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师:小女孩又冷又饿,无人同情,大年夜冻死在墙角里。有同学提出:课文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她死了,为什么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现在请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来读第二段,想想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分别看到什么景物?边读边划出所见景物的句子,回答时先读句子,再说景物。[由一段直奔三段。根据学生提出的难点,进行变序教学。] 生:小女孩共五次擦燃火柴。(读略)分别看到大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与奶奶飞走。(教师板书)  相似文献   

2.
一、铺设处自学路线   学生在明确自学目标后,教师要为学生的自学设计路线。让学生循序渐进,向自学目标迈进。如自学《卖火柴的小女孩》, 1.大年夜,天快黑了,又下着大雪,小女孩为什么还在街上卖火柴 ?2小女孩擦燃几次火柴 ?3每次擦燃火柴的原因是什么 ?她看到什么 ?4小女孩看到这些说明什么 ?这就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设计的一份“路线图”。   二、放手独立自学   学生在独立自学时,教师要做到“三保证”: (一 )时间保证,要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一般以绝大多数学生完全成任务为宜。 (二 )保证学生都积极参与自学活动…  相似文献   

3.
火柴联想     
儿时,对于火柴的认识,无非就是局限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情节之中。在怜悯小女孩短暂生命的同时,我也对火柴充满憧憬。因为故事里的小女孩从微弱的火光中看见了妈妈,看见了奶奶,看见了一切她最想看到的东西。在我看来,火柴是能给人带来希望的东西。一合上书,我便跑去问妈  相似文献   

4.
一、激情导入 师:在一个冷又黑的大年夜,一个穷苦的小女孩手里拿着一把火柴沿街叫卖。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她擦燃了手中的火柴。那么,在一次次擦燃的火光中她看到了哪些幻景,最后的命运又如何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质疑问难 1.先说一说在第一节课的基础上你还读懂了哪些内容?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写道:小女孩冒着风雪、兜着火柴在街上叫卖,可是整整一天,“谁也没有买过她一根火柴”.冻得实在受不了时,她才从整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她冻僵的小手.小女孩出卖的火柴能在墙壁上擦燃吗?  相似文献   

6.
言语的表述绝大部分不以缩句的形式出现,多是叠加了修饰语的句子,这样,说话人的意思才能表达得清晰、准确、具体、鲜明。在阅读教学中,我事先对重点的修饰词语进行预设,在范读中我故意漏掉该词,从而引起学生的争议。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她终于抽出了一根。”我读成“她抽出了一根”。此时,课堂立掀波澜,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生“:终于”写出了小女孩在擦燃第一根火柴前,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的。师:那么,小女孩在擦燃第一根火柴前会想些什么呢?生:唉!我还是不回家吧,家里和街上一样冷的。生:真是太冷了,搓搓手,我还是再坚持一下…  相似文献   

7.
题1 四岁的男孩向爸爸要象火柴棒那样的小木棒,他知道火柴是不好玩的。爸爸就从盒子里拿出火柴,把火柴头削掉后给了儿子。奶奶批评爸爸说:“你怎么能损坏火柴呢?”妈妈听到了,又批评奶奶:“你怎么这样说呢!一盒火柴不过值一个戈比,算得了什么!”奶奶反驳说:“这决不是一个戈比的问题,而是怎祥爱惜东西的问题,火柴不是给孩子玩的,不能降低它的使用价值。”男孩听了奶奶的话,把火柴棒放在一边,对奶奶说:“奶奶,您给我买小棒,好吗?”奶奶答应了。第二天,奶奶把买来的小捧给了孩子,男孩非常高兴。  相似文献   

8.
五年制第九册26课《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有一句话“她爸爸一定会打她的”。作者通过这句话要向人们说明什么呢?许多同志认为是:揭示小女孩的爸爸有着沉重的负担和内心的痛苦,由于生活的逼迫,所以在小女孩没有卖掉一根火柴,挣得一个钱时,不得不打她。他们的依据是:“爸爸难道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吗?”(见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备课教案》) 如果说此句旨在揭示小女孩的爸爸有着沉重的负担和内心的痛苦的话,那在文中应该有所暗示或交代。但从文中看来,找不到揭示小女孩的爸爸有什么沉重的负担和内心痛苦的字句。至于生活所迫,在那种社会里,穷人生活在饥寒交迫之中,爸爸为什么“一定”要打自己的孩子呢?  相似文献   

9.
师:请看第五幅图。图上画的是谁,它在干什么?这一部分(指着小猫想象的部分)画的是什么意思? 生:(略) 师:请一个同学读第一句话。 生:小猫看见了,就把小鱼种在地里。 师:小猫“看见”了什么?为什么把鱼种在地里?  相似文献   

10.
<正>《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讲述了一个家境贫寒的小女孩在圣诞夜卖火柴并最终冻死街头的悲惨故事。这个在圣诞节气氛烘托下更显得饥寒交迫、懂事又可怜的小女孩,在下着雪的寒冷夜晚里一根火柴都没有卖出去,她只能蜷缩在墙角靠着点燃一根根火柴获取一点点可怜的温暖,火柴短暂的光亮为小女孩带去了心灵的慰藉。随着一根根火柴的点燃,她从火柴的火焰当中看到了大火炉、看到了丰盛的晚餐、看到了圣诞树、看到了最疼爱她的奶奶,这四次火柴点燃时,小女孩所看到的幻象就像是一幅幅绘本图画一样,  相似文献   

11.
【片段1】(教学第2自然段)师:刚才我们说小女孩摘了几片花瓣送给她的妈妈,课文的第几自然段是写小女孩摘花瓣的?请你找出来,用心读,仔细想,能从中读出小女孩的懂事吗?(学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师:小朋友,读着读着,在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生1: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小女孩俯在花前,在小心地摘花瓣。  相似文献   

