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9世纪,在男性居于社会生活舞台中心的英国,夏洛蒂·勃朗特以其特定心理孕育出前所未有的独立、睿智、可爱的女性文学形象--简·爱,从而开辟了女性文学的新天地.<简·爱>与简·爱不仅对英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现代女性的健康成长与自我完善也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是女性文学的一面光彩照人的旗帜.  相似文献   

2.
奥斯丁与英国女性文学的兴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论述了英国女性文学的形成,说明了18世纪以前英国女性文学未兴起的主要原因,指出真正让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不再成为配角,使她们从美的幻想中走出来融入现实社会,从“假”人变成“真”人的英国女作家当属简·奥斯丁。她的《傲慢与偏见》标志着英国女性文学的形成。书中的伊丽莎白聪明机智,既有人格的尊严,不卑不亢,又有温柔女性的特点,是理想女性的化身。她不同于传统女性,但又不是女权主义者。书中更具有女性意识的应是贝内特太太,借她的嘴奥斯丁遣责了社会对女性的各种不平等,发泄了内心的愤怒。 英国女性文学是在英国妇女受压迫的悲壮、曲折的历史中形成的,一旦形成,便蓬勃旺盛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3.
《简·爱》女权意识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世纪英国女性文学日益发展 ,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从女性的视角审视女性和人的命运 ,堪称一部女权主义宣言 ;试从《简·爱》在英国文学中的地位 ,作者的自身经历 ,女主人公独特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征来分析作品中的女权意识  相似文献   

4.
夏洛蒂·勃朗特和《简·爱》   古老的英国是一片文学的沃土,自中世纪杰弗利·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到 18世纪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飘流记》,约拿旦·斯威夫特的《格列弗游记》; 19世纪女作家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查理弗·狄更斯的《双城记》,威廉·麦答皮斯·萨克雷的《名利场》,托马斯·哈代的《苔丝》,约翰·高尔斯华绥的《福赛蒂世家》三部曲,可谓名家辈出,佳作纷呈。其中,勃朗特三姐妹的文学活动尤为引人注目。   这三姐妹便是夏洛蒂·勃朗特 (1816~ 1855),艾米莉·勃朗特 (1818~ 184…  相似文献   

5.
罗尔德·达尔是英国的奇幻文学大师,他的书被孩子们评为是“最有趣、最好玩、最吓人”的奇幻文学作品。在欧洲各地举办的各类文学作品评选中,达尔作品的得票数多次超过了K·罗琳的《哈利·波特》,达尔本人也曾两度获“爱伦·坡文奖”和英国儿童文学最高奖——“白面包奖”。  相似文献   

6.
欧美文学史上三位不同国度,不同流派的女性作家都在各自的作品中写进了一位疯女性,这就是活跃于十九世纪文坛的法国的乔治·桑、英国的夏洛蒂·勃朗特和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的美国著名的女权主义作家夏洛特·波金斯·吉尔曼,她们分别在《安吉堡的磨工》、《简·爱》、《黄色糊墙纸》中,塑造了布芮可里伦、伯莎·梅森和身为人妻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留下的“我”的形象。这三个疯女性的出现,决不是出于女性作家的“奇怪的幻想”,也不是因为“情节剧式的夸张格调”的需要,而是妇女解放的历史要求在文学领域里的必然反映,她们身上都表现着强烈的妇女意识,她们是妇女解放的执着追求者和牺  相似文献   

7.
十九世纪,英国涌现了许多出色的女性文学家,打破了传统文学中以男性为主的局面。本文以简·奥斯丁、勃朗特姐妹、盖斯凯尔夫人和乔治·艾略特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9世纪女性文学繁荣的成因,并以文学中女性意识为研究视角,解读了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演变历程,即女性意识的萌发、觉醒到变化和冲突,再到女性的内在困惑,进而更深入地了解这一时期女性文学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8.
夏洛蒂·勃朗持以其代表作《简·爱》,以她足够的天才为自己赢得了“伟大”的声誉。她不仅当之无愧地立于19世纪英国一派出色的小说家之列,而且她在妇女问题上高扬的人格独立与平等解放的思想,即使一个半世纪以后的今天,仍洋溢着势不可挡的激情和活力,闪耀着璀璨的时代之光。《简·爱》出版仅一周,《每周记事》(1847年10月23日)就撰文说《简·爱提“多年来出版物中最不同凡响的作品”。那么简·爱也自然是夏洛蒂这位“英国小说家史上最少受别人影响、最具独创天才的作家”笔下所塑造的最具新颖素质的女性形象了。幸运的苏童是20世纪…  相似文献   

9.
简·奥斯丁作为英国世纪交接时的一位女作家,目睹了英国从18世纪到19世纪时社会生活所发生的变化。她以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封此变化做出了回应。她在小说《傲慢与偏见》和《爱玛》中,用讽刺、幽默的笔法无比真实而细致地刻画了英国小镇中产阶级的生活和理想,生动地再现了当时英国淑女的精神面貌,其中封女性的地位、婚姻的选择作了深入的探讨。本文旨对此问题做追一步分析,探究其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0.
刘燕 《现代语文》2010,(2):120-121
爱情是简&#183;奥斯丁小说永恒的主题,《爱玛》亦不例外。作为她文学才华的巅峰之作,《爱玛》之所以经久不衰,不仅在于它的艺术魅力,更在于它从中体现的道德关怀,而这种关怀也正是简&#183;奥斯丁独特生活意趣的特点。鉴于此,本文拟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探讨《爱玛》所体现的传统爱情伦理观及作者独特的爱情伦理观,以丰富当前的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11.
呼唤自己心中的上帝姜刚《简·爱》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女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小说一出版就引起社会上强烈的反响,令人一读再读而余味不尽.这主要是因为作者成功地塑造了简·爱的形象.小说的女主人公简·爱自幼失去父母,被舅父收养。舅父去世后,狠心的自...  相似文献   

