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科学探究教学实质上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研究活动。它不直接把构成教学目标的有关概念和认知策略告诉学生,而是创造一种智力和社会交往环境,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有利于开展这种探索的学科内容要素和认知策略。科学探究教学的实施可以从七个方面着手进行:情境设计、探究性提问、探究性讨论、探究性演示、模拟历史题材的科学辩论活动、探究性实验、信息技术对科学探究教学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科学探究学习教学实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探究教学实质上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研究活动,它不直接把构成教学目标的有关概念和认知策略告诉学生,而是创造一种智力和社会交往环境,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有利于开展这种探索的学科内容要素和认知策略.科学探究教学的实施可以从八个方面着手进行:科学探究教学活动的情境设计,科学教学探究性提问,科学教学探究性演示,科学教学探究性讨论,模拟历史题材的科学辩论活动,科学教学探究性实验,学习环教学方法,信息技术对科学探究教学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探究性学习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发情趣,掌握程序与方法。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探究性学习模式,英语学科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选择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一、突出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特点一是自主性。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来展开教学过程。经过积极的探索和发现、亲身的体验与实践,以自己的方式将知识纳入到认知结构中,并尝试用学过  相似文献   

4.
探究性教学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也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探究活动。探究性教学的目标是:通过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获得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科学思维、问题解决、合作交流等能力,掌握科学方法,获得对科学探究本身以及科  相似文献   

5.
探究性教学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也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探究活动。探究性教学的目标是:通过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获得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科学思维、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等能力,掌握科学方法,获得对科学探究本身以及科学本质的理解。为了较好地达成这一目标,在实施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6.
科学探究是初中科学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教学实践中,科学课程的探究性教学存在学生探究热情不高、科学课堂探究活动的探究功能不强、探究性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科学课程探究性教学的成果输出。在提出并分析初中科学探究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就提高初中科学课程探究性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着重强调了"探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实践和探索,以问题探究性教学为出发点和归宿.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探索活动;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建构活动,是一种形成性活动;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知识的再创造活动;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反思活动.增强学生探究的好奇心,激发出学生潜在的创造力,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氛围中增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是综合运用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思维的能力。在小学科学探究教学中,就是通过小学生思维发展建构科学概念,而科学问题串对引领小学生高阶思维发展具有较高应用水平。笔者通过对高阶思维含义分析、小学科学探究性问题串的课堂应用分析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提出小学科学探究性问题串的设计策略:基于生活化的唤醒策略,基于精细化的支架策略,基于角色化的驱动策略,基于动态化的建构策略。通过发展学生思维力、探究力等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科学概念的自主建构。  相似文献   

9.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小学科学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历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因此,将探究能力纳入到教学的内容标准之中,强调科学探究不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教学途径。那么,我们怎样构建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性的实验  相似文献   

10.
探究教学作为现代教学的一种模式,其实质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的探究过程来获取知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怎样在课堂教学中用实验体现学生的探究性呢?本文将对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原则和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直观是在教学媒体直接作用下产生的一种认知活动。因为它符合小学生“具体感知——形成表象——抽象概括”的数学学习规律 ,所以在教学中被广泛采用。作者根据教学实践并结合相关理论 ,对小学数学直观教学的有关问题做了有益的探讨 ,指出直观不是目的 ,而是手段 ,要把握时机 ,在认知衔接点、疑难突破点、规律探索点、知识深化点和思维创新点运用直观手段 ,从而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2.
以广东省两所普通高中的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青少年科学创造力测验》和《中学课堂教学策略感知量表》,测量中学生的科学创造力水平、教师的课堂教学策略实效以及课堂教学策略对中学生科学创造力的影响情况,研究发现,中学课堂教学策略中的教学动机策略维度和教学方法策略维度能够正向预测学生的科学创造力水平。为了优化课堂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科学创造力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动机策略维持学生认知与情感的开放性、制造学生情感与认知的冲突;通过教学方法策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发现和解决问题、训练学生复杂的思维过程和想象力、提升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大学本科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与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大学本科研究性学习既是学习方式,又是过渡性学习发展环节。它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作为主体从事的以学习和发展为目的的研究活动,是体现从“学习科学真理的认识过程”到“发现科学真理的认识过程”的过渡性认识发展环节,是教学从“教”到“不需要教”的中间转化环节。  相似文献   

14.
科学写作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原有的科学知识经验,引发认知过程、提高认知效率,促进前概念向科学概念发展,提升科学推理能力,是科学教育的有效路径。科学写作过程由计划、转换和检查构成,具有循环、交互性。任务环境和作者的长时记忆对科学写作亦有影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科学写作的内在认知过程及外在影响因素予以针对性指导。  相似文献   

15.
将研讨式教学方法带进研究生课堂教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讨式课堂教学是以研讨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研讨式课堂教学是为研究而学习,为教学而学习。通过研讨式教学,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也提高了科研能力,获取一些科研创见。  相似文献   

16.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选择的适合自己学习风格并能提高学习效率的学习方法。元认知策略对学习者学习策略的选择起指导和调控作用,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元认知策略对学习者学习策略的选择起导向作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丰富学生的元认知体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而且在帮助教师提高外语课堂教学效果方面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前高校师范生教育存在着学习主体性的缺失、主体认识力的弱化、知识面的褊狭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彰显主体性的培育理念,努力探索养成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教学形式,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机地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将多年来习以为常的课堂知识的学习转化为一种质疑式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问题的质疑而探究问题的答案以释疑。并将基础教育新课标改革的理念渗透到高师课堂,不断提高高师生的素质和育人的能力,为社会输送适应新课改需要的新型中学教师。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认知的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并不是单向性的知识传播,而是以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为前提与基础的.但是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以传授知识为旨归,在特定的教学环境、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下开展的,不同于社会生活中的人际互动,它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与规律性.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有科学方法和基本模式可循,教师若能善于运用这些方法,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Scientific writing is related to the practice of communicating scientific knowledge. This study treats scientific writing as a social practice, taking as its premise the notion that participating in related activities such as reading, peer evaluation, and discussion would positively affect the competence of students’ scientific writing, by developing their epistemic cognition regarding scientific knowledge communication and legitimation. An empirical study was conducted with twenty-two Chines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to test this premise. These students were majoring in chemistry and undertook a researcher-designed intervention course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 which embodied the integrated strategy of reading, peer evaluation, and discussion on scientific writing. Based on data pertaining to those students’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the normativity, objectivity, and logicality of scientific writing drawn from a previous study by the current author (Deng, Kelly, & Xiao, 2019.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competence of scientific writing in the context of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 course. Chemistry Educa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 20, 270–287), alongside data drawn from students’ written texts in reading reflections and on-line discourse related to peer evaluation and discussion, this study claimed that the tasks of reading, peer evaluation, and discussion were seen gradually to lead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greater competence in scientific writing regarding the synthetic experiments of organic chemistry.  相似文献   

20.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交往活动过程。教学交往行为是教学活动的前提和条件,没有教学交往行为就没有教学活动。教学交往行为的策略研究,可以达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教学交往行为的设计策略主要有:准确把握教学交往行为的内涵、努力建立良好的教学交往行为关系、积极探索教学交往行为的沟通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