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作文》2010,(10):21-21
冬至,气温骤然下降,寒冷的冬天就在身边。但屋里,却是其乐融融。有家人的团聚,再寒冷的冬天,心里都是暖暖的。你瞧,我们全家人正围坐在一起,蘸着醋,吃着可口的饺子呢!这样的夜晚,让人难忘。因为快乐,所以记忆犹新;因为幸福,所以值得回味。吃着冬至的饺子,尝到幸福的味道!  相似文献   

2.
张曦月 《辅导员》2016,(5):31-32
辅导点拨冬至是我国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作者描写了生病的奶奶冬至节给全家包饺子这件事,刻画了一个不一样的冬至节,字里行间充满浓浓的关爱,使读者感受到浓厚的亲情。冬至又称"冬节""长至节""亚岁",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俗语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吃水饺的习俗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而流传下来的。  相似文献   

3.
知识库     
饺子的来历:对于饺子的来历,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颇多。其中最著名的有两种说法:其一:饺子原名"饺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辞官回乡。  相似文献   

4.
冬至饺子     
下午,一个朋友给我发了个短信,告诉我今天是冬至。哦?没有任何准备,就到冬至了?还没有缓过神来,朋友又不厌其烦地叮嘱我要去吃饺子。那是当然了,要不然冻坏了耳朵怎么办?  相似文献   

5.
过年一定要吃饺子的,是科学家规定的,人们就用面粉做出来。(章怡雯一5岁)很久以前北方很冷很冷,把耳朵都冻红了,人们突然想到要发明耳朵形状的东西来吃,就有饺子了。(童一欣一6岁)饺子捏成金元宝的形状,看起来很好看,吃了可以发财。(詹伟未一6岁)问不倒博士说:张仲景是东汉的名医,他看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就在冬至那天向穷人送药治伤。这种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病人。每人两只娇耳和一碗汤。人们吃…  相似文献   

6.
饺子是老百姓最爱吃的面食之一,特别是每年的冬至,大江南北到处饺子飘香,因为听老人家说,冬至吃饺子,冬天不会冻坏耳朵。本期我们来做两款特别的饺子。  相似文献   

7.
胖巫婆本来不胖,她每天在家研究巫术。这天,她研究出一个特别棒的巫术,把毛巾往碟上一盖,嘴里念:"嘟噜嘟,嗒啦嗒,煎饺子,煎饺子。"随后毛巾一掀,一碟香喷喷的煎饺子就出现了。吃了煎饺子,再把毛巾盖在果盘上,"嘟噜嘟,嗒啦嗒,大香蕉,大香蕉。"一串大香蕉出来了,她啊呜啊呜吃完了香蕉。  相似文献   

8.
裘影萍 《小读者》2013,(2):37-37
饺子是我国民间喜爱的一种传统食品。不过,饺子最初不是食品,而是一味药,原名叫作“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发明的。 张仲景是我国医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医学家,人称“医中之圣,方中之祖”。他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即使在长沙为官时,也常力百姓除疾医病。东汉末年,连年混战,从长沙弃官告老还乡后的张仲景,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回到家他心里总记挂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百姓,便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  相似文献   

9.
拾地软     
进入腊月之后,天气一天冷似一天,在寒冷的渭北,那凛冽的寒气,简直跟冰刀似的,你还没有感觉到,手脚上已经被划出一道道裂口。故而,陕西很多地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说是冬至吃了饺子,进入数九寒天后就不会冻耳朵。  相似文献   

10.
“金元宝”     
我喜欢吃"金元宝"——饺子。把饺子放在锅里煮,等水咕噜咕噜冒泡泡,饺子都浮起来,就熟了。我吃"金元宝",喜欢先把它咬开,吃里面的  相似文献   

11.
李阳海 《初中生》2014,(3):15-15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材料一二十四节气之一——谷雨(下图)材料二传说,张仲景告老还乡时正值冬至。他路过白河岸边,看到风雪里劳作的乡亲们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弟子搭起医棚,架上大锅,把羊肉和一些祛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煮好后再用面皮把它们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耳朵很快就好了。此后,就有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相似文献   

12.
吃福饺     
除夕的晚上,我们在爷爷家吃饺子。饺子出锅喽!我端起一碗羊肉饺子就吃了起来。这时,爸爸说:"谁吃到有花生的饺子,谁就有福气哟!"我和哥哥一听,赶紧大口大口比着吃起饺子来。没吃一  相似文献   

13.
《家庭教育》2005,(9B):47-47
张仲景是东汉的名医.他看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就在冬至鄢天给穷人送药治伤。这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了以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今天,我们用不着用“娇耳”来治冻烂的耳朵了,但饺子却已成了人们最常见、最爱吃的食品。  相似文献   

14.
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我们迎来了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三十。我们这里有除夕包饺子、初一吃饺子的习俗。这天,刚吃罢晚饭,妈妈、嫂嫂就忙开了:妈妈剁陷,我也扎起围裙帮嫂子擀饺子皮。嫂子从衣袋里拿出一个一元的硬币,包到一个饺子里面,说:"今晚,谁吃到到这个饺子,他就是咱家的‘福星’,表示他前程似锦,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一席话,说得我们哈哈大笑。哥哥笑着附和说:"谁要吃到这个饺子,谁就最有福。咱看看谁最有福。""哗!"  相似文献   

15.
裘影萍 《初中生》2010,(5):43-43
饺子是我国民间喜爱的传统食品。不过,饺子最初不是食品,而是一味药,原名叫作“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发明的。  相似文献   

16.
若山 《小读者》2012,(12):46-46
作为对寒冬的计时方法,我国民间将冬至后的81天划分为9个阶段,每一个阶段为9天,称作"冬九九",也就是常说的数九寒天。其中,每年冬至后的第19天至27天称为"三九"。一年中,冬至这天白昼最短,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最小,地面得到太阳热量最少,应该说最冷在冬至了,但是事实却不然,倒是"冷在三九"。这是为什么呢?气象专家说,地面的气温冷暖,不仅是受太阳光线照射强  相似文献   

17.
①徐夕——饺子 饺子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特色食品,起源于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首创用于包药物的“月牙馄饨”。元代以后,饺子即成为中国人过年的必备品。饺子在年夜饭餐桌上必不可少,尤其是在北方,包饺子、吃饺子,已经成为大多数家庭欢度除夕的重要活动。  相似文献   

18.
寒食节     
每年,清明的前一天(或两天),即从冬至日算起的第一百零五天,为寒食节。寒食节的习俗:寒食节这天,人们不能动烟火,只能吃事先准备好的冷食,所以也叫禁烟节、  相似文献   

19.
白云峰:中国博奇环保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兼CEO,2007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07年度时尚先生获奖者。"不知道白先生吃不吃速冻饺子?您对毒饺子事件如何看待?""我吃速冻饺子。中国卖  相似文献   

20.
饕餮之徒     
第一天,上帝说:"世间应该有包子……"于是便有了包子。第二天,上帝说:"世间应该有面包……"于是便有了面包。第三天,上帝说:"世间应该有吃这些东西的人……" 于是便有了我这种饕餮之徒。我外公从小生活在大连。所以,家人也在他的带动下隔三差五地吃面食。外公包的饺子特别好吃,面皮是自己做的,听说是一百多年的老面了,吃起来劲道十足。馅是韭菜、葱、肉馅混合在一起,有时还放有豇豆。饺子下锅滚上几滚就可以捞起来了。饺子是分盘装,一人一盘。一人还有一碗清稀饭,一碗饺子汤。吃饺子时可以放料也可以不放,全凭个人爱好。最好的是吃一个大蒜,一咬,又脆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