12.
上帝的召唤——论简·爱宗教意识的形成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爱》是英国19世纪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杰作。夏洛蒂深受基督教的影响。《简·爱》和基督教《圣经》紧密相联。简·爱的宗教意识的形成经历了五个阶段。在上帝的召唤下,从人性对神性的盲目到人性和神性的融合,简爱的宗教意识逐步形成并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13.
《简·爱》书中的女主人公简的形象成为女性自强、勇敢和理性的象征,而另一个奇特的女人———伯莎·梅森却往往被忽略。透过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性格和生平,我们可以看出,疯女人伯莎·梅森这一形象反映出夏洛蒂·勃朗特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所感受到的社会对妇女的压力,以及她的双重性格在《简·爱》中的曲折反映。  相似文献   

14.
女性散文的兴起,是近代女权思想昌盛的结果,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大陆女性散文继承五四女性散文传统,在思想的裂变中走向现代.《九十年代文学潮流大系·女性散文》卷,代表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女性散文创作主流.从题材内容上看可分为四类关注社会,呼吁社会;关照文化;描画榜样,缅怀故人;歌颂母亲以及倾吐自身做母亲的感受.文章通过对《九十年代文学潮流大系·女性散文》的梳理来考察90年代女性散文的创新与变革.即在思想层面上重塑现代女性人格与精神;在形式层面上寻找新颖的艺术趣味与技巧.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的中国文学史上,女性文学创作有两个高峰时期,其 一是女性觉醒并争取女权的“五·四”时代,以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 记》等为代表。其二是女性反归自身的八、九十年代,这也是女性文学最 接近本真的性别写作的阶段。本文将重点论述的是第一个高峰时期的三位 女性作家丁玲、张爱玲、萧红。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译自《Noam Chomsky on the generative enterpries》(《诺姆·乔姆斯基论生成语言学》,荷兰福斯出版公司,一九八二年)。这本书是荷兰语言学家赖因·海尔布莱格兹和昂克·万里姆迪杰克根据他们同诺姆·乔姆斯基谈话的内容辑录而成的。两位作  相似文献   

17.
英国十九世纪的小说家简·奥斯丁经过近两百年来读者的鉴赏和批评家的鉴定,已经是公认的经典作家了。恰如西方当代著名的文学批评家艾德蒙·威尔逊所说:"一百多年来",英国"曾发生过几次趣味的革命。文学口味的翻新影响了几乎所有作家的声望,唯独莎士比亚和简·奥斯丁经久不衰"。[1]将简·奥斯丁与莎士比亚相提并论,足见简·奥斯丁在英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然而,也有论者批评其"题材狭窄",正如奥斯丁本人所承认的,她只擅长于描写"村镇上的三、四户人家",又说自己的作品是"二寸象牙上的雕刻"。诚然,纵观简·奥斯丁的所有作品,其…  相似文献   

18.
《文山学院学报》2016,(4):113-116
《爱玛》是英国著名小说家简·奥斯丁的著作。她一生完成了六部小说,其中《爱玛》是她的巅峰之作,被很多评论家认为是她最成功、最成熟的作品。这不仅是指她的写作技巧,而且是指她思想认识上的成熟。随着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蓬勃发展,简·奥斯丁作为表现女性意识的女作家的先驱,她对英国女性文学的产生、发展及18世纪以后的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该文用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批判中的男性统治中的父权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伦理道德来解读《爱玛》。  相似文献   

19.
英国散文是英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国文学的光荣和骄傲,就其对世界文学的重大影响而论,其重要性并不在那被称为英国王冠上的宝石——莎士比亚的戏剧——之下。英国散文生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16世纪末。由于时代的需要,英国散文家在本民族语言——英语——的基础上,汲取古希腊、罗马散文、希伯来的哲学和文学经典——《圣经》和法国蒙田的随笔等的营养创造出来。英国散文一旦生成之后,就朝气蓬勃向前发展,到了18世纪,英国散文就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艺术圆熟、作者队伍强大、名家名作众多,以及深受读者青睐等诸多综合因素而凌驾于欧洲其他文明国家散文之上,对欧洲各国散文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到了19世纪和20世纪,随着世界性的文化交流浪潮的汹涌澎湃,英国散文对异国散文的影响更向全世界范围扩展开去。特别是英语日渐成为国际性交流的重要语言工具,英语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第一外语,作为英文典范之作的英国散文名家名篇,也就成了这许多国家大中学生学习英语时经常朗读背诵的篇章了。在19和20世纪之交的中国,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约翰·密尔的《群己权界论》(今译《自由论》——笔者),亚当·  相似文献   

20.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编著的高中课本《中国近代现代史》(必修)有关抗日战争部分,编入下册的第二章.本人作为编写者之一,拟对这个部分内容的编写特点作一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