的变革三个方面,论述了新文化对于近代出版的重要影响,指出新文化辟出新出版的广阔前景,同时也阐明了思想和出版的会合与互动是新文化壮大的内在驱力,从而揭示“五四”在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的同时,也开辟了中国出版史的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3.
第三章现代出版事业的转化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伟大革命运动,也是彻底反对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也标志着中国革命出版事业的开端。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30年间,是中国现代出版事业中新旧力量从并存、较量到交替的时期,这时期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一、从“五四”运动到大革命阶段(1919—1927年) “五四”时期传播新文化最早的刊物是《新青年》。它1915年9月创刊(原名《青年杂志》,由陈独秀主编,自第二卷起改现名)即竖起“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向封建主义开火,介绍西欧新思想、新文化,批判中国旧思想、旧道德;同时又举起文学革  相似文献   

4.
<正> Ⅲ五四运动与北京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五四运动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时期,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五四运动不仅是一个政治运动,也是一个新文化运动。它以“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目标,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向几千年的孔孟之道展开了猛烈的攻击。这样一个伟大而彻底的思想革命运动是有史以来空前的,它对全国人民来说也是一次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在这种形势下,作为宣传新思想、传播新文化的图书馆也不能不受到影响。这一时期,有两方面的力量对图书馆的办馆方针、服务观念、服务措施等问题有所阐发和推进。一方面是以李大钊为首的无产阶级革命派,他们把图书馆作为传播马列主义思想,团结人民和教育  相似文献   

5.
80年前“五四”运动的革命暴风雨唤醒了沉睡的神州,孕育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掀开了中国历史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篇章。“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这是“五四”运动的一个伟大的历史功绩。中国共产党在创建时期很重视创办自己的报刊,...  相似文献   

6.
《“五四”前夕的中国学生运动》随想录彭明最近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张惠芝同志撰著的《“五四”前夕的中国学生运动》一书,很高兴地粗读了一遍,感到写的不错。“五四”前夕的学生运动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前奏和预演。前人虽然写过不少的论文、回忆录、资料等,但作为一本...  相似文献   

7.
冯雪峰(三)     
流浪北国毅然入党有人将中国的“五四”运动比之为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而文艺复兴运动的根本思想是“人的觉醒”,那么“五四”运动也就是“人的觉醒”运动了。这有一定道理,但是“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发生在无产阶级为彻底解放全人类的革命洪流中,资产阶级的  相似文献   

8.
“五四”运动,标志着我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是反帝、反封建,提倡民主与科学历史新阶段的转折点。回顾“五四”运动这一伟大变革的时代,用现实的眼光去重新审视“五四”时期新闻改革的艰苦历程,对于今天新闻工作者更高地举起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推进我国跨世纪的新闻改革,使新闻工作更好地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是大有神益的。“五四”运动前夕,由于西方列强瓜分中国,军阀连年混战,广大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新闻事业也是一派调零的景象。当时除少数几家民主主义报刊宣传报道的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9.
西诗汉译为五四时期的思想变革和社会转型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研究五四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学和文艺思想提供了绝佳素材。本文从探讨五四时期的文学、思想和社会背景入手,旨在研究西诗汉译编辑出版的语体特征。  相似文献   

10.
陈钰 《新闻前哨》2012,(10):18-18
理念的突破.是最有价值的创新。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举办新闻干部研修班,在实践“开门办报”理念的同时,也给我们开启了智慧之门,助推我们在思维方式、价值理念上实现了一次全新的变革。其一.职业新闻观得到提升我们23位学员,大部分来自各县市区委宣传部,在行政岗位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可谓是“半路出家的和尚”。作为地方党委宣传部门,围绕县委中心工作。宣传报道新典型、新业绩、新气象是义不容辞的职责。但是,如何在全省范围内审视、比较地方的差异化、特色化,以更专业的新闻眼、新闻触觉来感知领悟它,从而写出“见人见事见思想”的高质量稿件,是考量我们这次所学的核心课题。  相似文献   

11.
90年来,对于“五四”的纪念与表述,大多停留在意识形态的论争,极少有学者愿意从社会层面去认知那个时代的精神遗存。原本内蕴丰厚,值得再三解读的所谓“五四精神”,多年以来,被简略在爱国与卖国的二元表达之间。“五四”不仅仅是德先生、赛先生、费小姐的粉墨登场,“五四”也不仅仅是一曲简单的爱国主义赞歌。“五四”之复杂,如同一个热闹的舞台,也如同一个各种新思潮和新主义的试验地。文学革命、学生运动、罢市罢工、抵制日货以及新式知识分子的种种社会和政治活动,使“五四”之年成为一个意蕴丰富的历史切片,而“五四”所呈现出来的种种话题,至今仍有历史回响。  相似文献   