12.
片段一:师:指读生字“妻”,你会组词吗?生1:夫妻。生2:妻子。师:谁是谁的妻子生1:妈妈是爸爸的妻子。生2:外婆是外公的妻子。生3:婶婶是叔叔的妻子。生4:邓奶奶是周总理的妻子……师:你觉得谁是谁怎样的妻子?为什么?生1:妈妈是爸爸的好妻子,因为妈妈每天给爸爸烧饭洗衣。生2:伯母是伯父贤淑的妻子,因为伯父生病时,她整天细心照料他。生3:婶婶是叔叔的坏妻子,因为她太懒,还跟叔叔吵架。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你知道“妻子”还有什么别的称呼吗?生1:夫人。生2:太太。生3:老婆。(师生大笑)师:说得好。妻子是女性,所以“妻”字下部是个“女”。片…  相似文献   

13.
《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设计小女孩每次擦火柴都产生了一个幻觉。她擦燃第一根火柴时,感到自己坐在大火炉前面。这时小女孩的美好幻想是得到温暖。而火柴灭后,她面对的悲惨现实是寒冷。擦燃第二根时,由于饥饿,她想得到食物,所以火光里出现了烤鹅。擦燃第三根火柴时,...  相似文献   

14.
师 :这节课 ,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 ,和1600多年前的张衡一道遨游在美丽的星空下。(播放轻音乐)师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教师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师 :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生 :我看到了蓝蓝的天空 ,有许许多多的星星。生 :我看到了无数颗星星挂在天上 ,一闪一闪的 ,好像在向我眨眼睛呢。生 :我还看见 ,张衡躺在奶奶的怀里 ,耐心地数着星星呢。师 :你们想得太美了 ,我们来看作者写得怎么样?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 ,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三分钟后)师 :有谁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生 :晚上 ,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  相似文献   

15.
《良师》2004,(18)
⒌火光中,一个声音问她:“Doyouhaveastove?Areyoufeelingcold?”这时一只火炉出现了。小女孩大声喊道:“Ihaveastove。Ihaveastove。”⒎火柴又熄灭了,这次出现的是grandma,小女孩燃起所有的火柴大叫:“grandma,comehere。comehere。”littlegirl被奶奶紧紧抱在了怀里,永不分开。⒏Thenextday,peoplefoundthelittlegirlwasdead.⒍她又点亮了一根火柴,一个声音问她:“Doyouhaveaturkey?Areyoufeelinghungry?”火光中一只火鸡出现了,“Ihaveaturkey。Ihaveaturkey。”她喊道。卖火柴的小女孩…  相似文献   

16.
《雪化后变成了什么》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积累、运用六”中的一篇阅读文章。教学时,两位老师都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由于引导的方法不同,所以效果也不一样。教法一师:雪化后变成了什么?你同意谁的观点?生:我同意爸爸的第一个观点。生:我认为爸爸的第二个观点才是正确的。生:我觉得隔壁小孩说的对。师:那么,到底谁说的对呢?生:还是隔壁小孩说得对。师:好!(教师很满意地坚起大拇指)教法二师:雪化后变成了什么?你同意谁的观点?生:我同意爸爸的第一个观点。生:我认为爸爸的第二个观点也是正确的。生:我觉得隔壁小孩说得对…  相似文献   

17.
[案例]师:同学们,你们猜猜,今天老师口袋里鼓囊囊的,究竟装着什么?学生纷纷猜测:我猜是几本书;我猜是一把伞;我猜是玩具……师:(慢慢地从口袋里拿出糖果)没想到吧,是一颗颗穿着裙子的糖果。请你们用眼睛仔细观察最外面的糖纸,你看到了些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生:我看见糖纸像一件花花绿绿的外衣。师:观察到了它的颜色,想得真不错。还有不同的吗?生:我觉得它像一座小房子,糖娃娃就住在里面。师:挺有创意,与众不同。来,我们一起请出里面的糖娃娃吧。怎么样才能请出来呢?请大家想想办法(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过程)。你们都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他…  相似文献   

18.
奇妙的小屋     
叮叮咚咚的琴声,把我们引进了幼儿园的小屋。这是一间多么奇妙的小屋呀! 在这间小屋里,我们看到了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看到小红帽在给我们讲狼外婆的故事,还看到卖火柴的小女孩在擦最后一根火柴。我们真想、真想给小女孩送许多火柴,让她一辈子也擦不完……在这闻小屋里,七个豆芽兄弟在跳舞。一会儿跟这个跳,一会儿跟那个跳,有时又三四个兄弟手拉手跳,  相似文献   

19.
(出示课文插图)师:你看到了什么?生:看到一家三代在田野里散步。生:看到一个中年男人背起一个老人,一个中年妇女背起了一个小孩。生:看到当时的景色很美,有金黄的菜花、碧绿的菜畦。师:你感受到了什么?生:我感到画面上的男人很孝顺,他能够背起他的母亲,可见他爱他的母亲。师:爱,体现在“背”这个动作上。生:我感到这一家人特别的和睦,特别温馨。生:我想起了一个场景,好像是1994年,那时我还非常小。我们温州发了一次洪水。我、奶奶、父亲和母亲被洪水困住了,后来我的父亲背起了奶奶,母亲背起了我,情景虽然没有像课文里描写的那么美,因为我们…  相似文献   

20.
前段时间,学校进行了教学开放周活动。一位年轻老师上了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文章内容,体会小女孩的悲惨命运之后,利用多媒体展示小女孩在第五次擦燃的火柴亮光和幻觉中,在奶奶的怀抱中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其实意味着小女孩是在寒冷和痛苦中死去了,在那样黑暗的社会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