12.
五四运动作为民主革命时期的大事件,其深远的影响集中体现于知识界在诸多报章杂志的相关报道或相关论文、著作经久不衰的言说中。或者说,国人对五四的纪念从未中断过、对五四的解读也从未停止过,五四运动的成因、性质、意义、精神在这种不断的探讨中逐步趋于共识并得到升华,五四的荣光与精神也由此得到了传承和光大。百余年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始终散发着不朽的光芒,它不但激励着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也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继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期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刊物——“新青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青年"与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新青年"是现代中国革命史上最重要的杂志之一.它由1915年开始出版.中间几经变动,直到1926年最后停刊,前后共存在了十年以上.它跨过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末尾,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渡,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准备期.它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反封建的文化思想运动和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及其变为思想运动的主流的过程.对于研究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准备时期的中国报刊史,"新青年"是一个最重要的刊物.  相似文献   

14.
继往开来,为繁荣新世纪的出版事业而努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世纪的第一次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对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作了重要指示,丁关根同志也就今年宣传思想工作作了重要讲话。在这次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上,我们要认真学习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增强做好今年出版工作的决心和信心,认真按照要求部署好、完成好新一年的工作任务。 (一) 在过去的一年里,出版战线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十五届五中全会和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一手抓繁荣…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期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政治运动时期,也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化运动时期,北京新闻界也出现了一种光明的图景。北京的一部分报纸,如“国风日报”,“晨报”等,在宣传反帝反封建,宣传新文化方面超过一定的作用,而“新青年”、“每周评论”等期刊在宣传反帝反封建和宣传新文化方面超过重大的作用。现在把这个时期的报刊情况介绍如下。这一时期的报纸“国风日报”原是辛亥革命以前“同盟会”的机关报,辛亥革命以后继续在北京出版。1914年5月,这个报纸因攻击袁世凯而被封闭。袁世凯死后,该报仍坚持反对军阀的斗争和鼓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思想。报纸对段祺瑞政府的攻击是十分尖锐的,它不仅运用社论、时评来对段进行公开责骂,如1917年3月8日  相似文献   

16.
“五四”时期是中国期刊发展史上革故鼎新的重要时期。新文化的浪潮既改换了期刊的传播内容,同时也刷新了期刊形式自身。期刊由竖排改横排就是“五四”时期期刊形式变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最早的横排期刊当推1915年由中国留学生创办于美国康奈尔的《科学》。该刊自创办起就采用横排和新式标点,并因此而颇遭国人非议,但未改初衷。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中说:“其印法旁行上左,兼用西文读点句,盖便于插写算学物理化学诸方式也”(《中国报学史》第153页,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年重印本)。除出版内容对出版形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赵冰  孙雪松 《出版参考》2015,(17):46-47
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三次翻译高潮,即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的科技文献翻译,“五四”运动前后的西学翻译.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出现了第四次翻译高潮.这次翻译高潮从规模到质量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仅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世界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翻译与出版有着不解之缘,大部分翻译成果是通过出版发表的.近年来,翻译出版图书对中国出版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不但品种数量日益增长,且内容丰富新颖,弥补了国内原创市场的不足,并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中国原创畅销书类型.  相似文献   

18.
张芹 《新闻界》2006,(5):87-88
陈独秀在著名的《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曾经强调,“科学”与“民主”对“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具有重要意义,并表示“断头流血”都将拥护之。从而高扬起“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④因此,重视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宣传也如同重视宣传新思潮、呼唤民主政治一样,成为“五四”时期许多新文化传播媒介不可或缺的重要传播内容。详细考察身处于新文化传播热潮中的《晨报》附刊,不难看到它作为新文化传播媒介中重要的一份子对“赛先生”的全面传播,  相似文献   

19.
(一) 2000年,《德先生茶馆丛书》荣获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的“五个一工程”好书奖一等奖,今年4月这套丛书又被湖南人民出版社作为参加全国优秀青年读物评奖的选送书,这套丛书的策划是较为成功的。 1998年底,我开始考虑1999年的出版选题计划时,觉得1999年大有文章可作:“五四”运动80周年,国庆50周年,20世纪最后一年……如何在这么多的热门题材中独辟蹊径,策划出既与众不同,具有独特个性,又具有一定的历史纵深感和强烈的现实意义的书籍呢? 经过调研,我开始重点考虑关于“五四”运动的选题。“五四”运动有两大口  相似文献   

20.
亚东图书馆是一家出版机构,它以标点古旧小说出名,以至鲁迅也说,标点要让汪原放,作序要推胡适之,出版则只能由亚东图书馆。汪原放是亚东的编辑,也是亚东老板汪孟邹(1877-1953)的侄儿。亚东原本是一家不太起眼的小书店,可是却在“五四”来潮时在中国近代出版业中木秀于林。汪孟邹曾说到他对于新书业发生兴趣的原因,也就是接受新思想的原因。他从阅读当时的新书和新报中,对新书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至于要投身于新书业。“新书业与中国文化关系很密切”,大概可说是他的一个出版理念,由此可见他接受新思想与从事新书业差不多是同步的。除了汪孟邹这个老板的因素而外,因缘际会,亚东还得助于两个风云人物。这两个人就是陈独秀与胡适之。如果说亚东是一艘出版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